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南粤优秀教师】蓝红军:春风化雨 以“译”传德

文字:陈旖姗 伍宇杰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喆 实习编辑陈旖姗 发布时间:2021-11-05 点击数: 分享至:

蓝红军,从教27年,我校高级翻译学院教授,研究生、博士生导师。连续三年获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奖项、曾获优秀党支部书记、“云山杰出学者”等荣誉。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获选为教育部、广东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近三年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多部。

蓝红军

教无定法,教学从“相信学生”做起

在27年的教学生涯里,蓝红军指导了无数学生,其中有许多进入到北京大学、利兹大学、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大学深造。“要让他们明白想干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蓝红军认为教育者就是要帮助学生明确发展的目标与自我实现的路径,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教无定法”是蓝红军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所谓“教无定法”,指的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对学生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他会在听取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疫情上网课期间,面对陌生的屏幕,蓝红军和学生都在摸索和探索怎样更加高效地上课。在与学生交流时,有同学反馈希望能够多讲一些同学们的练习作业当中存在的问题,后来的每一节课,他都会拿出作业当中存在的问题细致地讲解。他始终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具有站在时代的前沿的能力,也相信自己,用自己翻译的材料、最新的案例、最新的理论来充实每一节课。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章。学生学习除了要接受老师的教导,还要懂得自己从学术中汲取知识,建立自己的学术思维。蓝红军坚信这一点,也坚信自己的学生能如此获益。“通过学术来培养人”是蓝红军教学的一大特点,进入“学术的状态”的前提是拥有精读的能力。学生需要学会带着自己的思考读书,通过写书评整理自己的思路。“读与写的过程中就有他的学术价值判断的意义,读一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门,可以让他们看到里面非常广阔的世界。”写书评需要博览这一领域里同一类型的书,从多个维度去理清学科的脉络,对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都是极大的考验。“教育应该是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蓝红军尤其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他将写综述作为一种学术训练,让学生阅读近几年翻译学的学术期刊和所有的重要的论文,进行文献的标识分类和记录,用自己的学科框架把文献进行观点梳理和呈现,经过这样的训练,团队的学生在中文类、外语类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不少的学术成果。

春风化雨,让思政教育自然地融入课程

作为一名教师党支部书记,蓝红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以德行和信仰感染学生,以思想和智识启迪学生,主张把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中。蓝红军表示,“思政教育是自然的事情,它一直都在,教师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德高为师,德就是思政。”

他认为思政教育是全方位融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同春风化雨。一位拥有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老师,他会自然地将一种正面的力量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在这个专业的同学都习以为常的翻译和语言学习中,就悄然蕴含着思政。翻译过程中学生要了解中国的文化,架构中外语言文化沟通的桥梁,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特点,这也是多元文化与文化自信的体现。在语言研究与翻译课程中,蓝红军采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中英对比、十九大报告、红星照耀中国的中英文版本等作为研究材料,形成了政治学习和专业学习双结合的课程教学。“我的学生并不会觉得这是在说教,相反,他们将这些内化为自己的知识,那么这时候思政教育就已经走进学生心中了。”

在翻译学科的专业课程教育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蓝红军认为讲好中国故事并非都要讲宏大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完全可以选择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的故事。有利于中国形象建设、符合共同价值理念的事,都是很好的故事。每一个外语人、每一个翻译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做来去讲述小的中国的故事,像翻译好每一个成语、每一句诗词、每一行字幕等等,虽然微小日常却能够充分的展现中国的文化、人文精神、历史传统。其次,作为一名译者,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进行语言文化的对比,寻找利于传播与接受的方式。“我们不要放大差异,要尊重,甚至能化解差异。”蓝红军说,“例如,我们讲同志,可能会政治色彩比较浓重,那我们在翻译词语的时候,实际上是可以避开意识形态的冲突,然后达到有效的传播的。”在专业教育中,蓝红军把翻译实践的思路升华到求同存异的文化价值观。蓝红军就是这样不断将思政教育变成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幸福”

蓝红军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科研业绩突出,近三年在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多部。当被问起从事学术研究的感受时,他谦逊地表示:“从事学术,它是我的兴趣,那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每一天都会做,就和喝水吃饭一样。”一有时间,他就会坐下来看书写点东西,他并不觉得累,反而乐在其中。进行学术研究遇到困难时,他会化困难为动力,遇到的问题反而会激发他的兴趣,成为他进行下去的动力来源。

蓝红军长久相伴的除了学术,还有学生。从教27年以来,教师已经从一份职业变成了蓝红军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对于“教师”二字,蓝红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发展,它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教师帮助学生成长为更好的人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教育工作已融入了他的血液中,而正是这份对待教育工作的赤诚之心,让蓝红军能平静地说出:“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幸福。”“导师有点像家长,作为老师身教其实是重于言传的;导师又是朋友,和学生彼此是平等与互相尊重的。”当有同学在读研的道路中找不到热情、做不下学术,认为自己不适合继续做下去,对于自己的前路与职业生涯的定位犹豫不决时,蓝红军用一句“人生幸福最重要”鼓舞了她,他告诉学生,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能学会思考,认识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是一种成长和进步,学术研究不是唯一的出路。他一直教导学生要成为精英,同学们享受了这个国家所提供的优良的教育资源,就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这份精英的责任,要有一种为国家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蓝红军看着自己的学生走出去,有的在高校的翻译专业教学,传道授业,有的进入了院校国际交流处、地方政府外事办工作,以自身所学在岗位上发光发亮,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他十分感叹,“在这一方面,我的学生做的很好,他们也给我带来很多的快乐和满足。”

“南粤优秀教师,我是觉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是一个过重的荣誉,因为我没有觉得自己很优秀,所以这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鞭策。”采访的过程中,蓝红军始终谦逊、温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讲述着自己的“平凡故事”,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了一位平凡教育工作者的不平凡教育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