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师德标兵】杨魁: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传媒人才

文字:陈旖姗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喆 发布时间:2021-10-11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为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激励广大教师为开启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做出更大贡献,我校开展2021年“师德标兵”评选工作,刘中华、李明(200010425)、杨晓敏、杨魁、易行健、郭桂杭、章宜华、董金伟、霍永寿、魏作磊(按姓氏笔画排序)等10名教师被授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三尺讲台师者初心,三千桃李筑梦育人。本网特别策划“师德标兵”专题报道,对获得“师德标兵”称号的十位广外教师进行专访,展现广外教师的学识风采,传承广外育人的传统精神。春风化雨,行健不息,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向每一位敬爱的老师致以诚挚的敬意。


杨魁,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7年。曾任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委宣传部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中国话语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广东省新闻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国际影视传播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职务。

杨魁

“适逢时代的需要,学科需要创新,教学模式需要创新,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的机制需要创新”,从成为一名教师起直到今天,杨魁都在不断探索基于社会需求的协同创新的育人模式。“灵活多样而又务实笃行”,是杨魁对自己这些年来所进行的人才培养工作的总结。

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我培养学生的宗旨,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杨魁提出,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是立德,“要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和高尚情操,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人,面对国家和社会,要有使命和担当,这是最核心的。”而第二点便是“才”,在时代的发展的过程中,传媒产业是一种走在时代前列,在最前沿迎接时代挑战的产业,更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杨魁认为,只有具备这二者,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扮演好自身的社会角色。

杨魁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核心就是要培养能够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闻传播人才,所以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一直是他的核心目标。除了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对于广外而言,发挥广外特色也极为重要。广外具有独特的多语言优势,在国际新闻传播独树一帜,而国际传播体系和能力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2018年,“广东省国际传播青年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在广外落地。杨魁推动本科生和优秀的研究生之间互动与交流,在“讲好广东故事”这一活动中,邀请现在业界的青年才俊作为本科生的导师,在这些行业中坚力量的传授和引导之下,本科同学也能更好地得到锻炼,切身感受行业当前的形势和需求。“我们组织实地的调查研究,就是希望能训练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杨魁眼中,让学生切身感知媒体行业的运作是必不可少的,基地每年都会组织同学到各种媒体实地调研考察,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上海到北京,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到新华社、中国日报社,各大媒体都遍布他们的足迹。杨魁和众多老师一起,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打造自己的品牌,增强自身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力,打造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高层次平台,在增强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的能力和提升广外新闻传播学科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探索“政媒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在担任新闻学院院长期间,杨魁积极探索“政媒产学研”一体化的新闻传播协同创新育人模式,创造性地开展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主题工作坊+第二课堂+专业实习的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实践。

2017年,学校成为广东省第二家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单位,在培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人才的主题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入课堂、入教材、入人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门必修课,在第二课堂也开展了系列讲座。我校新闻学院创建了全媒体与国际传播本科创新班和小语种+国际新闻传播硕士创新班,力求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新时代人才。

杨魁提到,在与合作单位加强深度交流的过程中,新闻学院获得了传统报业等单位提供的优势资源和育人条件。新闻学院定期遴选一批同学到传媒单位参加深入调研和实习,期间,同学们参加了业内论坛与合作实践,以更宽阔的视野来进行科学研究。一些同学也因此与合作单位结缘,毕业后走向对口的工作岗位。不仅如此,新闻学院还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讲好广东故事”新闻调查大赛便是校内外协同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的生动表现。各个参赛队伍深入农村、工厂、社区,面向社会各阶层调查、采访、挖掘能反映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新闻线索、新闻事件或社会难点,参赛团队的作品先后在《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媒体平台以通讯、深度报道等形式大篇幅发表。这样以省部共建为契机,结合实践教学周,打通假期实习,不仅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涵养了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也提高了我校大学生的社会美誉度。

砥砺推进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杨魁一直致力于业界的合作,推动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2015年初,杨魁推动学校和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共建了“广外-羊晚全媒体与国际传播研究院”,“我们新闻传播这样一个学科,要和媒体产业合作,甚至于不仅限于学生去实习,我们和媒体合作育人,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紧密的关联起来。”杨魁抱着这样的想法,推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同共建。

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丰富的研究和学习资源,杨魁推动了《羊城晚报》向我校新闻学院捐赠了几十万册图书资料,通过流通与共享盘活了已有的资源,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数据资料。“在合作中,社会企业和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学校拓展了的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水平,对于企业单位而言,这样的合作也有利于业务培训、业务策划能力的提升。”在协同创新的育人模式下,这种合作即创新和优化了新闻学院的教学科研,也创新了社会服务的整个的组织构架和体系。在不断的摸索探索、实践和完善的过程中,杨魁探索出了一条特别的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

“国家和社会实际上最需要的就是德才兼备的、有担当和使命感的人才,有创新精神的、敢于迎接时代提出的命题和挑战的人才”,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杨魁矢志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发展,培养更多走在时代前列的新闻传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