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思政在线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法语/Français 俄语/Русский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西班牙语/Español 德语/Deutsch 日语/日本語 印尼-马来/Indonesia 朝鲜语/한국어 意大利语/Italiano 葡萄牙/Português 印地语/हिन्दी 泰语/Việtไทย 越南语/Tiếng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教学名师】王卫红:严谨治学 多元教学

文字:邓舒怡 黄超英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6-12-09 点击数:

“用真心感受学生,以言导行;用真情感动学生,以情育人;用真知充实学生,以才育人;用真理感化学生,以身示范。勤奋厚德,身正行高;循循善导,培德育能。”这是王卫红作为教师的理念。王老师如春风化雨般无私地滋润着她的学生,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将精力献给学生,用人格引导学生,用知识传教学生,用心呵护学生。她的学生们无不被她高尚的人格所感动,因她的因材施教而佩服,为她“老鹰训雏”的传授方式所吸引。江山辈有人才出,而她却总是默默地站在身后,无悔地迎接下一代。

担起重任 严谨治学

王卫红初来广外时,市场营销这个专业在管理制度、课程大纲等方面很不完善,但王卫红从没有舍弃,担任系主任的她挑起了专业开荒牛的角色,她把种种的不足看作是进步的空间。经过引进外校成熟的学院运作体系,到中大、人大等名校挖掘教师人才一系列举措后,市场营销专业开始慢慢绽放光芒。

在广外,“项目教学法”对于很多市场营销的学生来说肯定不陌生,“王老师上课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她喜欢分析案例,会将书上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除了在校教学,王卫红还是广东省政协委员,在平衡工作时,相得应彰。王卫红说,这两份工作,看似不同领域,实则有着紧密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她常常会在课堂上分享政协经历,用最切身的经验让同学们理解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的学科属性太明显了,那就是应用性强。学习理论知识不难,可能一个学期就够了,但是你要运用它、感悟它,可能用一辈子的时间都不够。”

2005年,王卫红带领市场营销专业“艰苦”拿下了“广东省名牌专业”,回想起当时的申报,王卫红摇头慨叹,“太累了。”在准备申报的两个多月中,王卫红吃住几乎都在办公室,每天几乎要熬夜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尽管她的家离自己的办公室只有5、6分钟的步行距离,但顶多也是回家咪一会眼,6点钟又得回去工作。王卫红说,如果这么艰苦的工作只是她的个人私事,她可能会选择放弃,但是这是关乎集体的事情,她只有咬牙坚持下来。这份辛苦耐劳的教学精神使她在教学上收益颇多,也使她在担任政协委员的12年来,多次获奖,而在政协的经验也能更好地辅助教学。

作为一个研究市场营销数十年的“老教师”,与讨论自己的故事相比,王卫红更愿意分享这一专业的现状与未来。市场营销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让王卫红倍感骄傲,“现在市场营销专业已经步入了正轨,作为一名老教师,看着这么多优秀的青年教师涌现,看着这个老牌专业不断焕发青春活力,我很满足,同时觉得自己也在不断成长。”

因材施教 多元教学

王卫红老师不仅在治学方面有一套,而且在教学方面也很有方法,特别能够因材施教。她重视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们不同的情况,包括兴趣、专长以及他们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给他们确定考研的方向。正如陶行知所说:“培养教育人就如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的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一位来自厦门大学的自动化控制专业的本科学生,他的大学同学都继续去研读自动化控制、机械理工科这一块,而他却选择了一窍不通的市场营销。他希望学完营销后去做代理,帮助同学们推广技术和产品。他的数学很厉害,是当年福建省的高考数学状元,他擅长建模和样稿分析,但对营销一窍不通。针对他的特点,王老师建议他大量阅读营销方面的的书籍,把将来的研究方向和专长结合,研究客户关系管理和变量等。因为王老师指导研究生的专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品营销、消费者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风险感知、高新技术产品及老字号的品牌管理等领域,所以王老师鼓励同学放手去做,不懂就找她,她会竭尽所能帮助他在营销领域研究下去。

有一位来自缅甸的学生,黄茵茵,本科阶段在留学生学院学国际贸易专业。她想休学读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帮助她的家族企业发展。她给王老师打电话,想选王老师做导师,但又担心无法完成学业,因为她的数学基础为零,而营销专业对数学知识水平的要求比较高。对此,王老师跟她说:“只要你有决心,没有完成不了的事情,”王老师的这番话打消了她的顾虑。虽然她的数学基础较差,但她的中文口语和听力都不错,在研二时,在王老师的建议下确定选题。王老师不仅给她提供了大量的背景资料,还带她去调研,以掌握更多的一手资料。在王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她的硕士论文很顺利地通过了内审和外审。

遇到王老师这样的导师,或许这两位学生的人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老师是真正的为学生着想,做到了因材施教。她没有用千篇一律的课程和方法应对学生,而是像李健吾所说:“让学生在他面前小跑,一边判断其速度,决定怎样放慢速度以适应学生的程度。”

亦师亦友 放手去爱

王老师爱护学生,往往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她知道应该怎样去爱。有个陈同学读研二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感情上的失意加上巨大的学习压力,患了抑郁症,甚至有了轻声的念头。之后,陈同学给信任的王老师写了一封很长的邮件,和她说了整个过程,希望能得到帮助。

王老师在深夜收到邮件时吓了一跳,第二天一大早天空还灰蒙蒙的,王老师早餐都来不及吃就赶到学校,几经周折才找到陈同学。王老师虽然很着急但并没有责备他的轻生和放弃,也没有抱怨自己的奔波,而是拉起学生的手说:“老师饿了,先陪老师吃饭,好吗?”打饭时,她留意到陈同学的饭卡只有8毛钱,不忍心同学陷入尴尬,便假装说包里有贵重的东西,让同学帮忙看着位置上的包,自己去打了两份饭。过后,王老师给陈同学写了一封长信,鼓励他。

陈同学几年后自主创业,开了公司,他一直把老师的信放在床头鼓励自己。毕业后,他与王老师仍保持密切的联系,在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如同亲人般的关系。

在平时,学生们按照王老师严格的学习方法学习。王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养成专研的习惯,常常是给学生们一个课题,过程完全由学生摸索。当学生的方向错时,她才会在一旁指导。一开始,同学们都抱怨王老师的严格和课题的艰辛,但很快学生们便发现自己的能力提高了不少。平时上课,对于学生们的问题,她并不马上给答案,而是让学生回去再思考或找资料。学生们“被迫”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王老师的细致是一种爱,放手也是一种爱,是对学生的期待。如果只是把学生护在身后,学生的潜能永远也不会被挖掘出来,只会亦步亦趋。王老师的放手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环境,让学生“把路走绝”,而不是有所保留、有所依靠。

王老师的善解人意是爱,因材施教是爱,这种爱像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王老师的恩情深深地在学生们的心中扎了根,发了芽,到了桃李芬芳便是收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