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思政在线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法语/Français 俄语/Русский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 西班牙语/Español 德语/Deutsch 日语/日本語 印尼-马来/Indonesia 朝鲜语/한국어 意大利语/Italiano 葡萄牙/Português 印地语/हिन्दी 泰语/Việtไทย 越南语/Tiếng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抗日老兵】杨群:小学时就开始当地下交通员

文字:赵珍露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宾锐光 发布时间:2015-09-01 点击数:

编者按:儿童团团长海娃、小侦察员张嘎、小交通员潘冬子、放牛娃王二小……这一个个少年抗日英雄机智勇敢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其实我们身边不乏如他们那样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在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校离退处组织记者走进三位离退休干部教工——当年抗日小英雄:林涛、杨群、余素英的记忆深处,捕捉一个个久远的抗日故事,重温抗日老兵的峥嵘岁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校离休干部杨群作为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兵之一,今年已经91岁了。接到采访任务,我心里有些忐忑,想着杨老年纪这么大了,采访的时候会不会有很多困难呢?约访的电话里听到杨老的声音,字字句句说得清楚明白,仔细地询问我空闲时间、告诉我他家的地址,语气中带着亲切和兴奋,我紧绷的心便也放松了。

上午九时左右来到杨老家楼下,爬楼梯的时候就听到楼上说话的声音,一到四楼,嘿,杨老正开着门儿等着我。一头银发的杨老,身体还比较硬朗,目前还经常到学校里参加些活动。

 

杨群受表彰

谈起战乱的那些日子,杨老滔滔不绝,连自己读小学时教农村小孩吟诵的打鬼子的潮州话抗日歌谣都能一字不落唱下来呢:“你勿笑阮奴仔鬼,奴仔细细上色水。衫袖扎并老鼠仔,裤脚扎到脚大腿。欲来去,趭掉日本鬼!趭呀趭,趭到门脚口,遇着汉奸大走狗,吠呀吠,跳呀跳,给我一下踢,死翘翘呶死翘翘。”杨老边唱边跺脚瞪眼比划着,仿佛自己还是当年那个乡间地头蹦蹦跳跳喊着要打鬼子的孩童。

1938-1940年,在本乡逊敏小学读书的杨老就作为地下交通员,在上练、大同、贵屿几个学校间往返送信、送资料。有时碰到学校里还有吃剩的早餐稀饭和萝卜炒辣椒,老师喊他吃,他就不客气地照吃,特别开心。“当时年纪小,也不知道客气,哈哈。”杨老说着笑起来,好像当年能蹭个饭吃已经是特别快乐的事儿了。1940年6月,还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杨老,由杨杰光老师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为了躲避国民党的侦察,他经常要跑到八华里外的陈店镇给国民党区公所寄信,还要送信给反方向五六华里外的另一个区公所。

除了做交通员,杨老还同老师、同学一起到大街上宣传抗日,号召群众捐款做棉衣,把做好的棉衣摆在街头给群众看,并转送给抗日战士;夜间到街头贴抗日标语——朱毛告全国同胞书;到陈店镇参加各个学校的抗日文艺汇演,演过一部“日本侵略中国、农民老汉带着儿子流浪街头”的话剧,文体吴老师饰父亲,“我当时演的就是那个小流浪汉儿子”。

1945年6月,党组织安排杨老和家乡的另一个青年参加了游击队,成为“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遍部主队2班”(后更名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二支二大队)的战斗员。当时发给杨老的装备是一条步枪和两个手榴弹,还有一个头盔因为戴起来太重便被他退了回去。多亏那位青年从家里带了一条破毛毯,剪成两半,夜晚睡觉的时候他们俩就一人盖一半。游击队白天上课学习、操练,晚上就进行转移,几十个人的队伍到处辗转,不能点火就在脖子上绑一条白毛巾。杨老还清晰地记得他亲身经历的一场战斗,那天是7月14日,杨老所在的游击队包围了国民党在陇头乡的部队,国民党部队躲进了炮楼里。炮楼周围一边是刚收割过水稻的田地,一边是老百姓的民房。为避免拿炸药炸炮楼时波及到旁边的百姓,勇敢的短枪班战斗员绑了一捆湿稻草(前一夜刚下了一场大雨)挡在身前冲进了炮楼。杨老所在的长枪班战斗至下午时,奉命到农民家中搜捕国民党逃兵。经多家搜查,杨老和另一位同志在附近民房的木棚里找到了一个自称是炊事兵的光脚、穿国民党衣服又没有带枪的国民党兵,就把他送交到了指挥部。战斗坚持了一天,下午5时多,乡里长老多人出来调停,国民党部队投降,游击队缴获部分枪支弹药。

抗战胜利后,杨老仍然以雇佣工人的身份从事地下党工作。解放后,杨老被派到普宁县人民政府秘书科,他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为党工作了。杨老说,在做地下党工作时他没被国民党特务抓去,在打仗的时候他没有死在战场上,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党的培养下他能做革命工作、能为人民服务,他为此感到光荣。

军功章

杨老的一生,是苦尽甘来的一生。杨老回忆说,他小时候家里太穷,读到小学三年级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回家放牛。校长允许他只交一半学费,然而妈妈还是不同意,最后学校决定让他半工半读。每天上、下午最后一节课同学们上课的时间,他就要跑去厨房工作。1941年,小学毕业后,家乡的宗亲捐款给杨老和其同乡的两个青年到八华里路外的陈店中学读书。“最难的还是没饭吃。我们当时是走读生,家里有吃的时候,几个伙伴早上就带着中午餐。因伙食太差、不敢带进学校,就到学校附近放到在那边店里做工的哥哥床底下,中午放学了就过来吃。可是,那会儿经常连早餐都吃不起,有点野菜吃就不错了,午餐更没法带,什么都没有。哥哥在的时候还能给点钱买碗汤粉吃,哥哥出差了就没得吃。回到学校别人问我吃了没,我也吞吞吐吐地说:吃了吃了……”回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杨老停了一下,哽咽地说:“那时几乎没有一天不饿的,哥哥也在43年大饥荒的时候饿死了。”

说到现在,杨老特别激动。他说自己已经幸福到没有办法再幸福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现在住的房子又宽敞又干净,吃什么有什么,自己的生活也有人照顾。

讲完自己的故事,杨老给我讲起最近的新闻,问我有没有看到国际上460位历史名人联名要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确认识历史和真诚道歉的新闻,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是一个中国人,这些你都应该知道!”看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心中万千感慨。

 

附:杨群简介

杨群:1924年生,1940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6-7月参加游击队。抗战胜利后,作为雇佣工人从事地下党工作。1965年到广外,1984年离休,时任纪检会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