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人物专访 > 正文

【抗日老兵】林涛:对日本鬼子,我从不胆怯

文字:李虹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宾锐光 发布时间:2015-09-01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儿童团团长海娃、小侦察员张嘎、小交通员潘冬子、放牛娃王二小……这一个个少年抗日英雄机智勇敢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我们身边不乏如他们那样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离退处组织记者走进我校3位离休干部——抗日老兵、当年的抗日小英雄:林涛、杨群、余素英的记忆深处,捕捉一个个久远的抗日故事,重温抗日老兵的峥嵘岁月。

 

 

海娃、张嘎、潘冬子、王二小……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活跃在影视或书本上的少年抗日英雄。其实,抗日战争时期还有很多像他们一样英勇机智的少年,我校离休干部林涛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87岁的林老身材不高,虽然年迈、听力不好,但眉宇之间仍闪烁着一股英气。讲起抗战岁月的往事,林老神情坚毅地说:“对日本鬼子,我从不胆怯。”

跟随父辈,历练成长

“1938年夏天,我还在读小学,日本敌机轰炸海丰县城,我家附近的商铺及稻田都遭到了敌机扫射。家中有7位亲人参加抗日战争,叔叔参加得比较早,我家成了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站,当时的临时县委经常在我家开会。10岁左右,小小的个子,我就开始在巷口放哨,看到可疑人员大声打招呼,好通知家里面开会的人知道。我还经常给区委、县委委员送信,到过最高级的旅店,也去过停放棺材的家庭。”林老记忆犹新地讲述着。

林涛接受采访

“当时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很穷,没有饭吃,1940年我就外出做工,当了4年放牛娃,犁田、插秧、播种、种菜,我都会。”林老自豪地说道。“做工期间,我也跟随父辈参加了不少抗日活动。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1941年春节,年初一凌晨,人们都还在睡梦中,我就拎着篮子、跟着姑父一起贴抗战标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从中山桥到乡公所乡长门口、小学门口、神庙,都有我们活动的身影。”

国难当头,慷慨从戎

林老的祖父林晋亭是中国同盟会员、民主革命的先驱,彭湃烈士的启蒙老师。父亲林铁史是中共东江特委,海陆丰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林老说他走革命道路,除了家庭教育、父辈影响,自己读过几年书、有点知识外,还有自己的切身体验。“我亲眼看到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中国人民惨绝人寰的遭遇。1943年大饥荒,海丰死人无数,中山桥引桥底下,每天都躺着几具死尸。在海丰县城郊外,我还目睹七、八个鬼子牵着两匹大黑马,带着几个大麻袋,把农民种植的萝卜、大葱等拔了个精光,农家辛苦种植用以生存的食物一下子就没有了。我做工所在地陂头园有个姓吴的邻居因逃避日本鬼子抓工、躲到厕所里,被抓住当场打死;其儿媳妇(童养媳),只有16、17岁的样子,不久又惨遭几个日本鬼子轮奸,弄得家破人亡……”林老说到这很悲伤、很激动。

1945年,农历正月十四,在海丰过完元宵,天刚蒙蒙亮,只有17岁的林老就和妈妈一起带着介绍信踏上了到大安峒(当时东江纵队第六支队部)的从军之路。“经过孔子门准备进山时恰逢从赤石出山的日军,有一二十个,远远地用枪指着我们母子大叫。我突然想起妈妈身上带着的介绍信,机警地提醒:‘妈妈,信!’,妈妈赶紧蹲下挖个坑,把信埋进去,做个记号,等有机会回来时再取。由于应对及时,日军没有起疑,我们总算有惊无险地摆脱了日本鬼子的魔爪,跟着当地的挑夫到达了目的地。”一个星期后,林老跟着一个短枪队员来到黄沙峒苦瓜山的交通站,跟随四十多岁的老交通员洪伟当了小交通员,负责深夜送信给支队部。不久,林老又被派往梅陇燕潭村地下党秘密联络点,和另一名年青人郑锦前负责驻守这个据点,接待来往住宿的同志,同时护送经过据点、进入大安峒支队部的同志。开始一段时间,活动很隐秘。后来,由于在燕潭一带活动的一支部队多次来据点扎营,据点一下子就暴露了,引来梅陇日伪联防队曾广聘部的多次围捕。

沉着机智,坚守据点

第一次伪军来袭,“我和该村的区委吴庆云接报后冲出村外时,敌人已来到村前,离我们仅几十米。庆云个子高大、跑得快,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往前跑一二百米就是大河,河堤有树林,另一侧有一个小村,利于隐蔽)。伪军边射击边追,没追上。庆云开跑时我并不心慌,思忖着:我个子矮小,跑不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沉着应对。于是,我略靠路边,跟着后续的伪军往前走,佯装不懂事的孩子看热闹,伪军也不介乎我的存在。”扑了空的伪军无奈地撤走了。

 

军功章

第二次来袭,“我和一位短枪队员庄禄正在观看挑货郎修理枪械,庄禄跑出村外仅跨过两块田就跳河潜水逃跑了。我跟上次一样,不慌不忙地跟着伪军走到河边,看他们盲目地往河里射击。”敌人又一次扑了空。

第三次来袭,更紧迫。“发现时,敌人已经进村,和我一同驻守据点的郑锦前撒腿就往村外跑,跳进河里,不知生死去向。我不会游泳,只能快速地返回村庄,急中生智窜入当地一位叫四婶的农妇家里,同她约定为母子关系,镇定地坐在灶前点火做饭。敌人进屋后,勒令我跟他们一起出去。”虽然这位农妇很勇敢,面对伪军毫不畏惧地为林老打掩护:“你们不要吓坏我的儿子啊!”但是,林老还是被押到据点的门前,形势变得更加危急。“这时候,我的小东家‘狗仔’(孤儿,跟他叔叔住在据点大屋旁的小屋)已经被押在他家门口跪着,伪军咆哮着吓唬他,要他说出共军的情况,‘狗仔’被吓坏了,只顾嚎啕大哭,什么都说不出来,也没有回头看。他不知道我站在他的后面。”伪军无奈,只好把林老和该村的农妇集中在一起,抢掠饱餐后撤离。真的是惊险万分。

由于吴庆云和郑锦前在伪军围捕下都离开了燕潭,只剩下林老一人坚守据点。为防备敌人夜间来袭,林老同该村的几位青年和小朋友都坚持夜间到河边大堤或田间睡觉。林老决绝地说:“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党的指令,再险再难也不能擅自撤离。”

斗智斗勇,虽苦犹乐

1945年7、8月间,林老接到通知回海丰县城,担任县委领导的交通联络员,从此,经常穿梭于日寇巢穴海丰县城、陆丰县城和汕尾镇之间。谈及那段惊险岁月,林老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当年和鬼子斗智斗勇的时光。“说实在的,这要比与伪军周旋容易得多,只要把信件隐藏得妥当,不露任何破绽,并以常人的姿态走路,就能完成任务。我有时把情报藏在草笠的夹层,有时缠在油瓶木塞,有时塞在竹篮缝中、用泥巴涂糊,有时捆绑在挑担绳结里,利用各种伪装安全经过日军的岗卡,保证了县委领导的联系和安全。”问题的另一面是,林老的体能要经受异常艰苦的考验。从海丰县城到陆丰县城,徒步要走7个钟头,去汕尾也是同样的路程。执行一次任务,两天一个来回,徒步要走14、15个钟头。沿途还要避开茶水站,不吃一顿饭、不喝一杯水。在陆丰县城,林老住过又黑又脏的客栈,也曾在汕尾露宿于马路街边。“任务在身,能完成任务就是最大的快活,竟然没有过饥、渴或劳累的感觉。”

“草帽、裤衩、光脚、又黑又小,我比村里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高不了多少,比农村的小孩还农村。小个子就是我的天然保护伞。”林老爽朗地哈哈大笑。

透过历史的硝烟,林老带我们重温了英勇抗日的峥嵘岁月。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已悄然流走,林老却谈兴不减,林老的妻子不时在旁提醒他“不要太激动”。尽管那段艰苦卓绝的时光已经远去,但那一代人的拳拳爱国心,值得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时刻铭记。

附:林涛简介

林涛,1928年1月生。很小的时候就为党的活动站岗放哨,1945年2月参加东江纵队第六支队,在交通站和秘密据点当交通员。1947年至新中国成立,先后在海陆丰人民自卫队、粤赣湘边纵队当油印员、室长等。曾任中共广州对外贸易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86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