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暑假期间,广外校园悄然经历了一场更新升级,这是学校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对“把关键小事办成民生大事”承诺的切实回应。为系统呈现校园更新成果,讲好有温度、有细节、有共鸣的校园建设故事,本网特策划推出“民生实事进行时”系列报道,以图文、短视频等融合传播形式,全景展现暑期校园更新升级背后的民生关怀,凝聚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与奋进力量,助力新学期开好局、起好步。
2025年暑假,广外白云山校区的文化广场从草坪绿化到雕塑布局,从校名石调整到道路优化,更青葱的绿意、更雅致的环境、更具人文温度的细节,共同构成新学期的“文化升级”,成为师生返校时眼前一亮的惊喜。

暑期,基建部对白云山校区文化广场景观实施升级改造。两处古朴花架焕发新颜,纯白景观亭重新粉刷后更显雅致,部分人行道路同步换上平整新装。花架与绿植相映成趣,未来藤蔓缠绕后将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观。

文化广场核心区域的草坪也焕然一新,宛如一层绿色绒毯,走过时清新扑面。阳光透过枝桠,或星星点点,或如瀑似泉,倾泻在草坪上。名人雕塑群重新布局,爱因斯坦、孔子、马克思、鲁迅等中外大家伫立绿意之间,更显庄重。

“开学回来第一天,就发现文化广场变化很大。”商英学院大三学生陈同学说,“草坪像铺上了一层绿毯,大家喜欢坐下来聊天。抬头看到雕塑和亭廊,就会想到那些思想和精神,感觉自己和伟大人物更近了一点。”这样的精神共鸣,伴随整洁的环境与明快的氛围,成为广外校园文化独特的底色。
为缅怀建校先贤饶彰风同志,学校在暑期将白云山校区原49栋改造成饶彰风同志生平事迹陈列馆,总面积约840平方米。纪念馆外,石墙镌刻着饶彰风的《沁园春·忆故乡大埔》,在阳光与绿叶映衬下,诗句仿佛成为时光的窗口,把师生带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递着一份厚重的文化力量。高翻学院的刘同学说,“走进这里,更直观地感受到他对国家和教育的贡献,也让我们意识到作为新时代学子肩负的责任。”


夜色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字样熠熠生辉,庄重而璀璨,成为校园一道新的风景线。不仅完成了位置调整,还新增设了基座与周边地灯,使其在夜间点亮时视觉效果格外醒目。与此同时,周边区域同步升级。连贯的人行栈道蜿蜒其间,园林绿化错落有致,沥青路面平整延伸。整个改造面积约2000平方米,在提升通行功能的同时,也实现了校园形象与人文美感的显著升华。
“校门口现在更气派了,晚上亮灯的时候特别漂亮。”中文学院大二学生何同学笑着说,“新铺的道路走起来顺畅整洁,返校拖行李箱时都更顺滑了,和周围建筑风格也更加协调。”
不少返校师生也表示,校名石的提升不仅是“外观升级”,更是广外办学底蕴的体现;铺设的人行栈道与园林绿化形成良好过渡,为校区增添一抹清新的自然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