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暑假期间,广外校园悄然经历了一场更新升级,这是学校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对“把关键小事办成民生大事”承诺的切实回应。为系统呈现校园更新成果,讲好有温度、有细节、有共鸣的校园建设故事,本网特策划推出“民生实事进行时”系列报道,以图文、短视频等融合传播形式,全景展现暑期校园更新升级背后的民生关怀,凝聚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与奋进力量,助力新学期开好局、起好步。
新学期伊始,广外白云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内,平整的沥青路、规整的门岗、明亮的灯光、便捷的充电站,从安全升级到景观优化,每一处改变都让日常通行更舒适。
作为大学的“第一张名片”,大学城校区的校门也得到了大大的升级改造。教学区西南门曾是移动式一座门岗,如今替换为两座红砖墙门岗,更加方便设施存放与日常管理。同时新的门岗与校园色调统一,力显学校的蓬勃朝气。

校园门岗
大学城校区行政楼东南门的校名石也完成移位升级——向前移动12米至广场中央,寓意着学校向前迈一大步。周边旧人行道翻新为沥青路面,新增环绕草坪与12棵红叶石楠球花,原本被大树遮挡的校名石如今醒目直观,校门入口的仪式感与归属感随之增强。

校名石
傍晚的大学城校区正门广场上,18套高杆路灯照亮整片区域,38套庭院灯透出柔和暖光,搭配新铺设的人行道地砖与树池座椅,傍晚散步、等候的师生多了一处舒适空间。
大学城校区隧道广场的30盏氛围灯改善了台阶区域的照明,降低夜间通行风险。返校的大二学生刘同学看到此变化,感叹:“现在氛围灯一亮,不仅更安全,也让朋友们更愿意在这儿聊聊天谈谈心了。”

文化广场
白云山校区文化广场、大学城校区艺术楼周边等区域,共2.1万平方米景观完成提质。清除杂乱灌木丛、修整树木、翻新道路与棚架、更新草地,改造后的白云山校区文化广场通透开阔,满眼绿意沁人心脾,成为师生日常通行中亮眼的景观节点。
暑假期间,学校为两个校区的绿色出行添了份便利,白云山校区、大学城校区汽车充电站二期项目顺利完工,于9月5日正式投入使用。白云山校区的充电站选址财院体育馆后侧,新添6台30kW直流快充桩与7台7kW交流慢充桩,快充、慢充结合,满足不同车型的补能需求。

白云山校区充电桩
大学城校区的充电站则设在学术交流中心地上停车场,新增6台30kW直流快充桩,高效补能的特性让师生无需久等。“现在校区里添了新充电站,开车上班随时能补能,真是太方便了!”一位新能源车主老师笑言。此前,两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点位紧张的问题较为明显,师生常面临找桩、等桩的困扰。新充电站的投用,有效缓解了这一痛点,让绿色出行在校园里更易实现,也让低碳理念进一步融入师生日常。

大学城校区充电桩
从脚下的路到头顶的灯,从进出的门岗到补能的充电桩,校园“行”的每一处改造,精准戳中了师生的需求。这些变化,不只是硬件的升级,更是藏在出行里的温暖。每一次上学、下课、通勤的路,都走得顺畅、舒心,让校园生活多了一份看得见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