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1岁始习治印,五年时间积累四百多方,并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作品展览。从政坛退休的他,几年来以这样的方式诗意地生活着。11月24日下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亲临广东省委礼堂,以其篆刻作品为线索,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他对篆刻艺术的感悟、退休后的生活乐趣以及新书《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中的精彩故事。

本次讲座由中共广东省宣传部主办,中国美术馆、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董宏,商务部原副部长廖晓淇,商务部部长助理崇泉以及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郝平等出席讲座,李岚清的夫人章素贞也来到了现场。此外,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学生代表及我校英文学院和中文学院部分同学参加了讲座。
讲座最后,李岚清分别给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委员会、广东省省委及广州各高校赠送了印章、书法和书籍作品,表达了对经济特区建设的支持和对文化教育的关心。
篆刻记趣 李岚清退休乐趣多
据悉,李岚清是2003年春退休以后才开始学习篆刻的。谈起篆刻与其退休生活的关系,他笑称,退休这几年他最大的心得就是身心健康很重要,而正好篆刻又是一门可以手脑并用的艺术,符合他的需求。他也作了一首打油诗来形容篆刻艺术,勉励自己。“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节省医药费,有益全社会”,诗句诙谐幽默,把在场的观众都逗乐了。李岚清还说到,篆刻作为他的业余爱好,很好地陶冶了他的情操,让他领悟到“石可言美,石可言志,石可言情,石可言趣,石可言事”。
他的印章题材各式,每一方印章后面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一段真挚的感情。有的内容正式庄重,比如经典摹仿,纪念名人等;有的新鲜活泼,独树一帜,如造型不一的可爱十二生肖印,以及他为中俄文化年在俄国举办的印章展特制的20多枚印章;有的印章还充满着生活情趣,如李岚清在家里举行的“家务总裁”选举失利后,就做了“竞选失败”的印章作为自我安慰。还有印方“古城之幽默”,里面关于他浏览古城两元店的趣事让观众津津乐道。
《突围》的改革开放 李岚清讲述邓小平
《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一书是李岚清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所作,经中央批准,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近期已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书中介绍了特区建设、招商引资、恢复高考等很多改革开放初期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它们艰难的解决过程。据悉,李岚清写书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出于对邓小平的崇敬,另一个原因是作为那个时代的见证人,他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有着深刻的感悟。
李岚清为邓小平刻了两个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科教后勤部部长”。“邓小平担任过党和国家的许多要职,但唯独这两个称呼不是中央授予的”,而对于这两个称呼,李岚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与观众分享了他和邓小平之间的故事。
50年代,刚毕业的李岚清在长春一汽工作。1958年,作为党员代表,他有幸成为到中南海展览“东风牌轿车”活动的一员。“有一天小平同志来参观,我在旁边做记录,发现他对汽车也这么在行。”李岚清当时很惊讶,后来才知道,邓小平年轻时到法国勤工俭学,就曾在雷诺汽车厂工作过。“小平同志是我们的老前辈啊!”李岚清赞叹道。
1973年,邓小平第一次复出。当时左倾思潮严重,李岚清在湖北的二汽组建工作受到了阻扰。在邓小平的帮助下,二汽的建设才得以步入正轨,并在两年后顺利建成投产。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李岚清在公共场合与小平同志多次见面,但在1992年,两人有了一次单独的交谈。当时邓小平对李岚清说,“必须改革开放,不改革开放,就是死路一条”。“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并将永远是我的座右铭。”李岚清动情地说。全场一片热烈的掌声。
李岚清还给观众解释了“互利双赢”,“借鸡下蛋”,“恢复高考,批准扩招”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词语,“刀下留牛”印章里讲述的他为深圳一农场留住奶牛的故事也成为观众美谈。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高度赞扬了李岚清同志的篆刻技艺,他表示李岚清为篆刻艺术跟随时代传承、创新与弘扬这一课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校一学子表示,能够看到李岚清是非常荣幸的事。听了他的讲座后更觉李岚清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政治修养,让人崇拜仰慕。也有其他同学听了李岚清的趣事之后,十分欣赏他休闲童真的生活方式,使人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