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文学院思劳队顶着清晨的骄阳,踏上云浮三下乡的旅程。
“我清晨四点就醒来了。想到要第一次登上讲台,心里紧张又兴奋。好想快点看到我的学生。”小珍搬行李的时候,疲倦的神情掩盖不住期待的兴奋。此时,凝固闷热的空气摇落几片青翠的叶儿,仿佛给予学子点点祝福。
“一切顺利。”我轻轻默念。
意外的环城之旅
载着我们的车辆一路在高速飞奔。然而到了一个收费站,我们突然被告知前路不通,必须绕道小路。谁知几个回合下来,不仅没有回归高速公路,反而窜进了肇庆高要市区,连城市地标也莫明其妙地参观了一把。为了赶紧结束肇庆环城之旅,车上众人纷纷出谋划策,“打电话求助”,“找现场观众”,“找个指南针”,什么经典对白都出来了,但我们仍旧前路茫茫。幸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初来乍到的刘勇辅导员翻开地图,老司机一下子豁然开朗。“一张地图比老广还管用,呵呵!”
巧用资源
来到目的地,我们发现这里的住宿条件比较简陋,其中三个房间都只有一张双人床,另一个房间连床板都没有。幸好,鸡村小学为我们的队伍提供板凳和床板。三位“男士”只可以“屈就”一下,睡地板。“女士”们则发挥聪明才智,利用有限资源,创造出尽量舒适的睡眠空间。她们在仅有的床的旁边放好板凳,再把床板铺在上面。睡觉的时候,腿朝外。这样三个人挤一张床,就不至于“互相传热”了。

初尝劳动的苦与甜
而鸡村小学离宿舍有一段距离,因此,搬床板和板凳颇费周折,也饶有趣味。两辆小推车,虽然破旧,但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方便。“健壮”的“男士”担任推车角色,而女士们也不能闲着,有的在后面追着为男士们撑伞,有的则在车边“守护”着车上“贵重”的货物。因为床板比较陈旧,且已有部分“骨折”,若不细心呵护,大家的睡床就更加没有保证了。可是,不知是推车手技术“欠佳”,还是路面崎岖的缘故,车子突然前倾,床板和板凳由于惯性一起向前倾泻。队员们本着保卫睡床的坚定决心,齐心协力,七手八脚迅速地把床板和板凳安放车上。把它们搬上宿舍时,由于楼道比较狭窄,而且床板之前已饱受“颠簸之苦”,大家尤其小心翼翼。而“女士”们也不甘示弱,“巾帼不让须眉”,两人合搬一张床板,比男生少的是速度,但多的是细心。当床板与板凳全被安放时,大家都大汗淋漓,疲倦不堪,但得到的是劳动的乐趣。

“指水牛为牦牛”
走进鸡村小学,我们仿佛走进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远看青山如障,作为一座四层教学楼的大背景,楼前满目苍翠的球场,还有一对水牛母子悠闲地在树荫下乘凉。小婷一时忘形,大叫“牦牛”,一旁的同学笑道:“小婷的牦牛好勤快,从青藏跑到云浮来!”调笑之余,我们也深思:在小学生面前舞文弄墨的大学生们。在这十二天里可要好好磨练,不能当生活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