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07三下乡】许国彬一行到英德市看望下乡队员 

文字:校团委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7-07-21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7月18日和19日,我校党委副书记许国彬、校学生工作部(处)长何传添、马克思主义理论部主任詹文都、校团委书记刘志军到英德市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进行调研,并对在基地开展“三下乡”活动的队员表示慰问,随行人员还有中文学院党总支书记高云坚及副书记周秀娇。英德市政府、英德市教育局、英德市团委给予了热情接待和支持。

  7月18日上午,我校领导与英德市相关领导举行了座谈会,双方就高校与地方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意义、方法、途径等进行探讨,英德市政府副市长刘伟秋、英德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张扬清、英德市团委书记谢莲、英德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潘光器等领导参加了座谈会,我校正在英德看望暑期三下乡学生的英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黄巧萍和办公室主任曾国华也参加了座谈会。


我校领导与英德市领导举行的座谈会

座谈会中,刘副市长对我校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英德市教育的基本情况,要求市内各相关部门支持大学生的三下乡工作,他特别提到去年我校法学院在英德开展的税费改革调研对当地的建设作出的积极贡献。接着,英德市教育局潘副局长对英德近年来的“三下乡”工作进行了回顾,他谈到,广东每年都有高校在英德开展“三下乡”工作,各方收益颇多。他认为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模式有利于大学与地方取得双赢,表示将以最大的热情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三下乡”活动。英德市团委书记谢莲则谈到,我校目前在英德市开展的“三下乡”活动得到了相关基层单位的高度评价,说明了我校学生的素质高,她将大力支持我校大学生“三下乡”工作,并将提前做好规划,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我校党委副书记许国彬介绍了我校今年“三下乡”情况,他谈到,今年我校共有7支队伍约150名大学生来到英德参加“三下乡”活动,目前在英德一些乡镇还建立了长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对英德市给予我校“三下乡”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谈到,大学生通过为社会服务得到了锻炼,同时也给地方智力支持,使大学精神与优良传统发扬下去。他希望我校能与英德市建立长期联系,共同做好大学生“三下乡”工作。


许书记代表我校向英德市政府赠送纪念品

在两天的调研中,许书记一行还来到了英德市望埠镇、西牛镇、黄花镇、九龙镇等基地看望“三下乡”师生并开展调研工作。在各实践基地的座谈会中,队员们纷纷发言,和领导老师们分享下乡中的收获和体验,表示此行收获甚丰,以后将会继续努力,更好地回报社会。

各镇领导也对我校大学生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队员们良好的工作态度、严肃的纪律性、自觉的服务意识、甘于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充分展示了现当代大学生优良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当地政府的干部队伍建设。

许国彬在听完队员和当地政府的评价后,笑着对同学们说:“听到对你们肯定的评价,我很欣慰,也很高兴,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他谈到,尽管这里相对落后,条件比较艰苦,但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锻炼机会。同学们通过下乡,能够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长才干之余更增学习的动力。他以“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和大家共勉,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坚持不懈,努力读书,为社会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

  期间,我校还捐赠了图书资料款项给当地中小学,用于改善山区学校图书资料条件,并向英德市和各镇政府赠送了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