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平淡出真知——访法学院王树春博士

文字:秦燕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4-04-01 点击数: 分享至:

2003年,他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课题名为《俄罗斯的经济外交与中俄关系的发展》),在最近颁发的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中荣获教学类三等奖,如此显著的成绩让我瞠目,为什么他会对俄罗斯情有独钟?生活中他的政治色彩会不会也是这么浓厚呢?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又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王博士的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王树春博士出生在中国最北的一个省——黑龙江,也是离俄罗斯最近的一个地方,中学时代根据语种分班,他分到了俄语班,为后来投入俄罗斯问题的研究埋下种子。参加工作后,有了系统的理论学习,而当时中俄问题也成为我国外交问题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从小对俄罗斯文化接触的比较多,又有相对的语言优势,最重要的是他对这方面又很感兴趣,王树春博士在这时进入了真正的研究。刚刚开始搞研究时,“由于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只是凭着兴趣去做,研究也显得比较朦胧,没有深入到本质。”为了让自己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王树春博士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接着又攻读了博士学位,在著名教授的指导下,那颗埋在心中的种子开花结果了。

 

“相互碰撞才能产生灵感”

读完博士学位后,王树春博士来到了广外,一所南方高校,有着与北方高校不同的学术氛围。活跃的气氛,宽适的环境,为王博士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问到王博士为什么选择来广外时,他用朴实的东北话答道:“北方人才太多了,很难有所大的作为,而在广东这边,待遇很好,解决了生活问题,生活问题解决了,人才能静下心专心搞研究。其次,在北方接触他们(其他学者)的观点太多,学的也是他们的观点,把眼界控制在一个层次里,学不到新的知识。来到广东,地域风化有所不同,接触到一个新的论题风格,与原来接触的观点有所不同,相互碰撞才能产生灵感,两种观点的矛盾所在,让我的研究得以升华,真正有所作为。”

 

“为人之师要传道授业解惑”

  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当老师的呢?王博士笑了笑说:“其实当初我认为我是不适合做老师的,老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知识面。但后来还是做了老师,在到人大读研究生前,在高校做了五年老师。现在回顾一下,觉得自己其实挺适合做老师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不仅满足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通过师生互动,也能促进科学研究。”

南方的学生与北方的学生不同,北方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而南方的学生商业气息比较强,思想比较活跃。两地学生各有特色,王博士在教学时也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教授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加重了讨论的分量。在两三周之前给学生们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要求学生准备,并在班上讨论,然后就学生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教学与研究。

 

规律生活,做好研究

  目前,由于国际政治专业是一门新专业,学生也仅局限于大一新生,专业课还不多,而且外交系也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王博士现处于储备人才的状态,承担了一个国家级课题和一个校级重点课题,在家专心搞科研。不像其他学者那样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研究,王博士每天早睡早起,生活很有规律,晚上也会出去运动一下,打打篮球之类的,放松一下,同时也理清白天研究的思路,定下第二天科研的目标。虽然还是相对单调了一些,王博士笑了笑说:“搞学问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嘛。”

 

寄语:基础,参与,自信,方法

  采访的最后,我让王博士给我们学生寄语一点什么,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掌握诀窍,不至于那么盲目。王博士说:“有些南方的学生比较浮躁,基础不是很扎实,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夯实基础。同时,积极参与各种活动,锻炼自身的能力,还要有自信,在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积极争取,但也不能盲目自大,要沉稳。其次,学习不光是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方法,才会有较大的进步。”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我们相信,王博士在传道授业解惑时,也是授人渔而非鱼。学会学习方法,终身受用不尽。

王博士就是这样一个没有过多修饰,没有太多曲折的人。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出真知。

 

附注:王树春,副教授,法学院外交学系国际政治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主要科研成果有,专著:《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学术论文:《安全观转型与中俄安全合作》,《国际论坛》2004年第1期;《俄罗斯推行经济外交与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俄罗斯研究》2003年第4期;《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从安全观转型评析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想》,《欧洲研究》2003年第1期;《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制度探析》,《东北亚论坛》2002年第1期;《1997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发展》,《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2期等。目前承担的课题: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俄罗斯的经济外交与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重点项目,《新世纪中俄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