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12日晚,人文大讲坛2012年第四讲《让生命附丽在丰厚的人文土地上——丘树宏与“孙中山文化”的机缘巧合》在南校区八角楼开讲。主讲嘉宾丘树宏,中山市政协主席、著名诗人、学者,2006年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
我校副校长何传添,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文涛,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孔晓明,图书馆馆长伍方斐等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前,孔晓明简单介绍了丘树宏,何传添代表我校与丘树宏互赠纪念品。
何传添与丘树宏互赠纪念品
扎根土地:一段乡村与城市承历史脉搏的青葱回忆
兼农民文人官员于一身,曾做过农民、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公社放映员、中学教师,来自广东连平山区的丘树宏对土地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他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讲述了担任赤脚医生、公社放映员时的种种趣事,也诙谐幽默地介绍了自己身高不高却因足码大,难以适应城里时髦的皮鞋的经历。用30年前大学时代创作的诗歌《树的寓言》,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浓浓情意,同时也拉开了探究孙中山文化的大门。
香山梦寻:一份凡人与伟人跨时空对话的人文情缘
从香洲到珠海再到中山,从地理历史到人文风情再到对孙中山的研究,丘树宏为师生们展开了一幅人文历史长卷。“中山是伟人孙中山的故乡,是中国近代史咸淡水文化的中心,是内外源经济的典范。”由解读中山这座城市与孙中山文化、革命思想的关联,丘树宏向大家讲述了他与孙中山文化的机缘巧合。“100年间大陆经济文化走向海洋经济文化的缩影,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封闭经济文化走向开放经济文化的窗口”,自1999年以来就印在丘树宏名片后的两句话,既印证着中山的人文历史地位之重,又将天下为公、博爱的孙中山文化精髓展露无遗。
丘树宏讲孙中山文化 他强调,文化建设要做“大文化”,不要过于拘泥小宣传、小文化,要借势做好文化工作,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在海泉湾温泉招商、公关、宣传的工作中以“文化招商” 进行文泉形象宣传;2010年中山市借上海世博会之时,策划了 “中山人在上海”项目,收效极佳,影响甚大;又如去年,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山市推出以丘树宏策划的“孙中山文化”系列活动,实施“十大工程、八大系列、百大项目”,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推向高潮。他认为,中山文化具有普世价值,我们有必要跨越文化的歧视,推广广东地域文化,进一步走向文化共享、共荣。
针对同学们对于“中山文化如何渗透于生活点滴”的困惑,丘树宏认为中山市“务实又不保守”、“开放又不浮躁”、“成功又不张扬”的城市性格就是对中山文化最好的诠释。讲座中,他介绍的中山人文的几个有趣“段子”,更详实印证了中山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中山的领导干部不愿意上镜,基层干部不愿意上调,民营企业不愿意上市,等等。在丘树宏眼中,中山称得上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奇迹。
潜心创作:一场诗歌与音乐超业界融合的艺术盛宴
师生们一起观看了由丘树宏教授策划、撰词的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作品《孙中山》。《孙中山》融合现代多媒体和交响音诗形式,分《翠亨村》、《敢为天下先》、《建国方略》、《三民主义》、《博爱》、《天下为公》、《中山路》、《中山魂》和《世界潮流》等9个篇章,采用古典、民俗、流行等音乐风格,以及合唱、独唱、重唱、诗朗诵等艺术形式演绎,全面展现了孙中山先生不同时期的思想和精神特质。这部作品是一部弘扬岭南文化、展示孙中山先生伟大的爱国精神、博爱胸怀和深厚的民族情结,诠释其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的舞台艺术奇葩。谈到诗歌的创作感受,他坦言政治性作品的创作过程很难,这里熔铸了他七八年的感情投入,创作过程也长达半年。
寄语学子:做个有志趣的文化人
丘树宏在回答“作为身兼多职的人,如何平衡诗人与官员的身份”的问题时指出,只要保持自我,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做官和做诗人都可以成为一体。对于法学院张同学提出现代年轻人与中国文化存在距离感的困惑,丘树宏表示,现代学生应该坚持多看多写,读书对人的脾性,品格的培养至关重要。不管工科,理科还是文科,都不要随意否定文化,并以李政道、杨振宁作例子,勉励大家要有信念去坚持,做一个有志趣的文化人。
胡文涛在讲座最后做了简要点评。他表示,丘树宏无论是写诗还是写理论文章,他都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无论走到哪里,丘树宏对本土的根文化都有执着的追求,并用艺术手法去展示文化。此外,胡文涛鼓励大家,除了要学习中山先生的精神,还要向丘先生学习其品格,既要有治学之道,又要做好为人之道,谦和待人,谦卑处事。
附:丘树宏简介
丘树宏,笔名秋树红、香山一树、九连山人;1957年广东河源连平县出生。1981年毕业于广东惠阳师专中文系,2001年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曾任珠海市委办公室科长、主任助理,珠海市平沙区副区长、市体改委主任、香洲区委书记、市委常委兼秘书长,中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现为中山市政协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隐河》、《选择季节》、《永恒的蔚蓝》、《风吹过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