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实践活动周】教育学院开展“人文素养和教学技能”活动

文字:教育学院 图片:教育学院 编辑:梁玲华 发布时间:2018-01-18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1月8日起,为期两周的英语教育学院教学实践周活动拉开了序幕。围绕中学英语教师人文素养和教学技能等培养,在本科生中开展实践周系列活动,特邀知名学者和教授带领学生领略先贤思想与异域文化;邀请学院教师开展教学技能、批判性思维和英文书写等培训。

 

江璐讲解《会饮篇》

1月8日上午在教学楼E204拉开序幕,学院安排了以“爱之辩证——柏拉图之《会饮篇》和《斐德罗篇》”为题的哲学讲座,中山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的江璐为此次讲座主讲人。江璐老师现任职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博士毕业于德国雷根斯堡大学。江璐老在德国出版专著两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十篇。

江璐把“辩证”和“爱”结合在一起,利用柏拉图的两个重要对话《会饮篇》以及《斐德罗篇》对爱的辩证进行解读。江璐分别从文本基础、确定创作时代、柏拉图的简介以及对话名称解释这几个方面来介绍。两个重要的对话都是创作于柏拉图创作阶段的中期,他们都讨论到了共同的主题——爱。这也是本次讲座要探讨的主题。江璐用有趣幽默的语言对两个对话内容进行了讲述,总结了在两个重要对话中所体现的辩证的爱情观念。

 

弘扬书法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中国书法的演变

1月8日下午,英语教育学院在E204开展了“中国书法的演变”主题讲座,邀请到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大师程道树为同学们介绍中国书法的演变历程,领略书法艺术的无限风采。

程道树向英语教育学院赠送书法作品

程道树希望同学们能够燃起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将我们中华文化传递下去。他首先介绍了书法中的“字体”与“文体”,并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其中的联系与区别。接着,他又为同学们介绍了不同字体的演变历史及各自的特色。程道树认为:“书法与写字还是有区别的,写字是最 基本的阶段,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进入书法的殿堂。”所以,他希望同学们不要有专业迷信,并不是只有书法专业的学生才能学好书法,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他的谆谆教诲给予了同学们巨大的信心,让大家燃起了对书法艺术的浓厚兴趣。对于对书法有兴趣的同学,程道树也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同学们可以从隶书和楷书开始进行练习,因为这些字体尤其是楷书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体系,适合初学者进行学习。

在介绍了中国书法的演变历程后,程道树在现场为同学们进行了不同字体的书法展示。他用甲骨文写下了“自立勤学”;用小篆写下了“长年吉祥”;用隶书与篆书写下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用楷书和隶书写下了“事在人为”。每一种都独具特色,独运匠心,他精妙的书法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同学都叹为观止,领略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正如程道树所说:“写字或许能够被机器替代,但书法永远无法被替代,这也是书法能够流传千年仍生生不息的原因”,本次讲座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永远无法被机器所替代。希望本次讲座能够使同学们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保护、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多样的异域文化:马其顿文学中的斯拉夫文化

1月11日上午,我校马其顿籍讲师Biljana Nikolovska于教学楼E204为英教同学召开了主题为马其顿文学中的斯拉夫文化的讲座。马其顿共和国是巴尔干半岛中心的一个国家,位于连接东南欧和西欧的十字路口上,另一边是亚洲。透过其复杂的民族精神、文化和宗教的融合,可以折射出其斯拉夫、拜占庭和奥斯曼帝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刻而丰富的影响。

Biliyana讲解马其顿文化

Bilijana老师介绍了斯拉夫民族的起源、地理分布和当前的国家信息。然后,她简要地介绍了古代斯拉夫神话的主要功能,通过讲述神话在地理位置上从喀尔巴锡山脉延伸到南欧,在民歌、诗歌和寓言中的反映,在两名马其顿作家的当代小说中被重新诠释,让同学了解到神话和文学的不同点。Bilijana着重介绍了现代文学中的神话元素的复兴。她以经典小说《百年孤独》为例,作者马尔克斯描写了一个马其顿村庄和一个虚构的世界的循环,就像他持续力一百年的孤独。她还提到了一本名为《龙的新娘》的小说,讲述了在我们的民间传说中,所有的幻想生物其实都是在当代世界生存着的。

此外,教育学院还组织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又十分精彩的学术讲座,9日上午吕琳琼老师主讲“critical reading in language education”,10日上午钱亚敏老师主讲“ critical pedagogy and language education”,11日下午英语教育学院副院长陈金诗主讲“英语书法艺术”,丰富学院学生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