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印记广外】1995年两校合并与广外飞速发展

文字:高云坚 图片:null 编辑:宾锐光 张甜甜 发布时间:2025-11-11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砥砺奋进。在这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广外人用青春与汗水,在岁月的长河中镌刻下无数深刻而动人的印记。从筚路蓝缕的初创时期,到如今桃李满天下的盛景,这里有老一辈教师们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的奉献故事;有莘莘学子怀揣梦想、收获成长的青春往事;有校友们拼搏奋进、为母校增光添彩的奋斗篇章,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广外人的担当与使命。在广外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校庆之际,广外新闻网特推出“印记广外”栏目,记录一代代广外艰苦创校、励精图治、刻苦求学的动人故事,抒写一段段广外人与母校难以割舍的情怀。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故事和记忆,铭记过往,展望未来,共同书写广外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1995年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外贸学院合并组建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之后,特别是2001年实施“五项改革”和2005年实施“新五项改革”以来,学校校园面貌日新月异,办学目标不断明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治校能力逐渐增 强,办学特色日趋明显,社会地位迅速提升,学校各项事业全面步入良性发展 时期……大量事实充分表明:广外的合并改革之路是成功的。然而,在欣喜之余,谁也不会也不应忘记,那一年的合并是何等艰辛和来之不易。

合并动议之初,不少人在心理上一下子转不过弯来,担心对方“吃掉自己”“把自己的学校弄没了”,因此产生抵触情绪。虽然都知道合并的好处,但动起真来感性的思想往往占据上风,国内不少高校就是在这种氛围下贸然决策,其结果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而我们的合并为什么又成功了呢?究其原因,一是宣传到位,道理讲得深讲得透;二是善于寻找突 破口。而突破口在哪里呢?就在“资源共享、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优势互补”,当时的决策者找准了这个突破口,提出了整合学科专业、组建二级学院的构想。构想中,最重要的一步是率先将当时外语学院的国际贸易系与外贸学院的经济系或企业管理系整合为一个学院,并将外贸学院的本科专业逐步迁至白云山校区,因为只有这样,两校的最终融合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1996年夏,当学校最终决定将国际贸易系与企业管理系组合为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不久更名为国际商务管理学院,一直沿用至2001年3月9日)并将企业管理系从大朗校区搬至白云山校区的时候,我当时作为分管企业管理系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压力很大,因为我直面的是1993级、1994级、1995级三个年级几百个思想一时没转过弯来的学生,工作稍不到位,就会出乱子。由于学校领导及各部门高度重视,也由于全体辅导员过硬的作风和细致的工作,搬迁工作异常顺利,出乎预料,一日之内,十几辆大客车来回往返,几百号人早上还在大朗,下午就到了现在附中北面的东区学生公寓。为了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因环境变化而出现的问题,我带领辅导员住进了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在学校各方面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企业管理系学生很快融入商管大家庭,适应了新的生活,并创造了良好的联动效应,时隔不久,原外贸学院经济系和外贸英语系的学生相继顺利搬迁。

恰逢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1997年广外诞生了组建新大学以来第一个“全国先进班集体”——商管学院企业管理系1995级国际营销班,一个团结而又富有独创精神、令全体商管人乃至广外人自豪和骄傲的出色的班集体。

国际贸易系和企业管理系的成功组合、商管学院的诞生,特别是企业管理系的搬迁,笔者认为,是学校整个合并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的顺利推进使学校合并工作的进程大大加快。

回顾这段历史,我深感当时的国际贸易系和企业管理系领导班子的全局意识和包容精神是何等可贵,学校合并筹备领导小组是何等高瞻远瞩。

有人也许会问,后来商管学院终究还是分开了,怎么解释?我想,这恰恰是学校党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的结果。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挑战,面对扩招的压力,面对不同学科类别自身发展的需要,2001年3月学科架构调整之际,商管学院一分为二,成立了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和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是适时的、正确的。彼一时,此一时,这丝毫不影响合并之初两系“联姻”的正确性及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合并后,给笔者的感觉是,两院不仅谁也没有想“吃掉”谁,谁也没有被谁“吃掉”,谁也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学校弄没了”,相反,大家由于在围绕共同目标的奋斗中尝到了合并的甜头、改革的甜头、发展的甜头,大家都在为今天变化神速的广外喝彩,都在为今天社会口碑愈加良好的广外而感到无上荣光,都在感叹当初两校合并成功为广外的飞速发展创造了良机。

因此,我想,一个人乃至一个单位,只要事业为上,不存私心,不图私利,不带偏见,那么,就不可能有爬不过的山,就不可能有蹚不过的河。

(本文发表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报》2008年12月13日第232期第2版。2025年8月略作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