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即将迎来六十周年华诞。六十年风雨兼程,一甲子春华秋实。为献礼校庆,我们特别推出“六秩芳华·外教情深”系列专访,聚焦在广外辛勤耕耘十年以上的外籍教师,倾听他们与广外之间的温暖故事,感受那一份跨越山海的教育情怀。
本期故事的主人公是来自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的印度籍教师智辉。他在广外执教的十年间,不仅以深厚的学识赢得师生敬重,更以真挚的情感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中印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从玄奘精神的现代回响,到课堂内外的言传身教,智辉老师用热爱与坚守,书写了一段跨越国界的教育情缘。让我们一起倾听他的心声,感受广外国际化氛围背后的温度与力量。
十年光阴,足以让一位异乡人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值此六十周年校庆之际,智辉老师也迎来了他在广外执教的第一个完整的十年。昔日,他是为玄奘精神所感召的印度少年;如今,他已成为扎根广外、联通中印的文化使者。在白云山下的这片热土上,他用十年岁月,深情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第二故乡”故事。
本次采访中,智辉老师动情回顾了与中国文化的不解之缘,分享了在广外十年的点滴记忆,也畅谈了他眼中广外的独特魅力与蓬勃发展。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世界,感受这份跨越山海的深厚情谊。

智辉老师接受采访
【对话智辉:十年光阴的回响】
Q:您最初是如何与中国文化结缘的?又为何最终选择了广外?
A:这要从我童年听父亲讲述“玄奘取经”的故事开始。那些古老的传奇,为我打开了了解东方文明的一扇窗。带着这份向往,我在大学选择了中文专业,并于2002年有幸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远赴沈阳师范大学深造,真正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从书本走到现实,亲眼见到西安、洛阳的历史古迹,那种文化带给人的震撼是无法言喻的。至于为何选择广外,则是一段奇妙的缘分。2014年,我已回到印度教授中文,但内心始终牵挂着中国。有一次在网络上看到了广外的招聘信息,仿佛听到了召唤,便立刻投递了申请。顺利通过面试后,我于2015年正式加入广外大家庭。初来广外,最打动我的是满园的绿意,这里的树比楼还高,环境静谧如同印度古时的森林学堂,让我一瞬间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校园绿树剪影
Q:在广外任教的十年间,有哪些经历让您特别难忘?
A: 广外为我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平台。我珍视每一个难忘的瞬间:2016年,我受邀前往北京,为电影《大唐玄奘》的主演黄晓明先生提供印地语台词和配音指导,这仿佛让我儿时听到的玄奘故事在现实中有了回响;2018年,我代表广外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论坛上发言,倍感荣幸。
更让我感动的是学校对我个人的支持与信任,两次推荐我申报中国为外籍专家设立的最高荣誉“中国政府友谊奖”,并于去年派我前往韩国进行教学交流。广外像白云山一样,庇护着我们,又如母亲一般,给予我们爱与无限的发展可能。这些机会,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广外国际化胸怀的体现。
Q:我们了解到您和学生们的关系十分融洽。在课堂之外,您是否有过带领他们完成某个具体项目或活动的经历?其中有什么有趣的片段可以与我们分享吗?
A:是的,我非常享受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 我认为师生关系应是友好而平等的。为此,我形成了一个传统:每个学期都会邀请学生来我家做美食。我们约定,我准备地道的印度咖喱和烤饼,他们则带来亲手制作的中国菜。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向他们展示了印度文化,也从他们那里学会了做土豆丝、西红柿炒蛋等中式家常菜。我的厨房里,既有印度的调料,也有中国的调料,这就像我们的交流,美妙地相互交融。
而且,我认为广外的学生是特别自信且积极向上的。我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印度领事馆的文化活动,一起表演、朗诵,让他们能更直观地体验印度文化。

智辉老师与同学们家中聚餐合影
Q:值此广外60周年校庆,请您为学校送上一段祝福。
A:在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我心中充满感激与祝福。衷心祝愿广外60周年生日快乐!愿学校的声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愿我们的学生前程似锦,在世界各个角落绽放光芒,为母校争光添彩!希望广外继续这座知识的高山、文化的绿洲,能继续滋养一代又一代学子。

智辉老师送上祝福
从当年为玄奘精神所吸引的印度少年,到如今成为连接中印的文化桥梁,智辉老师在广外的十年,既是个人理想落地生花的十年,也是广外国际化办学理念的生动注脚。他的故事,正是无数热爱中国、扎根广外的外籍教师群体的一个动人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