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师德标兵】耿卓:于法治田野躬耕育栋梁

文字:林凯琪、法学院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宾锐光 周喆 张甜甜 发布时间:2025-09-10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为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荣誉感,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我校积极开展2025年“师德标兵”评选工作。经学校评选,马朝辉、严修鸿、吴岩、赵龙跃、胡正茂、侯迎忠、耿卓、徐海、韩永辉、韩景泉(按姓氏笔画排序)10名教师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在庆祝第41个教师节之际,本网陆续推出“师德标兵”系列稿件,讲述10位教师始终坚守育人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生动诠释新时代人民教师理想与担当的生动故事。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春风化雨,润物无疆。谨以质朴的文字向每一位敬爱的老师致以诚挚问候,教师节快乐!


耿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现任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深耕法学教育二十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报刊发文6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人文社科)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钱端升法学优秀成果奖等10余项奖励,参与《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立法论证。

“法学教育必须回应时代需求,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这是耿卓坚守20年的育人信念。在法学教育与科研的热土上,耿卓教授以立德树人的坚守和服务社会的担当,诠释着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与风采。

耿卓

育法治英才:行走在田野上的“引路人”

为人师表,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多年来,耿卓坚守教学一线,打造精品课堂。年均承担超1000课时教学任务,参编多部教材。主讲《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学论文写作》《民法总论》等核心课程,以扎实理论、丰富案例和生动授课广受认可。主持省级教改项目“通过文献综述提升法科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研究”,参与教育部新文科项目“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持续推动教学创新。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耿卓常用这句话激励学生。走进田野、深入实践的信念,他言传身教地践行着、传递着。耿卓注重通过田野调查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和创新能力。他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田野调查,二十余年来,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累计开展调研近百次。在调研过程中,他手把手指导学生设计调研方案、分析数据、撰写报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

倾心人才培养,育人硕果彰显实效。耿卓指导的硕博士研究生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多次获邀在全国性学术论坛作主题发言,多人荣膺国家奖学金及各类学业奖学金。并带领本科生斩获广东大学生社会治理调研大赛一等奖,获批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重点项目。

桃李不言蹊自成,春风化雨育英才。二十余年,耿卓始终坚守育人一线。怀揣这份赤诚,耿卓持续行走在法治沃土上,以师者之光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培育更多栋梁之材。

筑学科高地:做服务国家战略的“攻坚者”

在法学学科经纬的阡陌纵横间,耿卓始终秉持着赤子之心。自踏上学术道路,他就将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极深研几,立说践行。他坚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指引下深耕民商法、土地法治领域。

扎根广外法学,构筑学术高地。作为广外法学院副院长和法学学科建设工作小组秘书长,耿卓全程参与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全国首批法律专业博士点、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功申报和第五轮学科评估、省高水平大学“冲补强”重点学科建设。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在学科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怀支持下,广外法学学科取得长足进步,科研立项数目稳步提升,法学CLSCI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数稳居全国前列,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提升。

深耕法学学科,打造特色优势。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三农”始终是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耿卓深知“本固邦宁”的道理,二十余年专注中国土地法制研究。加入广外后,耿卓深度参与实体科研机构土地法制研究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副院长。在土地法制研究院的领导和支持下,耿卓担纲组建“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研究”研究团队,获评广东省教育厅高校普通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并以“优秀”等级通过结项验收。他总结“田野调查+理论创新+制度设计”三维研究法,带领团队深入全国农村基层完成百万字调研报告,系统剖析土地制度现实问题,提出创新性理论观点,为政府决策和立法提供参考。作为广东省第三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耿卓学术成果丰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作为核心骨干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等,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报刊发文6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和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摘转10余次,出版著作10余部。他还主编《土地法制科学》集刊,积极推动土地法学学科的发展与繁荣。

耿卓深化国内外学术交流,提升学科影响力。多次受邀赴日本、韩国等宣介中国土地法治改革经验。作为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土地学会常务理事和广州市法学会副会长,耿卓广泛联合学界同仁,组织并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有效促进了法学学科内部及跨学科的深度合作,切实提升了广外法学学科的影响力。他曾兼任国际私法统一协会(UNIDROIT)农业企业法律结构工作组观察员,积极参与农业企业国际统一立法研讨。

热忱社会服务:以法治之光,照亮社会发展之路

耿卓始终牢记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积极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社会服务效能。

学者为国为民,耿卓始终将学术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助力法治中国建设。他多次受邀参与国家及地方立法论证、政府决策咨询,为全国人大立法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自然资源部门提供专项研究报告,深度服务法治中国建设。他积极参与《民法典》物权编、《土地管理法》《耕地保护法》等法律和《广东省土地管理条例》《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修法论证工作。同时,耿卓受邀参加省市法院、检察院的案件评审工作,对疑难复杂案件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并面向司法系统开展专题授课,切实助力司法公正实现。在普法宣传领域,他深度参与“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民法典百村行”“民法典进军营”等主题活动,向基层群众及部队官兵精准传递专业法律知识。同步拓展融媒体普法渠道,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法治评论,通过广东电视台专题节目扩大普法半径。

作为法学学者、作为高校教师,耿卓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行社会责任,传递法治力量。走出三尺讲台,他更是法治文明的布道者:数十场宣讲,解民生之惑、纾社会之困;跨界献策,以学术智慧参与法治实践;拓道普法,在法治盲区点亮正义灯盏,让法律法治知识贴近各个群体。

从构筑学科高地、服务国家战略的学术攻坚,到行走田野、培育英才的引路实践,再到播撒法治、服务社会的热忱担当,耿卓用二十余载的深耕与奉献,在中国法治的沃土上镌刻下坚实的足迹。他坚守“德法兼修”的育人信念,年均千课时的讲台耕耘、手把手的田野指导,无不浸透着对学生的深厚关爱与言传身教;他秉持对学术的赤诚,带领团队深入基层、服务立法,将学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脉搏,彰显了学者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耿卓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卓越成就与崇高师德完美结合。他以身作则的光辉,持续照亮着法治人才成长之路,诠释着优秀师者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