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荣誉感,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我校积极开展2025年“师德标兵”评选工作。经学校评选,马朝辉、严修鸿、吴岩、赵龙跃、胡正茂、侯迎忠、耿卓、徐海、韩永辉、韩景泉(按姓氏笔画排序)10名教师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在庆祝第41个教师节之际,本网陆续推出“师德标兵”系列稿件,讲述10位教师始终坚守育人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生动诠释新时代人民教师理想与担当的生动故事。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谨以质朴的文字向每一位敬爱的老师致以诚挚问候,教师节快乐!
侯迎忠,广外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中共党员。他先后在兰州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传播学硕士学位,在武汉大学获新闻学博士学位,学术轨迹横跨哲学与新闻传播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跨界研究视角。

侯迎忠
始终保持着作为新闻人和教育者的初心——侯迎忠探索教育路线,让课堂长出“实践的根须”;他愿当青年学子的“引路者”,让无数新闻理想在实践中绽放;他聚焦政府传播研究,让研究扎根社会土壤,回答时代问题。
让新闻课长出“实践的根须”
“新闻教育不能关起门来办,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触摸到社会的脉搏。”作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侯迎忠主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等7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覆盖了新闻学专业从基础到进阶的核心知识体系。
侯迎忠积极尝试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强化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的结合、学科理论前沿与专业实践的结合、教师科研成果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他常说,“真实践才能得到真结论”。讲授《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时,他不会局限于书本上的调研模型,而是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有的小组去校门口调研共享单车停放问题,有的小组深入社区了解居民对政务信息的需求,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标准,学生们的实践技能和学术素养也得到提升。
多年的教学积累让他收获了多项荣誉:校级本科优秀教学特等奖(翼群奖)、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优秀奖,2021年获评校级教学名师,但侯迎忠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成长,“听到毕业生说在工作中用到了课堂上的调研方法,这比任何奖状都让我开心。”
做学生新闻路上的“引路者”
“教育不只是教书,更要育人。”2012级新闻学3班是侯迎忠带了四年的班级,从大一的专业入门到大四的职业选择,他全程参与,珍惜能利用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及时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
他特别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认为这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最好方式。班里有5名学生想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他逐字逐句修改申报书,带着他们设计问卷、分析数据,甚至帮忙联系调研单位。最终,这个项目不仅顺利结项,成果还发表在了专业期刊上。他把自己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体系建构研究”向学生开放,让近20名同学参与到舆情调查、数据整理等工作中。跟着侯迎忠做项目的学生都表示受益匪浅,养成了“不唯书、只唯实”的习惯。
在他的指导下,这个班的28名学生中,有8人进入美国纽约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等境外名校深造,1人保送中山大学,其余学生也都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这样的育人成果并非个例:他指导的“瑶篮——非遗文创织出乡村振兴新样态”项目,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6名本科生的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3名研究生考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侯老师就像灯塔,总能在我们迷茫时指明方向。”这是学生们的共同感受。因育人成效突出,他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本科生导师、优秀研究生导师,2021年获得“广东省优秀学生(研究生阶段)指导教师” 称号。
让研究扎根社会的“土壤”
侯迎忠的书架上,有本特别的书 ——《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体系建构》,分析了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现状和网络新媒体时代的舆情特征,为政府危机应对能力和效率的提升以及新闻发布制度建设提供参考。这部获八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专著,凝聚着他长时间的心血:为了设计评估指标,他跑了不同省、市的新闻办,访谈多位新闻发言人,到多个政府部门和媒体进行现场调研。
“科研不能关起门来做,要做‘有用的学问’。”侯迎忠常把这句话放在心上。从国内首部系统研究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与民生——电视民生新闻的理论与实践》,到被多个政府部门采用的“新闻发布效果评估模型”,他的80多篇论文、5部专著始终紧扣“现实需求”。
侯迎忠在深耕教学科研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服务,聚焦“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国际舆情监测分析、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三大领域,连续承担省市委宣传部门、各级政府机构及主流媒体委托项目20余项,充分发挥高校学者在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中的智库作用。
作为全国及省内较早开展省、市两级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实践研究的学者,他带领团队深入基层,真正做到在“社会土壤”中进行调研,其撰写的评估研究报告为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国际舆情分析领域,他提交的20余篇决策咨询报告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应对舆情风险提供了专业支撑,彰显了学术研究服务现实需求的价值。
在行政管理与团队建设中,侯迎忠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他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通过组建科研团队、指导项目申报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在他的带动下,学院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多名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显著增强。
从教22载,侯迎忠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宽厚的育人胸怀、务实的工作作风,践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诠释着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