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大力弘扬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校评出艾河旭、陈伟光、杨可、杨韶刚四位党员教师为“模范共产党员”。艾河旭冒着病毒感染和炮弹袭击双重危险,用语言搭起国际合作抗疫的桥梁;陈伟光聚焦科研创新,为国家战略贡献广外智慧;杨可坚守教育初心,春风化雨,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杨韶刚远赴埃及建设孔子学院,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作出积极贡献,回校后退而不休,矢志立德树人。本网策划“模范党员”专题报道,陆续展现4位模范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与风采,激励广大师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
艾河旭,我校日语学院、亚非学院(筹)阿拉伯语专业教师。2020年初,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新冠疫情,艾河旭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冒着病毒感染和炮弹袭击双重危险,随广东省医疗专家组前往伊拉克在抗疫一线提供援助。由于表现出色,艾河旭获得了共青团中央授予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党委授予的“最美逆行者”等荣誉称号。2020年5月6日,因在海外抗疫事迹突出,根据中组部的相关规定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被组织特批“火线入党”,光荣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中国专家组援助伊拉克建成CT实验室(艾河旭:右二)
用专业力量搭起中伊合作抗疫之桥
2020年3月5日下午,艾河旭接到一通紧急电话:“随省专家团出访伊拉克,越快越好!”在克服手续紧急、交通不畅、多重检疫的重重困难后,3月7号下午,艾河旭同援伊专家组一起踏上了飞往巴格达的航班。回忆起一年前的战“疫”出征任务,艾河旭坦言:“我深知此次任务一定十分艰巨,充满了挑战与危险。但国家需要我的时候,不论是去哪里我都会奔赴前线。希望能帮助兄弟国家,保卫伊拉克人民的生命健康,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每天穿着防弹衣出勤,与流弹作伴,厚厚的防护服令人喘不过气,但这些都没有动摇艾河旭与伊拉克人民一同战胜疫情的信念。艾河旭在对伊方人员做培训翻译期间,为推动实施伊拉克国家病毒防控方案和PCR实验室改建积极奔走,积极推动新冠病毒防控中心CT室的建设工作,他不仅承担了翻译一职,还是物资的搬运工、设备的安装师、队伍的联络人、工作的协调员,他“身兼数职”,作为随团翻译,出勤率高,危险系数也大。艾河旭表示:“我的职责是为专家团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做到最好。”为了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在巴格达的每一天,他都在与时间赛跑。在执行任务期间,他要面对大量医疗和器械的专业术语,以及各地不同的阿拉伯方言,而当他出完任务回到营地之后,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充电”,学习专业术语的表达、医疗知识等。有些没有现成的翻译,艾河旭甚至还得参考法语版的表达,然后想办法转译。在伊拉克期间的任务非常重,有时候甚至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中国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临时党支部学习会
“‘火线入党’更让我明白共产党员的担当与使命”
经上级组织批准,中国援助伊拉克防治新冠肺炎医疗专家组就地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每周都会组织升旗、党课学习、时政要闻学习等活动。2019年7月1日,艾河旭向党组织郑重提交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从那时起,他一直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定期向党组织递交思想汇报,即使在伊拉克的营地内也未曾间断。异国他乡,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激起了艾河旭心中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我们党和国家真的很伟大,在伊工作的外交人员和援助组克服许多障碍,同伊拉克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必须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不辜负组织的期望”。
艾河旭提到,在伊拉克执行任务期间,同行专家老党员韩教授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尽管韩教授已经年过花甲,工作起来时却比年轻的小伙子还要拼命。为了准备防控方案,韩教授常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与国内专家开视频会议,第二天六点钟又起床工作。在他身上,艾河旭看到了老一辈共产党员一丝不苟的精神,并深深为之感动。对于艾河旭这样的年轻人,韩教授也非常关心,像父亲一样爱护他们、支持他们。在韩教授的感染下,艾河旭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党员的决心,“我总告诉自己,如果不去做就不会有任何收获,但只要认真去做,最后一定能成功。要勇于攻坚克难,严谨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自从递交入党申请书以来,我就做好了时刻为党和国家‘战斗’的准备,是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着我……”艾河旭在“火线入党”宣誓仪式发言时激动地说道。2020年5月6日,由于在海外抗疫事迹突出,根据中组部的相关规定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艾河旭被批准“火线入党”,光荣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艾河旭火线入党宣誓
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课程思政
艾河旭返校后,继续积极投身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多次指导学生在各级作文、演讲比赛中获奖,指导学生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他潜心科学研究,出版学术译著填补国内闪含语研究的空白;他用专业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为多个政府重要外事活动和国际会议提供阿拉伯语同传、交传服务。与此同时,他开始钻研如何讲好当代青年学生爱听的党的故事与中国故事。
伊拉克战疫之行让艾河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不分东西南北,无论肤色种族,国际社会需要维护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更加紧迫和必要。2020年在结束伊拉克抗疫回国后,艾河旭迅速重返教学岗位,在开展线上教学的同时,一方面协助广东省红十字会制作《逆行出征 战疫海外——中国红十字会赴伊拉克志愿专家团队纪念册》,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红十字精神;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担任我校大学思政宣讲团特聘宣讲员,在校内外开展以“国际合作抗疫 彰显大国担当”为主题的二十余场宣讲。
为了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传递给广外阿拉伯语系的学生,艾河旭尝试在课堂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探讨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与担当。他认为,只有教会学生去体会和感知党的精神,将党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培养出积极优秀的学生。“我希望能把自己亲身体会到的中国共产党员的精神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激发起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如何让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更生动有趣、入脑入心,这是艾河旭常常思考的问题。艾河旭往往从多方面引导学生,他反复地优化和打磨自己的教案,讲课时不仅要讲理论知识,更要涉及多方位的材料,例如文学、音乐甚至娱乐等内容,使得课堂内容不那么枯燥,唤起学生的兴趣,打造更立体更多维的课程思政。
当得知自己被评为模范党员时,艾河旭表示,这个荣誉更像是对他的一种鞭策,提醒着他今后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组织的期望。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艾河旭希望青年党员师生能够深切体会中国共产党从“一叶扁舟”到“巍巍巨轮”的不易,学习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将这份精神融入到广外的建设之中,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