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海南省某市为配合植树节植树活动,作为护林的主管部门,市林业局不惜将机场出口处的国道防护林摧毁。市民对这种先毁林后护林的做法向媒体举报,他们认为把植树节活动弄成了“作秀”,实在是太重形式的滑稽做法。
“太注重形式”是许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为了让场面显得好看些,中国的许多庆典和活动变得太过于形式化。米卢时期的中国男足,每次出门集体上大巴时,一定要让守门员江津先上车,然后是老将郝海东。据说,不这样做,就是违背了队里的常规,就是“不守规矩“、“不好看”。这种做法一直被米卢视为“奇怪”,并成为他与中国队员之间难解之心结之一。
另一件与此相关的事情是,在某大学新闻系的英语新闻写作课上,外教让学生们每人写几则英语电影的介绍,并且要写成在报纸副刊上刊登的格式。结果,有的学生交上的作业中多了电影的插图。而这样的模式,是无法登上外文报纸的电影副刊的。这些学生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而他们的解释是,这样是“图文并茂”“更好看些”。而外教为此感到困惑:“难道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就可以完全破坏了本来应有的模式吗?”

:人民网图片
为了造林而毁林,是这种“追求形式”的做法的典型,这种“作秀”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如果要让领导们在植树节植树起到一种模范作用,那就应该到真正草木荒芜,需要种树的地方去种。硬是把树给砍掉了,“作秀”成分如此明显,自然逃不过群众的眼睛,这就像是中国男足一定要按辈分上车,或是电影简介一定要加插图一样滑稽。
最近,广州市某市级党报上有这样一则评论中写道,中国的老师普遍是不敢轻易带学生出游的,他们常想着:“带学生出游,出了事情我们可担当不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有当上级单位要求学生们“减负”了,到户外去了,中国老师们才会把带学生出游做得更为积极利索。而韩国的老师则不是这样的,他们把带学生到树林或自然公园游玩作为学生课外活动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韩国老师们认为他们会以此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让他们更接近大自然。带学生参加活动,不是“作秀”,也不是政策,无需太多顾虑。一切返朴归真,符合群众真正需求的,遵循规律的做法,才是真正摆脱了“作秀”形式的。
什么时候,我们的节日活动组织者也能像韩国老师们一样,真正了解大多数群众真正的需求,不再把节日、庆典和活动都当成是在“作秀”,那时候大多数市民的节日生活都得到了满足才算是真正得到了满足。那样的话,植树才不会成为“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