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要闻 > 正文

(174期)陈子锐谈后勤社会化改革: 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

文字:庄烁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5-04-11 点击数: 分享至:

 为了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使后勤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学校后勤部门启动新一轮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后勤所属各单位开展全面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年活动。作为分管学校后勤工作的陈子锐副校长,就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谈了三点内容:
      深化社会化改革  意义深远
      陈子锐指出,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是学校推进跨越式发展,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需要。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新局面,高校之间以人才为中心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几年来,我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在新的平台上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2004年校党委提出了建设优秀本科大学,并利用10~15年时间实现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目标。为此,学校决定今年启动新一轮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校党委书记、校长徐真华同志在今年2月24日新学期工作布置会暨深化改革动员大会上作了全面的动员和部署,明确提出把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陈子锐强调:“新形势新任务对学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广大后勤职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增强后勤保障能力,为学校的改革发展保驾护航,为推进学校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改进工作转变观念  增强服务意识
      近几年来,我校广大后勤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服务师生员工,保障教学科研,在抗击非典、迎评创优、南校区建设和管理等学校各项重大工作中出色地发扬了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为学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后勤服务工作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陈子锐指出其问题主要有:部分服务人员没有很好地转变观念,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技能低下;各后勤实体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还难以达到社会相关行业的服务标准,市场竞争力不强,造血输血能力有待提高;各后勤实体发展不平衡,有的对市场供求关系反应迟钝,有的固本自封、不思进取,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等。
      面对后勤服务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后勤各单位必须不断革新不适应增强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今年后勤处机关将组织“财会制度与会计知识”、“劳动法规与社会保障知识”等培训,各单位和实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增强主人翁意识,使后勤人员思想素质及技术水平能适应改革的要求。陈子锐强调:在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工作中,转变观念,端正态度,增强服务意识和改革意识最重要。广大职工要认清当前形势,牢固树立“市场化”观念,通过优质服务占领后勤市场,向市场要效益;要深刻认识到“没有高质量的服务工作,就会丢掉后勤市场,没有后勤市场,就没有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岗位”。
      建立长效机制  开拓创新
      陈子锐强调:这次抓服务工作,不是搞突击性的活动,目的是建立一套长效机制,使得各项服务水平只能提高,不能下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也不能原地踏步。切实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是哪几个人、哪一部分人、哪几个部门、哪个实体的事情,而是整个后勤从上到下的大事。要特别强调机关部门为基层服务,二线要为一线服务,后方要为前方服务,上一道工序为下一道工序服务,就是所有的单位、所有的人都要全面地加强和改进自己的服务。
      搞好后勤工作要“真正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排师生之所忧,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从使师生满意的地方做起,从师生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为师生全心全意地办实事,全心全意地解难题。后勤各部门要把师生的投诉和意见中的热点问题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依据,把师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后勤相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原则,在师生提出的问题中,对于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要全力搞好,务求见实效。
      另外,要搞好后勤服务工作,后勤部门一定要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坚持创新,在服务上要善于推出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出新的成效,开创新的局面,坚持在创新上做文章。只有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使后勤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