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而情未减
36个小时的火车,5个小时的山路公车,英文学院青海服务队终于到达青海西宁市民和县甘沟乡初级中学,开展为期20天的三下乡活动。据悉,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东部,地处甘肃青海交界,素有“青海门户”之称。平均海拔2100-2500米,总人口38.2万,有汉、回、土、藏等14个民族。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气候温和,阳光充沛;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此次下乡服务基地——甘沟乡甘沟中学就处在四面群山环绕之中,海拔高达2000米。

甘沟中学全体师生
穿过曲曲折折的山路,正午时分,服务队到达了甘沟中学,受到了甘沟中学师生们的热情欢迎。车子刚到校门口,甘沟中学的学生们就迅速从课室里搬出了小条形木凳,为服务队员们排好一排的座位,再以班级为单位整整齐齐地坐下来。清一色白色队服的20位下乡队员举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英文学院的旗帜进场。出席接待仪式的有民和县政府、教育局、团县委等领导。

英文学院辅导员刘铁与甘沟乡中学的白校长亲切握手
甘沟中学的白校长首先发言,感谢远道而来的服务队员们。他表示甘沟中学在教育方面得到了各方面的帮助,这里的孩子得到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他希望这次的我们广外学子能为这里的孩子带来思想上的交流和冲击,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增进他们学习的信心。随后,当地教育局的领导介绍了当地的一些基本情况。英文学院带队的刘轶辅导员肯定了众队员多日来的勤奋和吃苦耐劳的表现,希望队员们能出色地完成这里的工作。

白校长发言欢迎服务队的到来
服务队队长林健安同学回顾了服务队大半个月以来的准备工作,他鼓励队员要继续保持良好的作风,优异地完成此行下乡的任务。当地的学生代表——一个高个子的扎辫子的女生,拿着一份用蓝墨水笔抄写得整整齐齐的发言稿上台发言,她表达了对服务队的感激,承诺会尽力配合义教工作,努力做令人满意的学生。
随后,服务队代表向甘沟乡中学代表赠送了现金和物资等捐助。服务队将经过一日休整,然后开始投入未来20天的义教、法律宣传和调研的紧张工作中去。据悉,民和县当地电视台还到现场进行了采访。

现金捐赠

物资捐助
体味甘苦
民以食为天,服务队在甘沟中学的一日三餐安排是井井有条的。早上7点,队员们统一到校食堂就餐,三餐必不可少的是馍馍头,早餐当然也少不了的。除了馍馍,队员们吃稀饭加榨菜也吃得津津有味。中午12点30分,甘沟中学上午的第五节课一下课,队员们就会吃到羊肉泡馍和馍馍头,来自广东外的同学一般往泡馍里加辣子,不过泡馍本来是挺咸的。羊肉泡馍的羊肉多为半肥瘦和全肥羊肉,这让不少女队员不敢问津。下午6点30时左右,队员们除了会看到馍馍头以外,有时是吃羊肉泡馍,有时是臊子面。吃臊子面加本地辣子,有些队员还会嫌不够辣。

饭堂

馍馍之花卷

臊子面
甘沟中学老师们腾出他们的12间教师宿舍,里面电力灯光被铺一应俱全,为同学们今后十多天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用太阳灶,烧山泉水阳光猛烈的时候半小时就可以搞定一壶开水了,但如果阴天就没辙了。甘沟中学有两个这样的太阳灶。甘沟中学的师生和服务队队员日常洗衣做饭喝水刷牙洗脸靠的只是一条水管,用不着水泵,这条水管把临近山上的泉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这里。据了解,甘沟学生大多从这儿打水并直接饮用,服务队队员们直饮多天也没有一人不适。

广外英文学院临时女生宿舍甘沟楼

用太阳灶烧山泉水
巧逢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
在7月16日,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在青海省西宁市已经拉开了序幕。为了保障7月22日中午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甘沟乡赛段的顺利进行,在甘沟乡政府的组织下,甘沟中学的全体师生和其他小学的相关人员在7月16日上午预演了一遍公路执勤。具体工作为安排有关执勤者在川口至官亭公路约500米长的甘沟乡路段,拉起间隔约2米的人墙。参与此次执勤预演的各单位人员达数百人。在7月16日上午9点30分开始的执勤预演中,英文学院西部(青海)服务队队员门亲自参与到甘沟中学7个班的组织活动里去。中午时分,师生队伍解散,大家成功地完成了此次预演活动。

服务队员组织同学到乡上公路去执勤

还有时间,大伙先拉歌

甘沟中学出来的路口拉起了横幅
挥不去的求知热情
7月15日上午9点45分,第三节课在初二(3)班的课室里开始了。
1.8米的高个子张蔚森,在队友眼中是个打打闹闹,热情开朗的大男生。当他一站到初二(三)班的讲台上时,就是一付严肃认真的老师模样。“今天,我是你们的班主任。”面对44个学生,他朗声说道。在黑板右边写着“France 法国”、“formal 正式的”、“sport 运动”等一组组单词,张蔚森时不时走过右边又添一组。他看见学生们都坐得端端正正的,虽然都瞪大眼认真地听着自己的话,但却无其他行动。他灵机一动,说:“你们可以把我在黑板上写的单词记下来……”学生们一下子齐刷刷地拿出本子,一笔一划地抄下黑板上的单词。
他又写了一个Proud。“‘Proud’就是自豪的意思,只要你们好好读书,将来,我会为你们感到自豪,你们也会为你们自己自豪……Be proud of yourself!”
懂得了“I wonder…”后,有位男同学就大胆地问了一句“I wonder how many people are in your family?”张老师表示赞赏之余还认真地做了回答。当大家都知道“monitor”是班长的意思后,坐在角落的女班长就按捺不住了,马上用刚学到的university响亮地说“I want to go to Beijing University!”

张蔚森走向教学楼

他的第一个问题

调研中感慨良多
35岁的陈乡长,是一位健谈且随和的甘沟人。他把五位来访的调研组队员招呼到他的办公室里,一坐下就给客人们倒茶,在交谈中也不时往茶杯里添热水。办公室窗外是远山,室内布置简朴,墙上挂着一叠叠夹好的《人民日报》和《西海农业报》,里间还有床铺,“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不定时的,有时晚上工作,就在办公室里睡。”陈乡长说。
在轻松的交谈中,陈乡长向我们的介绍了甘沟乡的一些基本情况。“甘沟是个贫困乡,13个村有12个被划为贫困村。”“你们听过‘恩格尔系数’吗?人民的收入用于吃饭的越多,生活就越贫困。这里的人的收入,有80%是用于解决温饱……”“本地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有三部分,一是种植业,这里的人种小麦,洋芋,兰豆和青稞,还有用来榨油的油菜和胡麻;二是养殖业,主要养鸡、牛、羊和猪;三是劳务收入,占的比例最多,采金,挖虫草,开饭馆,建筑工程……都是以做劳动工作为主。”陈乡长说,出外打工,手艺很重要。虽然政府会办一些拉面培训班、电焊工或美容美发的培训班,但真正能令广大村民受益的还是正规的教育。
他提到本地的一条土族人居住的光明村,是唯一一条非贫困的模范村。他们的成功因素,就是重视教育。“以前重视教育的观念很淡薄,35岁能完成初中学业的人都不多。”“村民们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都让自己家的娃来上学了。我们乡现在有11座小学,一座甘沟中学。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得较好。”但很多问题还是很突出的,例如经费有限,师资不足等。“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上学,用自己的工资垫学费……” “这里的职业中学只能说是中等水平。发展教育,观念一定要改变,办学规模一定要扩大。”“制约甘沟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教育,还有交通和通讯。”“响应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山顶有不少地方已经封了起来。”“修山间公路,每公里起码要一百万。”
我们顺着陈乡长的指示望窗外的远山,虽然大片青绿但仍有不少大面积的黄土和光秃秃的山头。要修路,要退耕还林,要防止暴雨和山洪对人们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留给甘沟的任务还是很重。“还有就是通讯问题。甘南地区估计今年内才可以完成移动通讯网络的覆盖,但联通和中国电信的暂时还不能。”而甘沟乡里的电视机,平时只能接收到中央一台和青海省台。“温家宝同志不是在十六大上面说过吗?要让农民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我们的工作重点,”他掰着着手指说,“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和谐社会。”

拜访乡政府

陈乡长表示很乐意和远道而来的调研组的大学生们交流,还热情地要给我们去县政府带路。 乡长提供的信息对调研组的成员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如何通过发展职业中学,为当地人创造更多的解决生计的问题?调研组计划将走访当地的人民和职教中心,更进一步地了解和研究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