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心筑梦”文化传播公益团队成立于2017年,依托我校独特的多语言优势和丰富的志愿者资源,聚焦南粤古驿道文化传播和乡村振兴。在这五年的发展里,“译心筑梦”团队就如一株幼苗,从一点新绿渐长为参天大树,他们从传播驿道文化起步,致力于将中华文化的清风吹拂海内外。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让我们追随这群扎根于南粤古驿道的青年们的脚步,探寻他们“以专业服务社会”的故事。
芽苞初放——“译”心热忱投身公益
“译带益路,我们来啦!”2018年3月21日,“译心筑梦”团队在自己的公众号发布了第一篇推文。那时候,“译心筑梦”团队的名字还是“译带益路”。团队负责人,广外金融学院2019级的陈杰介绍道:“我们一开始想从帮助身边的驿道做起,让更多人了解南粤驿道布局网。”但随着团队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成员们发现驿道文化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既要让驿道文化在国内传播,又要推广出去,让国外更多的人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语言翻译之心,行青年筑梦之力,这是我们改名为‘译心筑梦’的原因。”
每一位加入团队的成员,都怀有以专业力量做公益的心。2021年暑假招新时,莫树欣因为自己对语言的热爱和对口的新闻与传播专业,怀抱着一腔热忱加入了团队。陈杰也清楚地记得自己三年前的选择,“我从初二开始做志愿活动,目前有四百多个服务时长。热衷于做志愿,也是我们热心于这个公益项目的原因。”而陈丹妮的初心,则可以用令她印象深刻的一句话阐释——我们青年的力量就是一束束微光,微光可以吸引微光。“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我们的‘微光’可以感染更多人,也希望最终能够汇聚成文化传播的星海,让中华文化浸润时代人心。”
团队一同为项目做准备
发荣滋长——南粤古道焕发新彩
南粤古驿道最早起源于秦汉,是历史上中原汉人入粤和岭南商贸活动的主要路径,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内陆延伸的重要通道,也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2016年以来,广东省率先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工作。在此过程中,广外作为一所国际化特色鲜明的省属重点高校积极响应,立足于南粤古驿道艺术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国际化表达推广,拓展驿道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路径和方法,为驿道文化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泉。
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分布图
而作为广外青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团队所承担的角色,陈杰会选择“宣传者”。团队凝聚青年力量,致力于用多语言讲好驿道故事,助力南粤文化宣传。项目运行过程中,团队会去到活动当地进行调研,对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以及包装,然后与当地政府共同策划活动,通过多语言方式产出相关音频书册,向外传播当地文化。
团队前期调研
在清远秤架古驿道沿线——广外对口帮扶点清远市阳山县蒲芦洲村调研时,团队对蒲芦洲村的乡风民俗、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和脱贫历程进行深入了解,并以此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智力支援、语言义教等活动。团队还在当地开展了面向孩子的文化宣讲会,为他们展现多语言的魅力。成员杨梓淇就教了孩子们如何讲诸如“家乡的柚子真甜”的俄语。出乎成员们意料的是,孩子们对这些外语很感兴趣。“记得有位小女孩,第二天她妈妈送她来的时候说,她早上6点钟就起床背句子了。”陈杰告诉记者,“那时候我们发现,也许我们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只要人们能从这当中学到一点知识,那么我们做的就是有意义的。”
团队赴蒲芦洲村调研
2020年,“译心筑梦”团队协同中国南粤古驿道少儿绘画大赛组委会,在中国开平侨乡开展“妙笔绘岭南,古道焕新彩”多语言文化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团队展出了包含30种语言的多语言文化墙、“‘译’起童心,助力战疫”主题宣传画册等文创展品。制作宣传画册的莫树欣告诉记者,一份小小的画册包含着很大的心血,团队需要完成诸如内容确定、具体排版安排、文字撰写以及多语言翻译等工作,其中不乏对一张图片的呈现方式、具体边缘的美化等细节的反复推敲。在“多语言趣味摊位”上,他们还教授儿童用多语言祝福开平,吸引了一大波小粉丝。“有小朋友说,自己想要像我们一样学会其他语言,用多语言为家乡代言,让世界看到家乡的美。”每每想起这件事,梁美茵就觉得“这条路我们真是走对了!”
团队设计的抗疫新冠多语言主题画册
小朋友在多语言文化墙前用多语言为开平点赞
在中国南粤古驿道第四届少儿绘画大赛全省总决赛现场的队员
亭亭如盖——文化青枝延伸海外
如果把“译心筑梦”团队传播南粤文化的心血比作青葱绿叶,那么它们不仅在国内蓬勃生长,还积极地攀缘世界。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越野大赛在蒲芦洲村旁举行,比赛规模大,外国人参赛多。“译心筑梦”团队一边提供志愿服务协助赛事,一边向参赛者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美景美食。“当地沙田柚最出名,我们还有专门介绍当地柚子文化的宣传手册。一个外国人听过介绍后去周边买了几个柚子尝了尝,说确实不错。”在陈杰看来,这些影响虽然微不足道,但若聚沙成塔,就足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团队队员向外国选手介绍蒲芦洲村风光
团队为蒲芦洲村设计的宣传册
此外,团队还通过线上方式,向“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国家展现南粤风采、传播中华文化。团队曾联合广外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线上交流会,向其宣传开平碉楼、粤剧、岭南画,民俗文化派等等饱含南粤特色的内容。在两地时差约为六小时的情况下,团队成员头顶凌晨十二点的月亮,为晚饭后的埃及孩子进行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宣传。陈杰还清晰地记得屏幕上孩子们眼中对中国文化的渴望,“虽然会议比较辛苦,但一想到能让埃及的孩子们喜欢我们的文化,我们就很满足。”
团队向艾大孔子学院直播介绍南粤古驿道
生生不息——携手共进筑梦未来
树培五年,枝繁叶茂。“9支下乡队伍、58场国内走访、25次对外调研”,截至目前,团队的足迹遍布全国,辐射国际。团队不仅组织了超3000名志愿者开展200余场文化宣传活动、拥有超32000小时的服务时长,还借助孔子学院和海外译员面向16个国家传播驿道文化,总共为古驿道吸引了超215万游客。2020年,“译心筑梦”团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中进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并斩获特等奖,又于次年取得省赛金奖。在比赛中,团队扎实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的实际成果均受到评委的极大肯定。
团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比赛现场上的合影
在团队看来,这些硕果离不开广外的支持,广外的多语言优势和资源链接为团队提供了更完善的多元基础和向外拓展的可能性。项目目前得到20余位专家教授指导,指导项目运作、多语言人才资源库的运用以及驿道文化内容产出等内容,其中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的肖喜明和林秀燕老师更是在项目的发展规划和创新实践上给出了宝贵的意见。团队中,每位成员都充分发挥着自己的专业优势,各司其职地为社会服务搭上独特的一瓦——经贸学院的成员负责撰写商业计划书、分析市场背景以及市场营销;会计专业的同伴专门管理财务;西语、英语、东语学院的队员负责翻译内容;而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专攻海报、宣传册等物料设计。在精密分工之下,团队成员秉持广外青年以专业服务社会之心,携手为“讲好译道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同行。
3000名志愿者、200余场文宣活动、215万游客引进,这是“译心筑梦”团队过去5年给出的答卷;“前路漫漫,千里万里,吾往矣!”这是“译心筑梦”团队对未来所下的宣言。今后,“译心筑梦”团队仍生绿叶、发华滋,以“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为动力,以语言专业知识为依托,向内深度挖掘驿道文化遗存,向外广泛传播中华文化硕果,为共筑“文化强国之梦”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