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四十周年校庆专题 > 正文

“站稳讲台”四十载 见证广外三十年

文字:文/图:姚瑶 罗丹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5-01-30 点击数: 分享至:

      

 

有一句谚语说:“秋天是一座风雨搭成的桥,只有通过它才能走向成熟。”

 

伍谦光教授在家中

记者来到伍谦光教授家中采访时受到了伍教授及其夫人的热情接待。伍教授说:“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你们来访,我很高兴。”伍教授在广外的讲台上响了三十年的声音,今天又回荡在这宁静、祥和的客厅里,娓娓道来的,却是他与广州外语学院一同走过的三十年的历史。

 

 

和桂诗春、李筱菊等老教授一样,伍谦光教授也是1970年随中山大学外语系“举系”迁到广州外语学院来的。说起“老广外”,伍教授的语气中颇有几分自豪:“广东地区对外开放得比较早,又有毗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因此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自然很高。广外的传统优势,就是各语种的学生起步比较早,学习基础比较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这门学科更是开全国研究风气之先。”

 

“但是,光懂语言还不够,和外国人做生意,不懂一点贸易方面的知识也是不行的。我所在的英语系(当时还没有英文学院)应国家之需,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1988~1989年正式独立为‘国际贸易系’,并秉承‘一手抓英语,一手抓国贸’的教学方针,成为当时十分热门的一个专业,报考的学生很多,也培养出了大批人才。今天,它的名字就叫‘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伍教授作为一位老教授,在亲历了商英学院“专业——系——学院”这一系列的变革与成长之后,这样评价:“与其它商学院不同,我们始终坚持着‘英语’这一传统优势。”

 

 

在文革的动荡岁月里,广外犹如一叶小舟,在风雨中飘摇,却始终承载着学子们对知识的热望。

 

伍谦光教授回忆道,当时的口号是“学生向解放军学习”。于是,大学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打起背包进行长途“拉练”。从学校步行至市郊的佛冈,一天下来队伍要行进十公里的路程;而途中,学习也不曾停止——大家把写有英语单词的纸片贴在前面一位同学的背包上,一边走一边记;老师则来回穿梭于队伍中进行指导。这样下来,老师所走的路程几乎是学生们的两倍。

 

伍教授在这样的“拉练学英语”的过程结束后,到了驻地还负责出快报的工作:总结一天的训练情况,表扬表现突出的师生......

 

广外“勤奋”的优秀学风就是这样被保持下来的。

 

 

1960年,伍谦光教授毕业于中山大学外语系的研究生英语词汇学专业,是解放以来中国第一批研究生(当时称为“副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大执教;2003年,73岁的他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英学院退休,教龄47年。伍教授还连任四届(20年)广东省政协常委,这在广东省也是绝无仅有的……

 

回首从教生涯,伍教授相当欣慰,他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取得了一名老师最高的成就——桃李满天下。我校现任教授中,英文学院的源可乐教授、商英学院的龚华基教授都曾受教于伍教授;现任湖南省副省长的贺同新也在伍教授门下毕业于广外……伍谦光教授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不是名,也不是利,而是自己教出来的学生成才。我的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刻就是学生学有所成,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而这不仅仅是一次的‘最’,而是很多次……

 

从新中国的第一届研究生,到现在指导了一大批研究生的导师,伍谦光教授见证了学术科研的发展,自己在教育界亦建树颇丰,而他的总结就是“认真”二字。他说:“我人生的原则就是‘认真’,毛主席说‘怕就怕认真二字’,对于他的话,我问心无愧。我常被高校聘请为硕士生、博士生论文答辩委员会的主席,在这一点上我算是开了一个先河:将即将参加答辩的学生请到家里来,通过讨论他们的论文来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地进入考场。我还常在家中接待来访的兄弟院系的研究生,指导他们选题,为其解答疑难,甚至给他们开出阅读书单,”伍教授说,“很多学生都对我的认真指导十分感激,所以对我印象很深。”

 

在去年新教师上岗培训的讲座中,伍谦光教授对青年教师们提出了“要与时俱进,要教学相长,要站稳讲台”的要求,他说,老师只教不学,总有一天会落后;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应该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让科研为教学服务。

 

记者看到1988年度省委颁发的“园丁奖”、1998年国家教委授予、全省仅一名的“孺子牛金球奖”(伍教授将一万元奖金捐给商英学院作为奖学金),还有记不清的“优秀教师奖”等奖座、奖杯在伍教授的壁橱里闪烁着光辉。伍教授认为这是学生、是党和国家对他付出的肯定和褒扬:“得到了认可,我很有成就感,同时也受到了激励,要不断努力。”

 

退休后的伍谦光教授并不比在位时来得清闲,去年学校的迎评工作、新教师上岗培训工作、教师评优工作等成绩都有着伍教授的功劳。“去年11月份,我还在家中接待了五名研究生、两名博士生,所以很多人称我为‘不是导师的导师’,”伍教授风趣的说,“我虽然已经不在岗位上了,但还是和大家在一起;在退休之前我就在一次全学院的教工大会上表过态——‘召之即来,来则能干’,自己的余热将继续奉献给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最开心的时刻——学生学有所成

         

 伍教授说得奖是付出得到认可
 
 
 
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