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5月 26 日)
徐 真 华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次大会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在学校改革发展处于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动员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继往开来,乘势而上,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一部分 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内抓管理,外谋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一、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
学校党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切实保证并促进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一)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进一步加强
学校党委坚持不懈地抓党的思想建设,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有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理论学习和干部培训,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和干部的头脑。学校各级领导带头学习理论,坚持以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形式集中学习;各基层党组织按照校党委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党员和师生员工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扎实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些学习教育活动,促进了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其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得到较好体现。
(二)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校党委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完善党政议事制度。几年来,校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把方向、谋全局、抓大事,创新办学理念,理清办学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凝聚全校力量,谋划发展大局。班子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分工明确、团结协调,在全校师生员工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校党委非常重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较完善的干部培养、选拔、任用、考核机制,大胆选拔任用德才兼备、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干净干事的年轻干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较好地保证了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
(三)基层组织建设呈现新气象
学校党委全面推进固本强基工程,认真抓好14个固本强基工程重点建设基层党组织和4个固本强基工程重点建设示范点工作,2004年荣获广东省普通高校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创新奖。校党委较早提出“将教师党支部建在系上,将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的支部建设要求,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与2001年相比,全校党支部从96个增加到227个,增长1.36倍。几年来,各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创优迎评、抗击“非典”、南校区规划建设和顺利进驻、学科专业和校区布局调整、校庆等工作实践中,开展了大量稳定人心、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工作,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校党委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培养发展体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党员发展工作。5年来,党校共举办了10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9171人参加了培训,校党委主要领导坚持上党课。2005年底与2001年底相比,全校党员人数从1448人增加到3675人,增长1.54倍。其中,学校35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中,党员比例由43.38%提高到67.51%,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比例由6.71%提高到14.77 %。5年来,我校被授予全国、全省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杰出教师、教学名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的教师中,党员占85.71%;被授予全国、全省三好学生、优秀大学生、优秀博士生、南粤优秀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的学生中,党员占70%。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
校党委坚持走群众路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校领导通过工作联系点、校领导接待日、基层调研、情况通报会、校长信箱等形式,密切与广大师生员工的联系,并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各级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工作作风有了较大转变。廉政教育和反腐倡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几年来,我校廉政建设成效显著。学校被省纪委确定为全省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先行点,并代表广东省高校出席了教育部召开的廉政文化进校园专题研讨会。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遵纪守法、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五)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
学校党委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证措施。制定思想政治工作规划,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研究问题、交流经验、布置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职工较好地弘扬了爱岗敬业、勤奋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建设,大力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新方法,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学生公寓、进学生社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确立并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积极开展各种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统一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牵头组织申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并获得教育部批准。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勤工助学、“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取得积极成效。大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引导、咨询与自助服务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联合调查组的高度评价。
(六)民主、制度建设全面推进
校党委始终将民主办学、依法治校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推进校务、院务公开工作,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校务、学术、学位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加强与统战各界的联系,形成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机制;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正式出台实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章程》(试行),使我校成为广东省第一所颁布学校章程的普通高校,并以此为纲领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并举,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五年来,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科发展平台更为宽广,办学特色和优势更加突出,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较好地实现了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
(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001年实施五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优化配置
和充分利用了有限的教育资源,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中,教学科研架构调整优化组合了学科专业资源,进一步明晰了各学科专业和科研单位的发展方向;非学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了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推动了非学历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人事干部制度改革强化了教职工的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服务效率和水平有所提高;分配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具有激励和约束功能的分配机制;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行“小机关、多实体”的模式,并且将社会力量引入后勤服务,后勤保障能力有所提高。2005年,学校又对以推行学院目标管理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为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学校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校各类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本科生15125人,研究生851人,分别是2001年同期的2.29倍和4.03倍。与此同时,学校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共有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部教材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4部教材被教育部遴选为研究生教学用书;获省级以上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9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2004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03年以来学校对办学理念、思路、特色、优势和模式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融合,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特色得到专家肯定和社会认可。在持续扩招和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校生源总体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
(三)科研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学校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研究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科研项目和经费明显增加,科研成果较为丰硕。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通过教育部每三年一次的评估。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2003年入选首批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在2005年度省教育厅的绩效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2006年4月正式成为第三批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外语》、《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办刊质量进一步提升。2005年与2001年相比,全校获得校外科研经费从36.6万元增加到512万元,增长13倍;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立项从3项增加到21项,增长6倍;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政府奖)净增6项,实现了高层次科研奖励的重大突破。
(四)学科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在扩招的新形势下,学校明确学科建设总体思路,加大学科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巩固提升优势和传统学科,大力培育发展新兴和交叉学科,学科整体水平显著提升。5年来,学科门类从4个增加到7个,本科专业数量从20个增加到46个,有8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增加了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法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继续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含省级扶持学科)从3个增加到5个。
(五)师资队伍建设进步明显
学校按照“重点引进、普遍培养”的思路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数量不断增加,总体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2005年与2001年相比,专任教师由607人增加到907人,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比例由47.4%提高到57.2%;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从36.0%提高到67.6%;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由33.5%上升到37.1%,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学骨干和学科(学术)带头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外国语言文学、经济学、图书馆的管理学学科获得教授资格评审权。
(六)办学空间大大拓展
我校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成为首批进入广州大学城的高校之一,办学空间大大拓展,学校“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南校区已竣工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43万多平方米,在建校舍面积1.2万平方米,一个占地面积1095亩的园林式现代化的新校区基本建成,现有近9000名学生在该校区学习生活。学校在狠抓南校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教师、干部不畏艰难、默默奉献,确保了南校区发展开局良好,总体运行态势平稳。
(七)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学校与时俱进,积极开拓,主动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用于拓展办学空间、增建教育教学设施、添置教学仪器设备,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2005年与2001年相比,学校教育事业经费收支(不包括基建项目)年均增长均超过20%。校园占地总面积从821亩增加到2172亩,增长1.65倍;加大了校园建设美化力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文体设施逐步完善。校舍建筑总面积从29.3万平方米增加到76.2万平方米,增长了1.60倍;教学仪器设备资产值从2541万元增加到10494万元,增长3.13倍。教学实习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初步建成。全校图书资料总量从80万册增加到133万册,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学校被国家档案局确定为国家二级科技事业档案管理单位。
(八)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学校主动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积极开展对外学术文化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扩大了学校的对外影响。5年来,新增合作交流的国(境)外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近50个,与国外10多所大学共同招生培养人才;共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4次,出国访问、攻读学位或进修培训1000余人次,接待外宾2550人次,邀请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访问近100人次;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250名,外专外教的学历、职称结构不断优化;部分外语专业在语言对象国建立了实习或学习基地。
实践证明,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是学校改革发展取得重要成就的五年,是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是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事业的兴旺发达,下列经验值得汲取: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学校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以质量和特色兴校;必须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提高;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民主、依法治校办学;必须始终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政工作,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回顾过去,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是与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是全校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凝结着历届学校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也包含着离退休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上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体共产党员,向所有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过去五年,我们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平衡,学科建设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二是重大科研项目不多,原创性和高显示度成果少,科研经费总量偏小,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率亟待提高。三是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够强,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匮乏,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还比较薄弱。四是学校的管理队伍尚未能较好地适应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党政管理干部的结构有待改善,层次和水平有待提升。五是自筹经费来源比较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够强,资源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六是部分二级单位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少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很好发挥。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部分 学校面临的形势和奋斗目标
一、机遇与挑战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
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益显重要,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巩固,高等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持和知识支撑作用更加突出。新形势下,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培养更多具有世界眼光、全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如何提高科研实力,带动学科整体升级,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如何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这既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要历史责任,也是高校发展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看,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家“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有重点地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高端竞争异常激烈,高位运行困难更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在新一轮大学的分层次重点建设中再上层次,如何实现学校未来发展的愿景,如何更加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今后五年是关键。谁能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找准发展重点,部署发展战略,谁就能抓住机遇,争取主动,实现新的跨越。
从我校自身的情况看,经过多年努力,学校整体实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学校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总体而言,我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在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的传统优势和地位面临挑战,我们谋划未来、驾驭全局的能力面临挑战。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要跳出广外大看广外大,把广外大的发展放到国家乃至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思考,放到全国乃至全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局中去定位,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中去谋划。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自身定位,发挥传统优势,创造新的特色,提升整体水平,满怀信心地开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的历史篇章。
二、目标与任务
基于对形势的分析和对我校历史、现状的判断,我们提出到2020年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为此,学校制定“三个五年,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到2010年,初步建立文、经、管、法、工、理、教育等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科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国内具有更大影响力,国家级重点学科保持国内一流水平,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迈出坚实步伐。
第二步,到2015年,学科体系进一步优化;科学研究实现重点突破;经、管、法等学科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初步建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第三步,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学科体系;科学研究整体实力和水平大幅提升;经、管、法等学科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国内优势地位稳固,国家级重点学科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实现建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
“十一五”是我校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关键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
——办学规模稳步增长。到2010年,全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含专业学位)达到22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0人,研究生2000人(含专业学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达到8000—10000人;高层次进修和培训学生3000人;留学生1000人;其他继续教育学生10000人左右。努力发展网络远程教育。
——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融合,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更为突出;力争在教育部第二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再获优秀等级。支持和鼓励基础较好的学院积极创造条件率先建成教学研究型学院。硕士、博士点建设有更大突破,新增一批硕士、博士点,研究生培养学科专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努力建设一批新的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学科、名牌专业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层次科研项目、高显示度研究成果和高层次获奖项目数量明显增加。有一批在全国相关学科领域有影响的学术团队和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对学校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据此进行调整,都必须服从于、服务于、贡献于这一基本目标,各种资源的配置都必须以此为最高准则,所有力量都必须凝聚到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上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已经站到新的起跑线上。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我们必须站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以历史的眼光总结过去,以宽广的视野面向未来,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不断谋划改革新突破,实现发展新跨越,奋力把学校的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部分 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
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先导,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立足科学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实现重点突破,促进整体提升,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创建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结合学校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内,要贯彻“着眼未来、改革创新、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实施五大战略,深化五项改革,推进三项基础工程,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五大战略,实现重点突破
1.实施学科发展战略
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在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龙头地位,坚持学科的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相结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全面规划、重点建设、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务求突破”的原则,完善学科建设规划,实施学科结构调整,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初步形成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相统一、外语学科与非外语学科相结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管理,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重点学科体系,使现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在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并使更多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较高的学科进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行列,提高我校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以学科(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学科方向凝炼、标志性成果建设为核心加强硕士、博士点建设。做好外国语言文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范围内自主设置学科、专业的工作。进一步扩大博士、硕士点的学科覆盖面。
2.实施科研提升战略
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源泉,科研创新是学科建设的动力。学校要围绕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目标,以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建设、科学研究与成果开发利用、学术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实施科研提升战略,构建多元化的科研创新体系。
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切实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强化科研政策的导向功能,通过健全科研激励机制,推动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整体水平。建立跨学科、跨学院的综合性课题项目和大型研究项目的管理机制,形成一批有实力的科研创新团队。加强《现代外语》、《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建设。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争取横向科研课题,在国(境)外发表学术成果。
加大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力度,构建多层次、开放式的科研创新平台。继续加强国家级文科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建设,力争将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文科基地,抓好省级文科基地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的建设,启动校级文科基地评审工作,使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文科基地充分发挥相应的“科研孵化器”功能。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和管理,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推动高层次人才培养。
3.实施教学品牌战略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在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中,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基,继续教育是重要补充。要按照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公民的要求,秉持“立足平凡,追求卓越”的人才成长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积极实施创新教育和通识教育,着力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广东省培养大批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通用型人才。
继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高素质”的方针,不断完善专业教学、外语教学和信息技术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加强新设置专业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学分制,积极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努力构建高质量通选课程体系,大力推进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加快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迎接教育部的第二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探索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
不断提升继续教育水平。按照“巩固、提高、发展”的方针,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以自考辅导为主体,以外语外经贸特色培训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两翼,以行业培训、证书培训为新增长点的继续教育体系,巩固阵地,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水平。
4.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以学术团队建设为突破口,采取超常规措施,吸引、汇聚和培养一批师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的学科带头人;把科研基地建设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提升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项目。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按照科学管理、高效服务的要求,切实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拓宽管理队伍的视野和思路,强化其民主、法制意识,提高其管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5.实施教育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是我校实现新一轮跨越的必然选择。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校兼容并蓄的文化优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对外合作交流。鼓励各学院、各学科根据自身优势与特点,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促进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水平。继续办好中外合作的英语教育硕士项目,鼓励各相关学院创造条件,争取与国外部分优秀院校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生,联合出版高水平的学术成果。进一步提高国际学院对外合作水平。不断增加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境)访问、交流机会,积极推动与国(境)外院校之间的学生交流。按照“加强队伍,改善条件,开拓生源,扩大规模,凸显特色”的方针,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积极发展对外汉语教学。
(二)深化五项改革,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有现代大学制度作保证。我们要从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出发,积极探索建立并完善科学化、专业化和民主化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深化校院领导体制改革。完善校院管理体制,推行学院目标管理,加强对学院的分类指导,进一步明晰学校与学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增加学院自主权,降低管理重心,缩小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学校进行宏观管理和政策调控,允许并鼓励各学院在学校基本政策的范围内,建立符合本单位和各自学科特点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学院真正成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主体。
积极推进教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适当改善教学组织方式,修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继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对科研编制实施动态管理,对科研机构实行开放运作,完善校院两级研究机构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机构的活力。
进一步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完善人才使用、考核、激励和竞争机制,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探索全员聘任制实施办法,健全人事代理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继续探索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
加大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根据管理重心下移、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健全和完善校内分配和激励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优秀人才的积极性,激活创造力。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核心,继续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参与学校后勤服务,深化后勤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后勤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后勤实体的市场竞争力,建立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三)推进三项基础工程,为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完成校区布局调整,加快管理重心转移。今后一段时间,北、南校区均承担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北校区同时作为科学研究、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的主要基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继续实施并最终完成校区布局调整,管理重心逐步向南校区转移,为学校协调发展奠定基础。创新多校区管理模式,完善多校区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南校区与兄弟院校资源共享的新途径和新机制。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如何使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其效能和作用,以推动教学、科研、管理方式和手段的革新。加强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按照“专业化、信息化、人文化”的总体思路大力加强图书工作,逐步实现全校文献资料的整体化建设,为教学科研提供更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
大力开展以增收节支为核心的资源保障工作。加强对增收节支的专题调研,积极探索增收节支的新渠道、新办法。加强对继续教育(公开)学院、国际学院、附设外语学校、附属中学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对独立学院的指导和监督,实施对校办企业的改革改制,提高教育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校董、校友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建立教育发展基金。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财务监管,切实提高财务保障能力。加强审计工作,进一步规范经济活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力推动建设节约型大学,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办学,用有限的资源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要实现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必须毫不松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把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的战略决策和中心任务上来,坚定信念,振奋精神,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以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为基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教育师生,着力引导他们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和干部集中培训制度,切实提高学习效果。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学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决策机制,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加强校党委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的能力,确保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应对复杂局面、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要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及时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从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高度,逐步改善管理干部队伍结构,大力加强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建立一支廉洁、务实、开拓、高效的管理干部队伍。
(三)以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要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积极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实际行动。各级党组织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的实效性。继续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加大在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优秀中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力度,把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对象,改善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发展和壮大党员队伍。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始终站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前列。
(四)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进一步密切与广大师生员工的联系,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以对人民群众满腔的热情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调查研究,努力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工作作风建设,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多校区管理的实际,以转变机关职能、提供优质服务为核心,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管理规范、运作协调、办事高效的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日常业务工作同时推进,一起部署。要结合推行学院目标管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入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学校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长效机制。
(五)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师德建设为龙头,深入开展“崇教厚德、为人师表”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引导教师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加强宣传阵地建设,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活动。以新批准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平台,进一步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完善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保障体系,确保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六)以大学文化建设为载体,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大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灵魂,制度文化是保证,物质文化是基础。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使学校走在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要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和发展。要努力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宽容、理解、团结、合作、奉献和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氛围。支持并发挥专家教授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决策咨询作用。从建设制度文化的高度,推进学校民主、制度建设,形成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努力营造高品位的育人环境,建设人文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和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努力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七)以凝聚力量、增进团结为核心,加强对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的领导
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支持各民主党派抓好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学校改革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进一步规范校务、院务公开工作,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关工委、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侨联等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指导他们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做好离退休人员工作,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继续为学校建设出谋献策。
各位代表,同志们,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是一次全新的创业,目标宏伟而远大,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精诚团结,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勤奋工作,为实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的跨越,为创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更加灿烂和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