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党代会开幕前三天,党代会宣传组的全体成员在新闻社工作室开会,宣传组组长孔晓明举起第14周周表,他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新闻报道安排表说:“这是新闻社有史以来接到的最‘恐怖’的一张周表了。大家拼命吧!哈哈。”
他不知道,新闻社长卢炳燊和主编何志萍顿时捏了一把冷汗:连续三天的党代会,意味着宣传组的全体成员及新闻社的全体学生记者编辑,都要连续三天待命,要在十多个会场奔忙,意味着直到深夜仍要选图片编稿件……然而,三天过去了,党代会这段时间不但不“恐怖”,忙碌的行政楼四楼几间办公室充满了欢声笑语……
党代会,师生共同奋斗的日子
熬夜工作的证据——手机时钟
党代会周四下午开幕,党代会宣传组的老师们、广外新闻网和广外校报的全体学生记者编辑开始全部进入工作状态。每天,新闻网的记者采写好党代会新闻,一个小时内就要将文字和图片上传后台,并在新闻网主页显示。校报的编辑经过编辑,再由老师编辑出简报,翌日党代会简报就放到与会代表的桌面上了。
迅速、准确,是这次党代会新闻报道,记者们给自己定下的最首要要求。周五下午的开幕式5点半结束,晚上7点多,新闻就已经出现在新闻网主页上。而为了将新闻做新做活,新闻社的记者可谓煞费苦心。他们为了得到最全面的新闻材料,一直守候在会场直到深夜。
党代会第二天晚上,摄影记者梁怿韬负责主席团会议。会一直开到晚上11点多,忙里偷闲,他掏出手机,拍下了上面显示的时间:“23:04”。回到新闻社办公室,身心俱疲的他指着这张照片说:“这是我熬夜工作的证据。我强烈要求这张照片用作明天的头条新闻图片。”
23:04,记者依然在会场守候
“我要吃虾饺。”
党代会第二天晚上无疑最为辛苦。各代表团会议一直开到近10点多,甚至是11点多。记者写好稿子也要忙到午夜了。为了慰劳大家,社长卢炳燊立即下令:今晚给大家买宵夜。
十余名记者在新闻工作室写起稿来,可真够热闹的。新闻网办公室的几台电脑已经被占用,另一部分记者只好移步一柜之隔的校报编辑室。大家在忙碌地敲打键盘时,宵夜买回来了。“哇,快看看有什么。”“蛋挞”、“叉烧包”、“糖水”……“虾饺!”虾饺最受欢迎,大家你一个我一个,眼看就要被瓜分完了。突然,校报办公室传来陆敏华的声音:“我要吃虾饺。”众人大笑,原来她正忙着写稿走不开,但又惦记着她最爱吃的虾饺。于是盒里最后两个虾饺留给了她。
可能因为大家都忙着敲键盘,没有闲着的手拿包子,好几盒叉烧包就这么被冷落了。
这样的工作环境,的确考验人
党代会第二天晚上,忙着组稿、纠错、选图,两位编辑何志萍和徐倩娜一直忙到凌晨四点钟。“不行,得去洗把脸。”忙到困了,她们就只好这样提神。而且,两人改好稿子之后,还要互相修改,核实各个会议的地点以及一些人名。“凌晨回到宿舍,躺在床上还是睡不着,脑子还是绷得紧紧的。”徐倩娜说。
记者采访完,一个小时内就要把稿子写好,精神不高度集中可不行。但是,挤满人的办公室,各种噪声此起彼伏,像是在考验这些记者的专注程度。
此起彼伏的讨论声
“哎呀,忘记问那个学生代表的名字了。”“啊,这张照片拍得好。”“唱K的事情安排得怎样了?”……
在这么嘈杂的环境下工作,真是考验人。
新闻工作室经典语录
平时就能说会道的记者们,似乎个个是“人来疯”,大家聚在办公室一起工作,开起玩笑来妙语连珠。
卢炳燊:少萍你都不会买宵夜,买了这些叉烧包都没人吃。
谢少萍(社务秘书):你敢埋怨我?我要是不来,你还在犹豫不知道买什么好呢。(众女生鼓掌。)
梁怿韬:我强烈要求这张照片(他熬夜工作的证据)当明天的头条图片。
众摄影记者QQ个性签名:疯狂处理图片中,勿扰。
陆敏华:我要吃虾饺。
王涛:(采访之后得知有宵夜吃,回到办公室)宵夜呢?
孔部:(大家请几位老师一起吃宵夜时)你们别引诱我晚上吃东西,我已经很丰满了。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新闻工作室这三天以来,众记者消耗方便面10盒,小蛋糕20个,汽水6支;说了冷笑话10个;拍死蚊子约12只;浪费叉烧包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