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5月27日早上8:00,中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二次代表大会各代表团会议按时召开,代表们在昨晚关于“两委”工作报告讨论的前提上,继续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和审议。室外细雨绵绵,室内气氛热烈,讨论进入白热化阶段。代表们针对提高教学质量、搞好学科建设、优化管理水平和后勤社会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学生代表们也积极发言。
“下一步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代表团的代表刘齐生表示,目前,研究生发展逐渐陷入瓶颈,而且这不只在广外,其他大学也有类似情况发生。据报道,北京大学80%研究生后悔当初选择了这条路。“我校在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过程中,须大力发展研究生专业,明确培养目标。鉴于目前研究生就业困难的现象,我校在招收培养研究生时,既要重质,也要重量;要有创新,也要有特色。”
列席代表团会议上代表发言
第六代表团的代表李江提出,随着大学的扩招,生源质量的下降,这是老师们痛心疾首的。为此,学校教学的着眼点应从规模转移到质量上去,切合徐真华提到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观点。此外,老师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做到“以人才为本,教师为中心”,自身培养,向外引进,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十分重要。
第六代表团的代表周渡生则认为,学校为了应对扩招,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怎样才能保持教学质量,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这个问题还值得继续探讨。例如,艺术学院办起来了,但学习用的书图书馆还不完全齐全。把蛋糕发大容易,但把味道做好的难度就大了。
“搞好学科建设,突破学校教学发展的瓶颈”
第八代表团李云明代表认为,科研工作与专业、教师本身有很大关系。他分析了科研工作薄弱的三大原因:一是教师或研究生入校的门槛低,水平不高,难以开展科研工作;二是个别教师主观方面认为,很多研究性学术性的论文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缺少原创性,不屑做研究。三是有的教师课时多,其实学校安排的课程不多,但一些教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做很多的兼职,筋疲力尽,最后导致没精力搞科研。他认为,应先改变教师们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知道,做出科研成果来,学校也会给予经济上的奖励。而学校也应制造舆论导向,建立相关的激励制度。
代表们发表意见
第九代表团代表袁世霞提出,应该在纪委报告上面增加一项“预防和防治学术腐败现象在学校蔓延”,她说到,学术腐败现象在社会上已经大量存在,某些高校也出现过用假文章、假学术来骗取科研奖金的现象。高校是教学育人的地方,注重的是人品和真正的才华,“我们应该杜绝这种现象,呼吁诚信,求真务实”。其他代表对她的观点纷纷表示赞同。
第十代表团的代表郑观卫认为,我校实行多科性战略是正确的,同时我们学校应建立学科的权威,学科的带头人应该是德高望中的学问专家,而且学校应多吸引一些国家级学科领域的带头人,提高学科的影响力,同时针对我校实际,应该抓好“中文刀”和“外语刀”,把这两把刀磨快,不断提升我校的品牌。
“未来大学发展的关键在管理”
第一代表团刘岩代表认为学校的管理水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她提到,行政机关是管理机关,但更应该为教学服务,在教育第一线支持教学。她建议学校的行政机关、教辅单位要多考虑师生们。她还建议,图书馆的作息时间、节假日安排和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多考虑方便师生们在非授课时间利用。
代表交流
刘岩进一步表示,希望管理行政机构能够出台相应的管理纲领,与二级学院配合更加融洽。此外,关于报告中所提出的教学、教育国际化问题,文章描述趋于表面,她认为学校的管理水平也应该与国际化相衔接。如何站在国际高度上提高管理水平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董小麟代表回应了刘岩代表的发言,他表示自己对于管理问题的感触也很深,广外的管理水平在现有体制下要取得突破有一定难度。
第九代表团崔永波等代表提出,整个后勤覆盖的范围很广,后勤部门在学校跨越式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报告中对后勤工作的总结篇幅显得稍微少了一些。提高后勤实体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是学校工作中讨论的老问题了,王则唐等代表提出,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但目前后勤参与社会市场竞争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上来,切合实际,落到实处,在自身努力的同时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来自学生的声音
本次党代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加了学生党员代表。他们在讨论中也积极发言,向学校传达广大学生的声音。
第一代表团陈晓丹代表来自英文学院,他表示在徐真华校长的报告中出现了很多数字增长,的确令人兴奋,然而校领导必须注意到我校的师生数量也在同期增长,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学校应考虑到实际人均问题。学生数量的增长、学校规模的扩大都令人可喜,然而教学质量始终是首要。而且在历届工作回顾中应添加我校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以及科研成果,这对增加学校的影响力有很大作用。
学生代表发言
第四代表团的周彬代表表示希望能够发挥学生参与老师科研的作用,因为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同时也能从参与科研开发中得到终身受益的学习。他还建议学校更多的鼓励学生的自主创业。
第三代表团张轶平代表是一名毕业生,他提到学校在非小语种专业的英语教学中做得很好,但在小语种的英语教育中,重视程度则不太高。小语种的英语教育只进行一年半,到大四找工作时,就已经形成了知识断层了,这样就降低了小语种学生的竞争力。当今社会要求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而在工作面试时,英语面试也越来越普遍,但据说,在我校学生参加面试的时候,还有被问到“是不是很久没学英语”之类的问题。因此,张轶平希望学校能更加重视小语种的英语教育。
据悉,代表们的意见将通过各个代表团团长在第三次主席团会议上向主席团成员反映。
文字:施谢思、李泳儿、陈军、李佩晶、王涛、周芳、陈晓妍、
傅卓凡、唐婧、吕姝、陆敏华
摄影:卢炳燊 魏粤 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