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不恋家的人,长大后更喜欢更习惯一个人四处漂泊的生活。然而当昨天走出火车站,我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怎么那么陌生,原来我已经离开家乡了。
在地铁口守着行李,等着同学来接。夜已经开始降临了,空气中夹着寒风,终于等到接的同学,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客家话,看看他竟然没有反应,才反应过来自己在大学城了,要讲普通话。
回到学校,打开学校的网站,看到同学们的文章,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城市在眼前翻过。如此美丽的城市将来有空一定要去看看,心里面想着,想着,却怎么也看不下去了。我想到了家,想到家乡,一个位于粤东地区的小山村。正打算自己也介绍些名山大川、繁华夜景给别人看看,才发现家乡竟然如此平凡。想起的是清晨时远处的几声鸡鸣狗吠,傍晚时农妇挑着水桶去浇菜,几个小孩在村道旁玩耍。也许就是家乡的平静安详,让我如此的迷恋;童年的快乐时光,一直在我梦中出现;家中的饭香,飘溢在空气里。
开门见山————岭南第一卧佛——南台山
咏南台八景
极目武仙殿太空,
白云寺顶一螺峰。
青山壁立千寻上,
金粟岩逶九曲封。
石缝米流仙迹在,
岩成合掌仰空中。
东霖古刹藏深屈,
天晓高楼浅日红。
每每跟同学谈起自己是客家人的时候,就会谈到围龙屋这一颇具特色的民居。它多建在丘陵、斜坡地面或田畴交错的小丘前。其所采用的建筑工艺,是中原汉族建筑艺术中最先进的“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形式,其结构一般是“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屋前有一晒禾坪,大门之内,分上、中、下3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以两厢向后延伸,形成马蹄形的后围,其特点是以南北子午为半轴,左右对称,以屋前面的半月形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屋结合成一个大极形整体。据说,客家人是从中原地区迁徙过来的,为了防御外敌的侵犯建造了围龙屋,想想我们聪明的祖先,真得很敬佩。
但现在客家人已经很少居住在围龙屋了,一般都是住楼房或瓦房了。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在围龙屋住过一段时间,白天与小伙伴们在后围玩捉迷藏,晚上打着电筒在门前的池塘、水沟里,用蚯蚓做引子去钓黄鳝。有的时候竟把水蛇钓了上来,吓得我们把钓竿丢掉,尖叫着往家跑。但是第二天晚上大家又会拿着钓竿往外走,好像昨晚的事从未发生过。那么一段快乐的时光已经被岁月封印了。
想起以前年年过年的时候去外婆家,表弟就会跟外公说:“阿公,煮多点麻包(客家话即酿豆腐),你做的麻包最好吃了”。酿豆腐一道传统客家菜。买一斤瘦肉,几只香菇,有时候也加一些鲜鱼肉和在一起,剁碎后撒些胡椒粉,酿进炸好的豆腐里面,把酿好豆腐放到锅里蒸,当闻到一阵嫩白豆腐的甜香跟肉香时,就可以揭开锅盖了。过年过节时一道酿豆腐那是不可少的,也还有“蒜头焖猪肉”、“焖狗肉”、“炒鸡酒”、“盐火局 鸡”、“扣肉” “黄板”等等。小时候每次过年吃除夕饭的时候,爸爸就跟我们姐弟俩说“过年了,猪肉鱼子酿豆腐鸡肉样样都有哈,年年有余(鱼)”,妈妈就要我们多吃蒜(算)子,葱(聪)子,芹(勤)菜,说吃了明年更会算更聪明更勤奋。
今年春节回家,碰巧家乡举行客家山歌旅游节,我也观看了平远的民间艺术——船灯表演。船灯,是平远的传统民间歌舞。相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动人传说。其一广为流传的是乾隆下江南时,船行至福建,忽遇大风,险些丧生,被一对渔夫搭救,为感谢渔民夫妇,特赐“渔民乐”金匾,挂于船头,并把夜明珠挂船艉,借明珠之光,照亮航程,获取丰收。表演时男演员着古装渔民服饰,头戴草帽,只身船尾,而船头女子着古装武旦短服,时而唱着民歌荡漾在春江中,时而迎风搏浪。
民间艺术———平远船灯
说起传说来,又让我记起外婆讲过得很多故事,家乡的一景一物都有着动人的传说,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今夜,离家在外,仍可以幸福的枕着外婆的歌谣梦回家乡。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拗来拗转结亲家,亲家门前一口塘……
黄田叠翠
五指石——位于三省交界处的仁居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