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从十九岁起,便开始了远离家乡南下求学的生活,至今已经快有两个年头。
由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我常常想,很可能以后都会这样,漂泊在外,独自生活。
一次又一次地告别亲人,抵达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经历一次又一次波折。
而家乡,便在这过程中,褪去喧嚣,洗尽铅华,在我心底一处安静的角落,落足,扎根;然后在某个微雨的夜晚,悄悄萌芽。
(二)
我仍旧记得十八岁时那个倔强和桀骜的自己,曾经那样迫不及待地要离开家乡,离开十八年来我已熟悉甚至有些许厌倦的地方。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年少轻狂吧。家乡这块并不算小的地方,却已承载不下那时我日渐膨胀的梦想。站在家里墙上贴着的中国地图前,我把家乡的轮廓,用闪亮的黄色荧光笔清晰地勾勒出来。
那轮廓,有着我谙熟于心的曲折。
我告诉自己,如果以后的生活都只局限在这黄色区域内,我便是十足的“没出息”。
黄色。荧光笔的黄色。皮肤的颜色。母亲河的颜色。土地的颜色。成熟的麦穗的颜色。
我生命中的,最原始的颜色。
通知书下来。
却是我最狂野的梦想也不曾料到的南方一座大城市。
没错,我终于实现了离开家乡的梦想,我“出息”了。
却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大半个中国;一走,便走出了数千公里。
(三)
在外面待的时间久了,去的地方多了,也跟和我一样漂泊在外的人交谈过。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操着夹杂各种口音的普通话,散布于各个城市的不同角落,做着各自的工作,演绎着自己别样的生活,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然而谈及家乡,我们的感触,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那便是,即使拥有再安逸的生活,对家乡仍然不曾有丝毫的忘怀;客居的城市纵是怎样的繁华,也因缺乏记忆的温度,成为纯粹的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而家乡,却一直,一直,充满了甜蜜的温情。不为别的,只因它承载了我们童年的美好岁月,见证了成长的点滴回忆。
于是知道,“家乡”,是与“记忆”携手,与浪迹天涯的游子相伴而行的。
并且,寸步不离。
那些记忆,是成长的足迹,不知不觉间,印在了心底。
只有夜阑人静时,才一点一滴地,在脑海逐渐清晰起来。
(四)
夏夜,灯光旖旎的中原路。沿着窄窄的人行道,和他牵手走过。清凉的夜风从高耸的楼宇间无声地穿过,拂起眉毛,掠过发梢。一切都温柔得说不出。那景象还历历在目,而我,已经离开了么?
冬天,雪后的操场。下晚自习的铃声响过之后便是沸腾的喧闹。那是高中时最快乐却也是最后一次打雪仗。辛辣清新的寒冷味道窜进鼻腔,再被身体里源源不断散发出的兴奋和激动蒸发。那些欢声笑语还在操场上空回荡,而我,已经离开了么?
春天,傍晚时分的教学楼。习惯晚饭后站在走廊的窗前休息。夕阳的余晖将铝合金的窗框镀上一层浅浅的橘红。晚风中带来新长出的青草的香气。古老的温情千年如斯,青春年少无声地酝酿。如今教学楼依旧深红地静默地矗立,而我,已经离开了么?
2004年秋,南下的列车载着我的梦想呼啸着远行,开始了我异乡的生活。人潮涌动的火车站,每天仍旧上演着无数人的悲欢离合,而我,已经离开了么?
我,真的,已经离开了么?
(五)
也或许,自始至终,从来都不曾离开过。
我还记得童年每一件事情的每一处细节,偶尔一个人想起,傻笑。
我还记得曾经每一个玩伴的面容。如今他们有的已不知去向,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四方。
我还记得家乡的每一条街道的名字,梦到那些温暖的路灯光。
我还记得家乡话的每一个发音。耳熟能详的,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淳朴乡音。
我还记得……
是的,是的,我都还记得。
走了那么久,走了那么远,却一直,一直,都还记得。
就好像不曾离开。
(六)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依旧不断地告别,依旧不断地远行,依旧不断地改变。
脚步匆匆。
但是,我知道,地图上那块黄色的区域,早已永久性地植根在我心里。时光不曾褪淡,距离无法抹去。即使走得再久,再远。
家乡,会永远在这里。
在我深深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