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高一的时候,在班主任的大力倡导之下,我们班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大概是关于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大部分发言的同学都只会说艰苦的环境使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成熟,读书更刻苦。班主任显得很诧异,“广州不就是你们的家吗?难道广州在你们心中仅此而已?”
当然不是这样的。一直以来,广州都是我的家。
在广州城里,我最喜欢晚上的江边了。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珠江两岸的夜晚令人惬意。一排高而浓密的林木,沿着江岸向远处延伸,在这里漫步,细细倾听树木的婆娑,远望对岸灯火通明的夜景,可以使人放下心中的忧愁。小孩子可以尽情地玩笑嬉闹,老人们可以追忆年少美好的时光,年青人可以借着月光设想未来的蓝图。在离江边不远的海珠广场上,矗立着广州解放纪念碑。纪念碑是石雕全身战士像,他右手持步枪,左手捧鲜花,面带笑容,向前眺望远方。听妈妈说,小时候的我,特别崇拜这位“英雄叔叔”。每天早上回幼儿园总会经过这位“英雄叔叔”的身旁,我总会立刻从坐位上跳下来,举起右手,正儿八经地给“英雄叔叔”敬礼。“英雄叔叔”修建于1959年,以纪念广州的解放,在文革时被拆毁,于1980年7月重建。多少年来,“英雄叔叔”见证了广州的发展、繁荣与兴盛,见证了珠江的潮起潮落,见证了广州每一个奋斗的故事。
“不是猛龙不过江”,多少人渡过了长江、黄河,来到广州这片土地上。春节后的火车站,挤满了行色匆匆的人们。广州的繁华正是建立在他们的辛苦耕耘上。有些广州本地人不喜欢外地来的人们,但如果缺少了他们,时代会对我们失望,会对广州失望。激烈的竞争成为广州前进的一大动力,广州城里激荡着奋勇拼搏的精神,迅猛发展的巨大张力既使人激动又令人紧张。“我或许不是最聪明的,但我一定是最勤奋的。”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句话在无数人的心中回荡过。承认自己不是最聪明,不是自卑;敢于承认自己最勤奋,则是自信。成就事业就应当轰轰烈烈、义无反顾,怀着昂扬向上的激情勇往直前。
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是精英们的奋斗。一般老百姓的奋斗目标却不那样复杂,他们一心希望赚钱回家,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过好一家人的生活。卖衣服的对着挑剔的顾客,边要自卖自夸,边要依着客人的年龄、外表来喊价,十来二十岁的姑娘们来了当然就得喊得高,可对着四五十岁阿姨们当然就得喊低点,她们的砍价功夫可厉害着呢,精打细算的功力可是长年积累所得的,着实令人不敢小觑。当卖衣服的正在收铺,准备回家的那会儿,另一群人正准备开始他们的工作。在半夜无人的时候,他们仍坐在保安室值班,定时地要到车库里面巡逻,看看有没有什么异样的动静,而又时不时地挨在椅子上打几个盹,听到突然的电话铃声还得马上打起精神来,这电话很有可能是头头们打来的,就是要查查你有没有偷懒……生活的车轮每天在运转,广州城里的人们每天在奔波劳碌,无非是为了衣食无忧,还要定时存上几个余钱,以防将来有什么三灾六祸,也可以多几个钱用,如果想在劳累之余再想享受一下,就拿去吃喝玩乐,可以到外地去旅游,也可以只留在广州。广州城的繁华喧闹足以使人过隐。
前段时间,有个电视台做了一个名为“生于60年代”的专题节目,专门采访生于那个年代的广州人。有一个36岁的女司机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因为家里穷,她到12岁那年才能上小学,18岁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读书了。她换过许多工作,在市场里卖过菜,帮人当过打字员,现在又当司机。她说的话特别有意思:“广州人不要老是说外地人抢了我们的工作,而要说我们要把工作抢回来。如果我将来下岗了,只要是不犯法,就算是拾破烂我也去做!”后一名是难得的坦然。“天生我材必有用”,身上有气有力,只要肯勤劳,肯付出,就一定能好好地生活下来。至于前一句话的所谓“广州人”,我觉得要改一改。每一个在广州奋斗的人,每一个在广州辛勤劳动的人,每一个扎根在广州的人,广州都是他们的家。他们都是广州的一分子,他们都是广州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街坊,还是外地来的叔伯兄弟,无论是精英们,还是最普通的打工仔,广州正在以更开放的态度去包容、去关怀每一个在这里奋斗的人。大街上车水马龙,窗外霓虹璀璨,处处商机,只有包容与开放的态度广州才有今日的繁荣昌盛。
2006年的新春,借着盎然的春意,我许下一个愿望:广州,还有每一个家在广州的人,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