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深化五项改革”专题 > 正文

【我的家乡】家乡广州

文字:计算机系02级3班 全杰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06-02-20 点击数: 分享至:

 

  广州,我的家乡,相信是很多同学最熟悉但又却是最陌生的城市。我们学习在此,生活在此,每天都会和这个大都市产生各种联系,心情也会随之跳跃起伏。对于绝大多数到广州求学的外地学子,广州已俨然成为他们的另外一个“家”。但每当聊起这个“家”,恐怕很多同学都会一时语塞,除了“繁华大都市”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纵然千年文化古迹,又或葱茏风光,再或人情事迹,也无从谈起。所以今天我要跟大家从食、住、行聊聊广州这个你我的“家”。

  “食在广州”天下闻名,广州的“食”不仅多样,而且讲究——品种多,做法多,用料讲究,食法地道,各地美食包罗万有。能在广州吃到全国各地的菜式,享受吧!广州最有名当数西关小食——肠粉、干蒸、烧卖、叉烧包、虾胶、牛杂……街头巷尾都能寻觅肠粉店、云吞面铺,而且都是几块钱有着落,相比北京烤鸭湘菜馆动辄一大桌成百元,更令人感到实惠,自然肚皮打开。去过香港的人都说香港的粤菜好吃正宗,但当你来到广州酒家、泮溪酒家、陶陶居这些百年酒家,来个一盅两件、或者小炒一个,你就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正宗,饮水思源的道理在饮食中同样适用。粤菜的确让广州人在全中国抬头挺胸。广州的海鲜更是令人趋之若鹜,这是其他北方大城市所无法比拟的。正如来过广州,没吃广州的海鲜,就等于白来一趟。基围虾、竹节虾、鲈鱼、鲍鱼……令人食指大动,心想着口水都流出来了。

  广州住的没有上海的弄堂、也不像北京那样的四合院,但广州的西关大屋可是远近闻名。都说广州的二千年文化多体现在经济发展上,却在文化古迹上亮点不多,但广州人的文化世代相传,人们和睦相处,聚而居之,这就造成广州人在人文方面更多的注重自家门庭的布置装修,你看,一座西关大屋,如此清雅脱俗,犹如老人笑看风云历史。其砌建处处讲究,坐北向南,适应华南季风气候,对流通风,四面窗户,自然采光,骑楼外飘,独成一格。屋内房间布置对称,屏风玄门,既优雅又保护私隐。屋内家什多用酸枝制造,高贵实用。现在西关大屋保存不多,但每看见如此优雅大屋,无不令人感受文化之熏陶。现在广州的高层住宅,多以西关大屋为版图,继而改进,南北通风、自然采光定律均来自此。世代变迁,新生代广州人,追求高、大、全的更高居住环境——楼层高、面积大、设施配套全。这也许是广州人以后的居住标准了。

  广州的交通,以前常道“广州塞车”,全国有名。但如今,地下地铁开通3号线,地面公交纵横交布,如此交通网络,不仅全国模仿,连外国不少发达国家也过来借鉴参考。现在广州交通一句话——想去哪就去哪。广州的交通费用也是全国低下水平,起码1元钱的公交车能让你从城南坐到城北。广州人买车的热情本来很高,政府也鼓励市民买车,但看公交线路如此发达,精明的广州人也就收手了——谁不会省那点钱?这也许是广州人实在的生活理念所使然吧。

  本人土生广州,土长广州二十余年,看现在广州日新月异,心里高兴,正为广州的建设目标——最适宜居住发展的国际化大都市,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