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提出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六中全会《决定》又指出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可见这样一个决策具有时代性和战略性。不仅一个国家需要和谐,一个社会需要和谐,一个校园同样也需要和谐。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衡量大学教育工作水平的一个指标。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校探索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意义重大。此外,把我校建设成和谐校园也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值得大家关注和讨论。
建设广外大和谐校园需要倡导广外人的和谐理念。
和谐理念基于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的基本价值取向,引导我们形成对和谐蓝图的构想,适应在和谐思维支配下认识矛盾、化解矛盾,用建设性的思想观念指导自己日常的行为规范。所谓广外人的和谐理念,是指所有的广外人都有把和谐理念同广外大主人翁意识统一起来,致力于校园和谐发展的精神。无论你在广外大家园中扮演怎么样的角色,包括决策者、管理者、学习者、服务者等,都以和谐的思维方式去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从而焕发每个“小我”的力量,推进整个群体的有序运动。只有延续坚持这样一种发展的理念,才能为和谐校园的发展创造条件。
建设广外大和谐校园需要完善和谐的制度组织管理。
如何不断加强校园管理、健全管理体制、打造和谐校园管理新格局,使生活在校园的师生更加稳定有序地生活和学习,是我校管理人员应该领会好掌握好的问题。就广外大近年来的发展看,我们的学科专业不断增加、学生人数有所上升,高等教育领域进一步开放,加上南北校区的同时运作,管理工作面临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要求我们的人员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校运作规律,分析我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借鉴其他院校应对工作的经验,及时更新工作理念和方式。“和谐”的管理旨在达到学生与学院沟通、学生与学校合作以及学院与学校协同的良性互动,形成校园管理的整体合力。
建设广外大和谐校园需要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和谐的环境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我校依偎着秀美的白云山风景区,绿树成荫,原始生态条件优越,加之我校历来重视周边环境建设,如清理河道、增添南校区雕塑铜像、扩建北校区南门廊桥、增加文化广场的装饰等,成绩突出,有口皆碑。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当教育广大师生爱护美丽的校园,培养现代生态人格和生态精神,使 “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观念牢牢扎根每个人心中。能以神圣的心态体悟自然,才是高素质人格的体现。
“人与社会”的和谐于校园而言,重点体现在校园营造出的一种独特的对外界有亲和力的文化氛围。校园中各个地方捧书苦读的同学和有条不紊的秩序体现着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我校每年精心策划的学生十大精品活动,校内坚持弘扬主旋律引导舆论的各大新闻媒体,各学院纷纷推出的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教学及系列活动,这些无不体现着广外大博学崇善、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坚持让学生在充当文化建设客体的同时又充当文化建设的主体,坚持让学生投入到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去,才能使大学文化逐渐丰富多元,不断进步。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人都不能小觑的问题。经历残酷的升学竞争、面临未来巨大的考研与就业等压力的大学生,某种程度上已经淡化对社会关系的思考,只知道对比和竞争,待人冷漠,缺乏团结互助、平等友好和合作的意识。“和谐”的本意在于和衷共济、协调和睦,是对以诚待人的基本概括。在校园这个小社会里,如若不能形成平等、尊重、合作、互利等人本思想,坚持自己原本的“个性”,以后必定会在“人和”这方面吃亏。
建设广外大和谐校园需要锻造和谐发展的人才。
我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融合,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探索推行的专业教学、外语教学和计算机教学“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双语/全英教学模式和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展现了可喜的成果,优良的学风传承是我校办学40年来的积淀,也是我们的王牌。而在人的发展问题上,人的素质整体提高是最根本的发展,仅靠学科专业的充实是不够的。大学生的自身能力发展上阶层,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努力激发每个人最大的活力与个体实力,这才是我们的立足点。其实我校的八字校训对此已有阐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主张个人修德笃行的意识和科学学习的能力要并重。我们的“双高”“两强”人才必须充满道德精神、实践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只有达到这样的一种和谐,才经得起社会的考验。
建设广外大和谐校园需要加强南北校区的和谐。
一提起南北校区的和谐,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些错误的观念:既然要和谐,那就要两个校区拥有同样规格的硬件、同种水平的活动、同一模式的管理,“一碗水端平”、什么都讲求一致。其实,因为人力财力物力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不可能使相距较远的两校区做到事事如一;而且,就时间方面来讲,大学城校区势必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才可能达到与白云山校区的契合。还有,新校区亦有着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资源优势,在摸索中前进,盲目寻求外部条件的统一并不一定合适。对于学校建设者来说,只能尽力调节矛盾,弱化其中的差异。值得强调的是,多校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和谐关键是一种意念上的交流,一种共进退谋发展的凝聚力。对比而言,我们必须保证每个校区都沐浴在先进理论指导和相同校风教化之下,即拥有指导思想与运作规律的保障,与时俱进,允许“和中有异”,维护两校区发展的稳定与协调。
如果说《东方红》让中国人站起来,《春天的故事》让中国人富起来,《走进新时代》让中国人强起来,那么现阶段唱响的这支万众合一的和谐之歌,必然引领我们进入新的更进步的历史局面。让我们同唱广外和谐歌,期待学校的全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