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一:考试前最后一堂课,平时到课率不超过70%的某公共理论课,人头攒动,课室显得前所未有的拥挤。
情景二:大半节课过去后,老师还是按原计划进行新课的讲授,许多同学显得不耐烦,纷纷起哄叫嚷道:“老师,快考试了,你给我们说说重点吧。”
情景三:老师显得很无奈,他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计划,按同学的要求进行整课程的“知识梳理”。
情景四:同学们开始对老师 “宏观而全局”的“知识梳理” 表示不满,他们“旁敲侧击”,设法尽可能多地从任课老师口中套出考试信息,甚至有同学直接提出:“老师,你就直接告诉我们题目吧。”对于同学们的无理要求,老师坚持原则,坚决不“透题”,课室嘘声四起。
情景五:老师接到了教务处的学生教学评估成绩,显示多项指标不及格,有同学留如下评语:“该老师思想守旧,不合时宜,上课灵活性不够”、“该老师不为学生利益着想,望以后多加注意”,也有同学留下了这样的评语:“该老师能坚持公平的原则,有较高的师德,是一位负责的好老师。”
看罢以上五个不和谐的高校“期末现象”导致冷酷的师生关系的描述,令人唏嘘不已。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采取学生对任课老师进行教学评估的方式,有些同学甚至直言不讳:“如果老师平时不点名,考前又划重点的话,我们就会给他一个高分。”这样一来,课堂不点名、临考给重点的老师备受学生“青睐”,能够拿到较高的评分。这就把师生关系推入一个“怪圈”,那些辛苦备课、要求严格、负责任的老师吃力不讨好;有些老师打趣地说,与其费这功夫,不如考前“大方”一点,透露一点考试信息给学生好拿个高分。
那么,是教学评估异化了高校师生关系吗?笔者认为,是学生考前投机的心理导致老师有了功利的心态,进而使双方进入了一个功利的“怪圈”,最终导致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谐。
一些学生认为,许多课程与将来的就业和升学关系不大,所以平时“能逃则逃”,期末考试之前再来上几节“复习课”,讨个及格分数就行。许多教授曾呼吁,大学是使人成熟的地方,同学们不该模糊正直与投机的界限,而应该把更多心思花在学好文化知识上,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内涵,那样才能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占优势地位。
除了投机的心态以外,还有很大部分学生觉得,导致“期末现象”还因为“某某基础”、“某某学”等课程的教材多年不变,课堂教学也缺乏新意,老师的照本宣科根本没有吸引力。由此看来,杜绝“期末现象”不仅要纠正学生的学习心态,也要尽量改进教师教学模式。因而,学校也应该“对症下药”,从课堂入手,尽可能用互动、实践等灵活方法完成教学,或者改变以往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引导学生转变错误观念。
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项系统而深远的工程,希望学校能改革教育和管理的相应措施。同时,学生也应该从自身的长远发展着眼,杜绝“期末现象”,为自己的学习营造一个健康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杜绝“期末现象”开始,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