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迈入新年,教育部就启动了新一轮的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各个学校也很快响应,纷纷制定出各项指标,启动“本科教育质量年”、“本科教育质量月”等教学改革活动。到底中国现在的本科教育质量如何,社会上有不同的声音,“当事者”和“旁观者”都褒贬不一。两会上,关于高校的讨论更是激烈异常。教育永远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作为直接向社会输入人才的媒介,本科教育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
问题年年有,改革也年年都有新花样,“十一五”本科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已经提出来好几年了,但是本科教育的病症却越来越多。公然指责本科教学弊病的从草根到教授都有,本科教育的关键在哪里?虽然教育部已有指导文件下达——稳定规模、突出质量、探索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等等,但是毕竟是字面的东西,总是高唱反而显得空洞。
本科教育改革的关键,离不开“以人为本”。教育部和各大高校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改革却往往偏离轨道。国家和政府都把大量的钱财物资,投到高校建设和本科教育这一块,除了以建设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为目标之外,也可以凸显国家和地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的确,许多高校的建筑越来越宏伟、校园环境堪称星级、许多城市的大学城也是规模巨大,但是关于“中国许多高校面临破产”的说法却越来越盛、但是教学质量和管理却在不断下滑。以人为本位,要求建设的第一位应当是“人”,提高师资力量、提高科研体系应该更是首位。但是许多高校宁愿要奢华的外壳,首要建设校园环境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随着高校近几年的扩招,本科生的数量急剧猛增。各大高校师资不足的状况相当严重,早前阿忆在博客中爆出的大学教授要兼职才够养家,引起社会广泛的思考,而邱成桐教授指责高校引进人才造假问题也是掀起波澜。“名师出高徒”,师资力量直接决定了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高校更应该把“重金”砸在吸收高水平的教学人才、鼓励在教学上有突出建树的教师、留住高学历的教育工作者。
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年年对各高校的本科教育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多方面,而年年呈现出来的数据更是显示本科教育水平在逐年升高。但是,我们不应该过于迷信数字化的标准,更应该从现实的角度衡量我们的本科教育质量。以人为本,不是说看重某个学校今年新增几个硕士点博士点,而是应该看在市场中本科人才的流向和就业率,获得市场认可才是本科质量提高的标志。如果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薪金远远低于专科生或者职高生,那么本科教育的地位就尴尬了。
以人为本,是以育人为本位。适应时代发展的本科教育应该是适合学生个人发展的本科教育,但是许多高校在教育改革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到底在吸取学校本科教育改革的建议中,本校学生的声音占几成?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作为直接对象的学生又有多少参与的成分?甚至有声音说今天的本科教育仍然在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教学资源的使用主体应该是学生,但是学多教学设备对学生是形同虚设的现象屡见不鲜,或者只对小部分的学生开放。本科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做到资源共享,但是现实中的实践率非常低。
本科教育,不仅要华丽的外表,更要金玉其中。改革是必要的,改革是进步的表现,我们期待今年的本科教育改革实践更加的贴近“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