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扩招、高等教育的进步、个人规划和社会发展对竞争力的高要求,使得大学的作用逐渐脱离了“光荣的梦想”而回归到了基础——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准确地定位大学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规划和发展自己。反之,准确地定位广外,对于我们思考“中国年”后广外的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而正如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司司长高文兵撰文指出:“始终处于社会先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最前沿,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正是大学历久弥新的本真价值所在。”重新在“发扬社会先进文化、引领社会发展“的语境下为广外大定位,真正发挥其在引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应是广外大走过2008中国年之后的发展目标。
笔者在这里要论述的,是广外大应该如何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塑造和增强自身的文化自觉,从而使得校园的文化氛围“脱胎换骨”,以自身文化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始终促进社会发展,是大学的终极目标和根本目的。
“文化自觉”——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所有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
“广外文化”是一个小圈子的文化,但是其范围并不狭隘。它的诞生应该追溯到最早广州外国语学院的成立,它的发展则是出现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正式组建。它既包括了校园里的文化氛围,也包括了一代又一代的广外人走出广外之后扩散到世界的广外精神和物质形态。至今,“广外文化”已经初具它特殊的形式和内涵。每一个进入广外就学的新生,在开学典礼上都会对“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心潮澎湃。“文化自觉”有其自成体系:包括了解广外发展史,明确如何运用广外已经形成的文化氛围和教学优势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以及将自己融为这文化圈的一分子、化身和传播广外文化等。现有的“广外文化”应该不断创新与改革,才能真正与时俱进,体现广外人的时代气魄。
一,注重民族和国学教育。广外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历史的定位和顺应全球化对人才的需求,重视学生涉外能力的培养,包括语言能力和对外交往能力(有人说广外连校警都能说一两句流利的英语),不得不遗憾的说缺少中国文化的教育。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世界的未来格局中,中国将占据重要的一格。无论在对外经济或者是国际政治,中国都逐渐跻身强国之列,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文化,能更好的让广外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大展拳脚。在广外大的校园里,还没有形成这样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们立足国内现实,以一种国际视野评点江山,并以此为己任——这实际上是一所大学思想深度的交锋和对学生社会责任心的培养。这样的涉外大学,才应该是广外在外来的发展中追求的定位,在涉外型大学中显露自己的“个性”。踩在祖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肩膀上看世界,运用涉外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天高任鸟飞。
因此,在学习涉外技能的同时,我们必须提升民族和国学的教育。这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一环。在中西文化的学习中,懂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基本技能,而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则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顺应中国社会新时代的要求,始终走在新进文化的前端,更是需要我们广外大人有一种引领时代的主人翁精神。同时在国家和民族面临思想抉择、文化冲突、前进方向选择时,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选择。
二,与时俱进的校园的文化需要教师的引领。广外没有大师,至少现在没有大师,这是广外大构筑校园氛围的一个遗憾,求贤若渴是广外至少未来十年发展中的状态。但是广外大不缺乏国内外各个语言领域的精英。他们打响了广外大的名字,在引领广外大构筑良好的校园氛围上也有重要的作用。“先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也正要依靠富有反思批判精神特质的大学教师”正指出大学教师在校园学术文化建设的作用。教师是广外大发展的舵手,他直接决定了广外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在新经济时代下,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思想队伍的建设,为教师创造一个开放的治学和教学环境,并依靠机制的力量规范教师队伍,是广外发展的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将教师关怀作为工作的重点;解放思想,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工作中必须摒弃以前错误的禁忌和束缚——只有富有反思批判精神特质的大学教师,才能教育出有自主责任意识自觉选择新思想的学生,才能使大学真正能够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广外是涉外教育,更需要新锐思想的教师牵领发展。
三,学术高于一切。学术是大学的灵魂,无一所大学能够例外。需要提到的一点是,这种学术应该再回归到教学上,而不只是贡献给了行政。换句话说,教师的学术研究在反馈到社会上的同时,应该变成本校学生的精神食粮,这就需要我们设立规范,让教师们的研究成果及时快速地反馈到学生群中。作为涉外型人才,必了解最前沿的研究,本校精英教师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让学生近距离直观地迅速吸收。广外作为语言学科前沿的阵地,正应该发挥此项优势。
另一点是,严格区分学术和行政的职能。在广外大发展中,应该秉承行政始终为学术服务。只有始终以此为宗旨,才能减少和消除学术和行政之间的矛盾,促进学术的发展,从而提升“广外文化”的高度,增强广外大竞争力。针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大多行政强势于学术或行政学术不分家的现状,只有坚决站稳自己的立场,才能向国际教育质量体系标准看齐。
四,扩大广外“国际化”对广外人的影响。走向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的趋势,也是广外正在扩宽的道路。加强和国外大学的交流和联系,聘请外教和将我校优秀教师送往国外知名大学进修,加大留学生和交换生的比例,这些无一不在彰显广外作为涉外型大学的特点。
随着新年的到来,广外加快了自己国际化的脚步,跟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潮流,国际化将是广外发展的最终归宿,站在世界的高度亦是广外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加大“国际化”对广外人的影响,首先必须使广外大的国际化弥漫校园,而不仅是某个学院的专利。两个标准——“原版教材的使用”及“双语教学”应该成为各专业的基本门槛。笔者并不是反对因材施教,而是鼓励以环境促进人的成长。“应该抓的,坚决不能放松,只有这样才能保质保量。”——这是一个战略口号,更是发人深省的高等教育口号,对我国正在实行的本科改革和高校扩招有着重要启示。
其次是如何使得每一个广外人受益于广外大的国际化进程。让广外人深切的感受到他们站在“广外”——而不是别的校园里,这是一个发展的命题。优化校园环境,国际化课程设置,近距离化国际交流,都有助于我们施行让我们的学生们都能从中受益的教学计划:不单是了解外国的生活形态,还有文化背后的底蕴;不仅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有交流背后的文化。从而为学生们跻身国际竞争与大多数竞争者拉开遥远的距离。
(作者:法学院05级国际经济法2班 陈雪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