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第三次党代会 > 正文

【党代会专题】科学发展之路——人才培养篇

文字:宾锐光 崔姗姗 黄莉婷 王佳 李彤儿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2-04-17 点击数: 分享至:

    编者按自我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我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把握高等教育规律,聚焦质量和特色,切实发挥党对学校的领导作用,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各方面大发展。学校成长为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获得提升。
   我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在即,党代会筹备领导小组宣传组从现在起将在校园网陆续推出大型系列报道《科学发展之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发展成果巡礼》,介绍我校自第二次党代会召开六年以来的发展成果,总结成功实践经验、坚定理想信念,继往开来,续写新的辉煌!

 

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深化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近六年来,我校党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质量建设,一手道德建设,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在质量建设方面,稳步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在育人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责任、纪律意识教育,实施“思想引领工程”、“实践育人工程”、“学术创新工程”、“管理信息化工程”等“四大工程”,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德、有才、有情、有义的人。近几年来,我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学生服务社会能力强,在各类高水平、高层次的比赛中摘金夺银,展现良好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坚持育人为本 践行德育为先

   注重加强国际化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德、有才、有情、有义的人。

   ★实施育人“四大工程”:思想引领工程、实践育人工程、学术创新工程和管理信息化工程。

    近六年来,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育人方面的重要功能,强化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而且注重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忠诚于自己国家、民族和事业的人,成为一个有德、有才、有情、有义的人。


学校通过学位授予仪式等平台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

    近年来,学校积极以开学典礼、学位授予仪式以及学生的重大活动为重要平台,注入国际礼仪文化,营造大学典礼文化氛围;通过支持辅导员到国外学习和学生赴日、赴台交换生项目,以及邀请美国和香港高校教授到学校进行讲座的机会,不断深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拓宽学生工作干部的国际视野。与此同时,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广外特色文化塑造有德、有才、有情、有义的国际公民。注意改革创新与尊重传统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凝练特色与多元共存相结合,教育引导与文化熏陶相结合,努力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于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   

    为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校着手实施了“四大工程”,即:“思想引领工程”、“实践育人工程”、“学术创新工程”和“管理信息化工程”。四大工程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思想,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于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需要,着力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着力于服务学校发展大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四大工程实施以来,学生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积极向上,实践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取得一定效果及数字学工系统日益完善等。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精英教育与优质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力争用5至10时间将我校打造成华南地区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形成“以外国语言文学为龙头优势、以经济、管理、法学、中文为主”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近六年来,我校扎实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全面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强化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建设和特色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和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第四届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华南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

   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面,依托教育部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我校先后开设了“国际商务创新班”、“国际经济与贸易创新班”和“会计学(ACCA国际会计)创新班”,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商务人才的需求;与国际著名的思科公司合作,成立了思科信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适应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完成了2011版本科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实施“全人通识教育”改革,引入国外先进大学的教学理念与专业课程模块,全面推进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新增商务英语、英语等双学位双专业,20%的学生在学习第一专业的同时分别在12个第二专业接受复合型教育;着力推进全英/双语教学,鼓励引进国外先进课程与教材,建设了200余门全英/双语教学课程;依托国家级或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部分专业探索“大类招生、三年级分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近年来,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越发鲜明、越发凸现,在2011年召开的第四届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学校更是提出了力争用5至10时间将我校打造成华南地区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的奋斗目标。为此,学校还致力实施本科人才培养的“12345计划”:明确“一个目标”:培养 “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依托“两个抓手”:以建设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抓手和以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抓手;推进“三个融合”: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本土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深度融合;完善“四个模块”:全人通识教育模块、大学外语教育模块、专业知识教育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强化“五种能力”: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精英教育与优质大众化教育相结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每年一度的“本科教学质量月”活动,不断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杰出的成绩:新增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语等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服务外包为特色入选,资助经费80万元),新增俄语、金融学等1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建设12个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级英语写作》和《法语口译》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当代商业概论》被评为国家级全英/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了33门校级精品课程;新增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英语口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新增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获得7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6项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并立项资助了132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王桂珍老师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5名老师入选省级教学名师;建设了6个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6个校级A类教学团队、12个B类教学团队。值得一提的是,我校还成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唯一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学校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培养更多适应广东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奠定了基础。


            我校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学校通过举办各种学术活动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随着我校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总结凝炼研究生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研究生培养与教育应该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创新促进取”原则,将研究生的内涵建设贯穿于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始终。为此,我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包括“名师名课教材”项目、研究生公共英语个性化学习计划、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54321”工程等。其中“名师•名课•名教材”工程开设了“名师讲坛”、“名课讲坛”,编写“名教材”,启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研究生公共英语个性化学习”工程发挥我校外语专长,对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进行个性化学习,过程性评价,多维度诊断和针对性指导。而“54321”工程是我校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培养进行改革不断推出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提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新举措。具体内容包括:“5个1工程”——针对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4个1工程”——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种途径”——实现研究生国际化;“2种办法”——培育获得省级优秀博硕论文和国家优秀博士论文实施办法和奖励办法;“1个目标”——培养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在过去六年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喜人成果,逐步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为龙头优势、以经济、管理、法学、中文为主”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学生服务社会能力强

 

   ★广外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满意度高。

   ★广外学生服务社会能力强,他们活跃在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社会大舞台。

   ★广外学子纷纷在各类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大赛中摘金夺银。

    六年来,我校人才培养成果累累,人才培养质量高,人才培养特色鲜明。首先,得益于学校“专业+外语”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校培养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强,毕业生就业率及起薪较高。除了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毕业生就业率跌到97%,其他年份的就业率都在98%以上。2011年度我校本科生总体就业率为99.57%,研究生总体就业率为100%,在广东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均保持了“就业率、就业层次、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三高”局面。据2009年国际著名教育咨询估评机构麦可思公司评定,广外本科毕业生平均薪酬位居全国普通高校(包括985院校和211院校)第14位,而在201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30强大学中,广外名列第二,紧跟位居第一位的清华大学。


             广外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 
    其次,我校培养的学生不仅综合素质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强,他们还能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自2008年起,我校组建了“一校四队”(周日英语学校、福彩爱心服务队、关微服务队、“阳光”体育志愿服务队、外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服务骨干团队,奔赴各地各领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分别有5000多志愿者和1000多志愿者服务于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大运会期间,我校学生表现出色,实现了服务的“零投诉、零失误”,以灿烂的微笑、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广大媒体、运动员和观众们的一致好评,为提高城市文明形象,展现广东大学生的时代风采做出了积极贡献,并获得了“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等称号。除此之外,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三下乡”活动,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三下乡”先进单位。在“下乡”的过程中,我校学生结合广外专业特色,在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的生存状态、教育、卫生情况,并以任劳任怨的服务态度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获得实践基地的一致好评。同时我校学生通过实践开阔了眼界,深入地了解国情,逐步感受及认识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所不能感受到的生活,做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我校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工作获表彰

    再次,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各类国际性、全国性的高层次专业性大赛中摘金夺银,展现了较强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2007年,我校学子柳楯、彭金玲分获第12届“21世纪•联想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和全国英语征文大赛一等奖;2008年,我校代表队夺第12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一等奖;2009年,叶力申获首届广东大学生“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一等奖,得到100万元的扶持资金;2010年,翻译学子夺“中译杯”全国口译大赛同声传译组桂冠;2011年,张小洁获“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亚军,刘慧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