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大型专题报道 > 正文

【大型报道】〔13〕聚焦高水平学科平台科研成果的突破与瓶颈

文字:北校要闻部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3-05-19 点击数: 分享至:


  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我校在“高水平”学科建设平台、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向高水平建设目标迈进中遇到的瓶颈困难也日渐显现。本专题将全面展现我校在高水平学科平台建设和科研工作上取得的突出成绩以及遇到的瓶颈问题,为你全面解读我校高水平建设过程中的风采与忧患。


          实现“两突破”,摘取“大满贯”

    一年来,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和重大科研成果取得累累硕果,实现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两项突破”和人文社科领域重大项目“大满贯”。

两省“211工程”项目通过验收   
    我校两个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成效显著,标志性成果突出,于去年12月21日,获得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由徐真华教授主持的“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化应用型研究为重点的学科特色,引领我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栾栋教授主持的“人文学中心建设——比较文化视野的文学通化研究”则以项目建设的人文学中心为平台,用人文学的方略改进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实现方法和视野上的突破,在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和科研与教学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我校两省211工程建设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

七学科入选省重点学科  
    在2012年省重点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4个一级学科,以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际关系、政治学理论3个二级学科入选第九轮省重点学科,其中外国语言文学更是进入最高层次的攀峰重点学科建设行列。重点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摘取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大满贯”
    一年来,我校科研成果显著,
分别获1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个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立项,实现了人文社科领域重大项目“大满贯”。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开题

    王初明教授申报的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汉语二语学习的认知过程与高效率教学模式研究” 提出适用于汉语二语教学中的“学伴用随”的新模式,获国家社科规划办重大项目立项;隋广军教授牵头申报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转型研究”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由于国内类似课题研究较多,为寻找创新点,项目团队七次讨论、五易其稿,最终创造性提出包容性贸易发展战略;章宜华申报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涉华英语语言知识库及应用平台建设研究”同样获得国家社科规划办立项。该项目打破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建设多个语言资源数据库及语言知识应用平台,对传播中国语言文化,提升我国软实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校“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机制与战略选择”团队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探索崭新的研究领域——全球经济治理问题。

科研成果获奖多多  
    一年来,学校积极参与“繁荣计划”、“2011计划”、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工程,发出“广外声音”;成果获奖多多,2012年杨解君、袁欣两位教授申报的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两年一度的广东省的优秀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共申报40项成果,其中11项获奖;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成果突出,2012年新建六个科研创新团队,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学术能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把脉”高水平学科平台和科研成果“瓶颈”
    虽然我校在高水平学科平台建设和科研成果上取得重大进展,但离高水平大学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在往高端发展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和困境。

学科整体实力较弱  
     据发展规划处处长陈伟光介绍,我校的优势学科主要是外国语言文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部分理工学科。与其他综合性重点大学相比,我校目前一、二级学科整体数量相对较少,学科整体实力较弱。但是近年来,在国家重点学科申报数量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校的国家重点学科申报通过率较高。目前,学校围绕大学科的理念,把科研、教学统一于教学的板块,提倡跨学科、多学科的方式进行学科建设。


                    打造高效、务实的科研团队

重大研究平台和项目的学术骨干紧缺  
    据科研处处长阳爱民介绍,我校科研工作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是缺乏学术研究骨干,特别在重大项目和研究平台表现尤为突出,这是当前科研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学校科研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学校专职科研队伍数量不多,全校不超过40人,部分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专职研究人员严重缺乏,缺少吸引人员进基地有利因素;二是科研国际合作能力和国际学术话语权能力比较弱,与学校的定位和特色不相称;三是如何充分发挥校院(中心)两级的科研管理队伍的谋划、指导和服务作用,打造高效、务实的科研管理大团队,值得进一步探讨。通过科研管理和组织模式的创新,提升科研实力,还有许多值得拓展的空间;四是科研人员以问题导向,应对国家和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的研究能力和敏锐性有待加强。五是学校有限财力不足以对学校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进行持续性奖励和投入等。


      找准“高水平”对策 谋求“高水平”目标

    如何突破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瓶颈?谋划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和科研成果?发展规划处、科研处负责人畅谈了他们的看法。

强化协同创新的学科团队意识 
    陈伟光认为,学科意识不强是制约学科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学校在学科建设中需要树立学科意识,形成协同创新的团队意识,让集体里每个成员在统一的模式下围绕某一领域进行通力合作。陈伟光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例子分析其瓶颈及解决措施。他说道,外国语言文学的整体力量由多个学院和教研机构组成,由于同一学科分支较多,各学院、机构承担的力量相对分散,协调各个学院、机构的合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不同单位机构必须通力合作,使多个机构凝结为统一的力量,形成整体的学科辐射。


                 推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端发展


瞄准重大项目重大研究成果
  
    在科研工作方面,针对目前学校科研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阳爱民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第一,抢抓机遇,以建设重大研究平台、获得重大项目和产生重大研究成果为工作重点;第二,启动国际合作研究基础工程;第三,完善校级项目资助体系和平台建设培育体系;第四,继续探索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注重科研内涵发展,构建校、院、研究机构和项目负责人“多轮驱动”的研究、管理与服务体系;第五,加强科研整体协同和科研文化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形成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学科建设的良好格局。他还提出三个“依靠”:一靠继续跟进、积极推动国家、省市以及学校有关科学研究的重大规划和决策的落实工作;二靠继续做好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申报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三靠启动国际合作研究基础工程,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解决。


                 构建“多轮驱动”科研管理服务体系

“高水平”要实现“四个引领”  
    此外,
我校在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究竟“高水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阳爱民认为,要实现“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主动引领:一是培养具有引领意识和引领能力的人才;二是以高水平、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引领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三是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四是对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服务,成为国家和地方政治经济的智囊团、思想库,在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时能够给国家提供对策研究,乃至在当代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代表中国立场发出学术声音。

 

专题策划:大型专题报道组

专题统筹:宾锐光 杨小煜

专题采写:记者 麦蕴彦 董昭伟 陈舒婷 杨小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