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校广外毕业,至今已有二十余年,我恰巧与母校同龄。这些年来,尽管工作学习生活,天南地北地奔波奋斗,可母校无时无刻不在我的脑海中。
岁末年初节庆时令,正值参政议政。年年此时忙于“两会”提案调研撰稿之时,海外校友会传来纽约同窗的遥祝,并提及要我这个昔日的“广外之音”(1983-1987时任广外广播站播音员、记者、编辑组长)务必留意广外校友网发布的《广外轶事》征稿启事。同窗越洋嘱托,情系母校心切,忍不住连夜上网,看罢,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激情燃烧,一宿无眠!伴着窗外浦江两岸与东方明珠交相辉映璀璨如织的焰火礼花,欣然提笔,一气呵成此篇,供海内外广外人分享,并权当“广外之子”、“广外之音”贡翔敬献给校庆的满腔浓情、肺腑心声!
一、食在广外大 赛清华北大
“食在广州”乃天下名句,不到广州,体会不到中华美食之色香味。然而,地处秀丽幽静的白云山麓黄婆洞中的母校,在上世纪80年代全国改革开放之初,在全国各地还普遍实行计划经济特色的定量供给肉油豆布粮票的时代,其学生食堂的伙食已经远远超出了全国各高校、更不用说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我们这些异乡北客学子初次远离父母,就能立马提升伙食营养(因为大部分同学当时中学在家,即便像我是华东都市某重点大学附中子弟,都不能享受与有国家对高校膳食专项补贴的大学生食堂优待标准,只是偶尔去父母的教工食堂改善口味。),这为我们健康成长、安心学业、顺利毕业,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
回忆当时,广外的鱼片粥、叉烧包、牛腩腰花、云吞面等二十多种餐花样多变的伙食水准,竟让来插班的南航学员惊讶不已,认为与飞行员享有的待遇差不多了!一般的大学生也就是吃得好就广传亲朋而已,并未深知内含国家的补贴,更未深刻体会到为母校后勤膳食工作默默操心的一代代当家人那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我比大家了解得多一些,主要得益于在广外广播站干了4年播音、记者和编辑。我们在广泛收集师生对伙食的赞誉反馈后,也曾采访过食堂工友、入学新生、毕业校友,了解他们对比学校伙食的真实感受,并通过广播传媒广而告知。
我毕业分配到首都中央机关后,周末也常应邀到校友所在的清华北大驻京单位各食堂“蹭饭局”,与母校一比口味分明啊。遗憾的是,广外后勤膳食的当家功臣、广东高校后勤膳食的名人,如今的李华登副校长,当时在师生大众交口赞美吃得好的表扬声中,始终低调务实,谢绝了媒体的采访或是到大礼堂慷慨演讲!同学们常见到一位头戴草帽身穿汗衫足蹬凉鞋的憨厚学者,朝阳黄昏间,或亲自组织购卸鲜蔬果肉,或维持食堂排队秩序,或亲手拿起锄头工具开挖疏导下水道,或悄然巡视到一排排餐桌间,低声提醒个别洒落过剩饭菜的脸红同学要节约粮食。我当时饭量大,用小锅盆盛饭菜,与工友熟识,自然非常钦佩食堂管理,从广外时期的偶尔找阿婆粮票换香蕉加面条鸡蛋,到如今家常做饭荤素汤菜,殊不知,亲朋夸我这个“新上海好男人”实际上是受食在广外的美食文化培养熏陶的。当年我们同学并不知道那寡言苦干的憨厚“管家”是谁,但我们都知道他为了谁!
二、广外宣传部 塑造我进步
“广州外国语学院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的校园新闻主要有……”,每天下午下课后,无论风雨寒暑,伴随着师生们从教学楼到图书馆、从电教馆到足球场、从宿舍到食堂,耳边萦绕回荡的始终是男女声亲切流畅抑扬顿挫的广播节目。在当年我们一个年级120多人,只能有我等10多个名额选修王安苹果DOS电脑时尚课,闭路网络手机动漫未问世,只有经济条件好的同学,才用进口磁带收录机加半导体短波收听“跟我学”、BBC、“美国之音”等,“广外之音”校园广播也就成了全院各系同学竖起耳朵了解校园内外大千世界的大众热线传媒。
记得我们新生入校后,为了新老顺利交替,西语系两位80级京籍师兄姐播音员转年要毕业了,于是学院发通知在全院同学中公开选拔招募4位男女播音员。我因为出身南下高知老干家境,在大学附中时是文体骨干,普通话标准,所以当时就斗胆报名应试了!在广外会议室里,全院经班级系层层选拔一路过关推荐上的20多位男女生齐聚一堂,由党委宣传部特地邀请来校的广东电视台的著名男女播音员主持对每位候选者的苛刻考评;最后我与房雯、陈军等幸运“中举”!
在党委宣传部的直接关怀和领导下,广播站为广外的品牌形象弘扬以及文化宣传报道,热心尽职无私奉献;先后组织过对学院内的理想、人生、外交、语种、文学、书法、音乐、体育、摄影、卫生、膳食等知识的深度采访报道;与团委学生会联合组织了一系列的热点活动:到刚改革开放的新兴特区深圳口岸以及深圳大学参观考察、到虎门硝烟遗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到白云机场和白云山制药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办市内英语角、与省内高校暨各界青年举办联欢等。
在此,我要说句心里话:二十年来我始终感激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会以及母校领导老师的栽培!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仍然悉心珍藏着除学位证之外的当年的大批文稿、录音带、照片、记者证、获奖证书,以及荣获团省委、青联、学联联合授予颁奖给我的“广东省青年读书积极分子”光荣称号证书奖章。饮水思源,是广播站这个宣传教育的阵地,在我人生观世界观启蒙成长定型的黄金时代,引导鼓舞激励升华了我的高尚境界!是广外党委宣传部全体教师,在我年少的心目中真正树立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正直光辉形象和榜样的无穷力量啊!
当我毕业走上社会,特别是到中央机关领导同志身边工作、到后来晋升了行政职务后,回顾广外的基层党组织,又经与海内外校友沟通,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在党委宣传部和团委学生会获得的思想进步和成长快乐,远远多于当时的一系和83级!这要归功于宣传部和团委关锦俭、钟伟光、全运杰、刘卫国等领导和老师的为人师表、博大胸怀!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对于我们年少单纯血气方刚的大学生,能够多一点朴实温情的言传身教、少一点虚伪刻板及生硬压制,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啊!20多年后的事实欣慰地证明,我当时心目中的好人,如今或晋升要职,重任在肩,或松涛晚节,老有所为。校庆之日,定当搀扶畅叙白云深情!
三、广外大品牌 名校千秋载
恰巧我是母校同龄人,自然尤其关注母校的方方面面;从母校的几次重大改革发展,看到了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和发展方向!从初创时清一色的单科性外语院校到如今发展成为专业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的多科性大学。
目前在校国家任务生近13000人,设置39个本科专业、 9个硕士点、2个博士点、涵盖文、经、管、法、理、工、教七大学科门类;设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名牌专业;学校本科教育目前有二大校区,还有成人教育的公开、继教学院,中小学教育的附设外语学校、附属中小学等。经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组评审,母校被确定为优秀等级,教育事业迈向了新里程。
四十年来,母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专业人才和的大批的非学历学员,校友们活跃在祖国的各条战线,遍布在世界的各个地方,广外大校友已成为我国外交外事、旅游管理、国际经贸、教学科研等各个领域中的骨干力量和优秀人才,为全国乃至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母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广大校友们时刻心系母校,关注母校的发展,以各种方式支持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并做出积极的贡献。今年适逢建校40周年暨新大学组建10周年的隆重庆典之际,想起去年开始各地陆续创建海内外校友会的情景,真是百感交集。
说来母校20多年始终在心,可是工作后,日复一日一年年一个个单位一项又一项的经济社会生活事务,打发着时光飞快流逝,一门心思向前闯,总也顾不上往事回忆。去年忽一日上海浦东区委组织部的同志风趣地通知我说,咱区委组织部和宣传部在“两会”后采访我的统稿《做中西合璧的创新智囊》转载上了广外校友网,只晓得贡教授曾获美国博士学位,难道什么时候在广外也读过?你的档案是从中央调沪的,我们没细看哈哈,…我心头一热眼眶酸涩,啊母校!终于没忘您的孩子,上网http://alumni.gdufs.edu.cn 一查, 哈,当年西语系年轻有为勤奋务实的许国彬老师如今是学校党委副书记了,当年的后勤总管李华登如今是副校长,就连亲手教我主修排球的小陈老师(陈子锐)如今也是副校长了,仿佛一下回到十八九岁的青春岁月!学识渊博、口语纯正、儒雅绅士、潇洒俊朗的龚华基老师,当年教我听写而我总得前三名,如今已是德高望重,成了全国政协委员,龚老师永远是我参政议政的恩师!
紧接着,广外校领导办亲情联络组建校友会事宜,我所在的上海地区去年底隆重而浓情地召开了两次老中青校友大聚会,并荣幸地邀请到以许国彬、李华登、龚华基、王霹、韦立新、范静静、谢伟光老师为代表的母校亲情访沪团见证了“广外大上海校友会”的成立!如今以广外校友网为联谊链接纽带,大家纷纷召集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专题联谊活动;一篇篇诸如《徐真华校长2005年新年献词》、《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我们广外人》、《做中西合璧的创新智囊》、《上海老中青校友团聚,共商校友会发展大计》、《细雨纷然吾心如故》等纪实报道,在海内外校友中广为流传竟相抄送,全球广外人情相依心连心!我认为,校友乃母校的品牌之基,整合全球校友资源,乃迎接校庆、以及着眼打造千年名校的务实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