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广外故事 > 正文

【广外故事】亲历50年,感受广外人精神(待发)

文字:罗可群 图片:新闻网资料 编辑:宾锐光 发布时间:2015-06-30 点击数: 分享至:

自1964年毕业分配到广外,我亲历了广外诞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既为她令人瞩目的成就欢欣鼓舞,亦为她走过曲折的道路而感慨万千。为她献出毕生精力的那些老同事的形象,经常浮现眼前。广外创办时,他们就来到瘦狗岭,这批人被称为“老广外”。现在,有不少人已经远去;在世的也大都两鬓如霜,头童齿豁,垂垂老矣。我常常想,广外辉煌的今天,离不开他们昨天的努力,他们的付出。他们身上,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有一种勤勤恳恳的奉献精神,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

饶彰风(1913—1970)是广外的创办人,广州外国语学院的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这位1938年就担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的老革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为早日成立新中国,在港澳和海外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真诚对待民主人士,成绩卓著,受到中央的表扬,是党内公认的“统战高手”。解放后在反地方主义和反右倾中一次次挨批、降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不计个人得失,仍旧埋头苦干,默默地为人民的事业奉献。受命筹建广外,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敢冒再戴“右倾”帽子的风险,大胆起用曾被划为“右派”的人才;他团结教工,关心学生;他公而忘私,一心为校。他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教育和鼓舞了广大的师生员工, 偏僻的瘦狗岭上,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校园热气腾腾。榜样的力量巨大,草创时期的广外,迅速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教育阵地。

饶彰风与65级军训学生在一起

有一件毕生难忘的小事:当时瘦狗岭交通极不方便,要步行到沙河才有公交车。一天,我一拐一拐地走去沙河,要到医院看病。突然,饶院长的专车在我身边停下来,虽然他没有叫出我的名字,但他知道我是广外的年青教师。他问我去哪里,然后就对司机说:“先送老师去医院,我们再去办事”。我景仰的饶书记以他的言行为我作出表率:应该怎样关心同志。当然,使我心生景仰的,还有许多耳闻目睹的事:例如他精彩的报告,谆谆告诫同学“要做红色的语言兵”;学外语的人,视野要开阔,要对西方文化采取“拿来主义”,同时要热爱中国文化,“别把黄金去换铜”;又如,他和教工一起劳动,冒着骄阳酷暑,在校园披荆斩棘,汗如雨下;又听说他把香港朋友送给他的收音机,拿去给英语教研室;省领导来学院视察,他自己掏钱招待;知道来自北方的同学没有蚊帐,立即与省招待所联系,弄回一批旧蚊帐;等等,等等。在“文革”中,他身陷囹圄,惨遭迫害,面对活埋,宁死不屈,坚决不说违心的话,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贵的政治品质!总之,饶彰风的人格魅力在广外长存,他是广外的“精神领袖”,他创建广外时的一言一行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默默地影响了广外的领导和广大的教职员工。饶彰风的精神已经成为广外的灵魂,是广外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广外的教职员工继承、发扬了饶彰风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日夜辛劳,既有一批又一批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更多的是默默奉献的教职工。周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有一次我偶然翻读《清远历史人物》,“周辉”这个名字在我眼前一亮,很自然想起一位慈祥的长者。原以为是同名,仔细一看,书上介绍的人果然就是我的顶头上司,“老广外”个个都熟悉的“老周辉”。

他并不是清远人,为什么会有传记呢?原来,他对清远有过特殊的贡献:

周辉(1916--1992)原名周倬勋,广东化州人。中山大学毕业。学生时代投身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粤北地区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曾先后在佛冈、始兴、德庆、肇庆、广州等地任职。史书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周辉任中共佛冈县委书记兼县长,他从实际出发,首先,抓好支前工作,解决14万人民解放军过境的军需供给,护送200多名解放军伤病员到广州陆军总医院。接着抓紧政权建设,开展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在镇压土匪暴乱中,成绩显著,受到中共粤北地区党委通报表扬。他还重视交通、供电、卫生、粮食等事业的建设。周辉对党的建设十分重视,在佛冈任职期间,举办过多期党员训练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党员,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推进党的各项工作。他工作兢兢业业,艰苦奋斗,作风正派,至今仍为佛冈人民怀念”。

1965年,广州外国语学院创办之初,党委书记兼院长饶彰风求贤若渴,直接找到周辉同志,请他担任公共课教研室主任。周辉立即表示:愿意和饶彰风一起,当开荒牛。他一来到当时偏僻荒凉的瘦狗岭后,就马上开展组建工作,重点培养年青教师。当时公共课教研室,下有政治、中文、体育三个教学组,绝大多数人都是刚从大学毕业就来广外报到的。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年青老师的热情很高,干劲十足,都想把教学工作搞好,但缺乏经验。周辉同志放手让中文老师去大胆摸索,鼓励大家勇于实践。他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循循善诱,引导大家。对政治教师,他更为上心,言传身教。文革开始时,他根据历次政治运动的教训,语重心长地告诫年青教师:“不要去冲冲杀杀,盲目跟着人家走。”在日常生活中,德高望重的“老周辉”,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从未谈过他自己光荣的革命历史。我们都很亲切地称他“周辉同志”,而不是“周主任”。“老周辉”关心年青教师的实际困难,尽量帮大家解决问题。他还主持教研室年青老师的集体婚礼,简朴隆重树新风。文革中,他受到冲击,但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说假话,不做亏心事,表现了高尚的人格。

1986年,中文老师创办中英文秘书专业。那时,周辉同志已经离休,但仍然十分关心学校的发展。我们去拜访他时,“老周辉”仔细询问这一新专业的情况,在热情鼓励之后,他说:“秘书是为领导服务的,当然要听领导的。但要有原则性,要有自己的判断,不是步步紧跟”。这时他似乎已经觉察到改革开放后形势的复杂性,特别提醒:“秘书专业的女孩子多,将来出去工作,一定要处理好和领导的关系。不然,一失足成千古恨”。我们谨记“老周辉”的嘱咐,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向学生强调:必须当好领导的助手,大事做得来,小事做得好;同时,又要有原则性,注意保护自己,因为社会是复杂的。

广外许许多多像“老周辉”一样的老教工,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和业绩已经写进了历史。

从广外人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来说,饶彰风是广外领导的典范,闪光的是勇于创业的精神;周辉所代表的是广外教工勤勤恳恳的奉献精神;而黄建华则是广外教工的榜样,体现的是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

法语教授黄建华,用了16年的时间,编篡了720万字的《汉法大辞典》,填补了空白,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特别是退休后身罹患癌症,已到晚期,他仍然以顽强的意志,强忍疼痛,坚持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锲而不舍,是名副其实的“南粤楷模”。

黄建华老师事实上 也是“老广外”。在饶彰风创办广外时,他夫人余秀梅老师教法语,那时,他们也住在瘦狗岭。1970年,中大外语系合并到广外,老黄家居沙河顶的广外宿舍。我到沙河顶时,住在他隔壁。应该说,我认识黄老师的时间近半个世纪。但因专业不同,他又是“双肩挑”,由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到院长、校长,忙得很,我们交往并不多。然而,他的敬业精神,我则早就十分敬佩。记得在沙河顶,老黄一吃完晚饭就去教研室,一直干到深夜12时以后才回家,天天如是。他经过我家门口,脚步总是轻轻的,怕影响别人。人们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他女儿有一次因考试没有满分而伤心痛哭,我认为这是受老黄“力求完美”思想的感染,一切都想做到最好。老黄当了广外大校长后,工作更加忙碌,但他并没有放弃词典学的研究,而是加班加点地干,仍然继续出成果。他的行动,无声地告诉人们,要孜孜不倦去钻研业务。黄建华是广外敬业精神最形象的体现。

经历了五十个春秋冬夏,我的工作岗位有多次变动,但始终没有离开过广外。退休多年,我依然深刻地感受到广外人的精神,它一直在教育我,激励我。我爱广外,我更爱广外人的精神!

本文作者罗可群为广外中文学院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