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看哪些书?哪本书让你思考得最多?不读网络青春小说是不是就落伍了?近日记者在校内进行随机调查,向几位10年前的大学生和校内三十余名学生收集了他们爱读的书的书单。我们发现……
老一辈大学生读的书:
1、《西方哲学史》2、《古文观止》3、《名人传记》4、《牛虻》5、《林海雪原》6、《青春之歌》7、《安娜卡列尼娜》8、《红楼梦》9、《西游记》10、《水浒传》11、《三国演义》12、《道德经》13、《周易》14、《老子》15、《庄子》16、《莎士比亚全集》17、高尔基的《三部曲》18、《鲁迅全集》19、《家春秋》2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1、《陈奂生上城》22、《暴风骤雨》23、《红旗谱》
当代大学生喜欢读的书:
1、《挪威的森林》2、《八月未央》3、《梦里花落知多少》4、《长安乱》5、《几米绘本——地下铁》6、《傲慢与偏见》7、《菊与刀》8、《世界100名人》9、《贝克汉姆画传》10、《Photoshop完全教程》11、《我的电影手册》12、《大雪无痕》13、《沧浪之水》14、《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15、《如何控制你的情商》16、《千万别学英语》17、《达·芬奇的密码》18、《金庸全集》19、《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20、《时尚美容100招》
在课外书籍并不丰富的50、60年代,《雷锋日记》《毛选》成为了当时大学生们必读的书籍,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骤雨》、《青春之歌》等革命进步小说大家也争相阅读。到了70年代,鲁迅和巴金的作品开始受到大学生们的关注,同时国外的作品,例如高尔基的《三步曲》也受到青睐。到了80、90年代,中外名著、言情、武侠、科幻开始成为大学生们阅读的首选,例如金庸、琼瑶、三毛的作品,而类似《飞碟纵队》(许延风)、《绿林城堡的女主人》(焦国力)、《浮岛回声》(蓝玛)和《异域追踪》(星河)这类科幻作品也开始风靡。
书籍是我们精神的食粮
80年代后:青春小说最贴近我们
“青春小说”、“时尚书籍”,是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字眼。
东语学院小张的书架上,摆了满满109本书,除去教科书、辅导书和工具书,有时尚杂志36本,《青年文摘》类杂志32本,哲理类书籍13本,生活类、旅游类小说9本,青春小说8本。
她说:“虽然时尚杂志这类书很贵,但这是我兴趣所在。平时没有很多时间看长篇小说。”但是,提到她最近看的一本青春小说,小张煞有兴致。这本书是《一面游离,一面固守》,作者是水犹寒。她说:“一个大学男生能把女生的想法写得如此贴切,真的很难得。”她读起当中的句子:“这个世界不是简单的对与错,有和无,别人放弃,并不意味着你能得到。”“每天忙忙碌碌,却好像找不到落点。充实却不能填补寂寞。”她说:“这些话说出了我的心声。”很多同学都表示,80年代后作家的作品,既贴近生活,又不难懂,成为平时消遣的读物理所当然。
东语学院小曾表示,80年代后那些作家写的小说,符合现代人的心理。虽然有些人很不喜欢这些小说,但这只是说明他们找不到共鸣。平时他也会看张小娴的散文,觉得适合都市人看,能发泄情感。西语学院一名同学有同感:“平时都是为了消遣,何必去看那些名著呢。这些书很多不知所云,看起来很伤脑细胞。曾经看过余秋雨的书,但感觉要有比较好的历史基础和历史感,才能真切地体会其中的感情。还是看一些杂志好,因为生活有时候感觉很紧张。”
继续教育学院李同学甚是喜欢当下流行的80年代后作家:“在某些人看来,他们的作品就是乱拼凑,没有思想,但其实他们也有他们自己不同的特点。像张悦然看人看事的清纯微妙,蒋方舟以灵动的语言表达活跃的思绪,还有叶子叙事之洒脱,彭扬用语之超俗等等,都不可多得的。”
书海浩瀚,你怎么选择?
实用、时尚——双“SHI”原则
实用、时尚,读书在很多大学生看来,和上网游戏聊天消遣一样,是消磨时光的课余活动之一。
校友小黄对哲学、哲理等方面的书比较感兴趣,这些书给他许多做人的启发。继续教育学院的小陈钟情于地理,《国家地理杂志》就是她的最爱,从那里她领略到不同的文化,体味到别人的生活方式及开阔了视野。管理学院的小林为了扩宽眼界,发掘不同专业的不同之处,加强本专业的知识,她在课外也经常阅读人力资源方面的书籍。
有的大学生喜欢读有声读物和带图画的书。几米的绘本漫画、郭敬明的漫画情节式的小说都很受欢迎。一个喜欢读美容书的学生说,她不喜欢读密密麻麻、说教味儿浓的书,有插图有画面才直观些。
西语学院的小周和管理学院的小梁都一致地选择了故事情节强的小说,认为小说既能反映社会现实,又能丰富人的感情生活,还能从中学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女生们钟情于时尚杂志,男生们对电脑、汽车的杂志爱不释手。继续教育学院的覃同学通过看介绍成功企业人士的周刊,了解别人成功的理念。东语学院的研究生小吴则认为看杂志可以放松、消遣,并从中无意识地学习。继续教育学院的小王则经常浏览娱乐杂志,了解流行前线,学习化妆、服装等方面的知识。
当代大学生应该读什么书?
不同的声音:书籍应是精神力量,应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一位10年前在湖南读大学的老师说,当年他的同学当中读文学著作的人较少,哲学、史学作品较受欢迎,即使课程没有要求,他们也会自己找来看。他说,那个时代的人都崇拜英雄,都喜欢读革命进步类书籍,而且主动吸收课外知识。学生们读各种作品并将自己的读后感相互交流是很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他觉得大学生还是应该从书籍中学习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会读书后进行思考,而不是像流质快餐一样,读完就扔一旁了。
一名新闻系的大三学生认为,在校大学生的阅读受流行文化影响较深,他们当中很多人读的书是流行杂志推荐的书目,许多人选择书籍前都会先了解现在畅销书榜上哪些书最流行。诸如《千万别学英语》、《如何控制你的情商》、《达·芬奇密码》等都是他们在畅销书榜上了解到的,很多人只是希望能从这些书中学到速效的、实用的处事方式。
国外的名著当中,一些经典作品仍是大学生的心头好,但是大学生们表示他们很少会根据这些作品的流派、风格进行系统地阅读,“随机”、“找有名的来看”是他们的普遍观点。而读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等作家的作品的大学生则表示,看这些书是“时代需要”,因为很多人都在看,不跟着看就好像落后了。
喜欢名著、古典文献的同学,说了自己的看法。中文学院的大三的何同学说:“我自己最喜欢的是诗词,所以最常看的是一些唐诗宋词集,诗词理论的书也有关注,特别喜欢的是研究诗词格律。”在一些学院,如中文学院,老师一般都有推荐书籍。她说:“老师列出的100本书,但会挑着看。主要还是按自己兴趣,另外就是结合课程去看一些相关的作品。”当记者问到对80年代作家的看法时,她认为,看书要看经典之作,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才是经典,现在这些80年代作家的作品极少有较为深厚的历史积淀,写出来的东西也大多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
时代不同,所看的书不同,这似乎无可非议。然而当代大学生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是否仍值得我们思考?
采写:组长:冯明媚
组员:蔡俊 陈一玙 李泳儿 周芳 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