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校园搜索 > 正文

【校园搜索】植树节,你尽“植”了吗?

文字:记者 张纯 实习生 林森妍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1900-01-01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3月12日是植树节,记者在校道上对大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以了解大学生对植树节的认知程度。采访中,大多数人都知道今天是植树节,但是只有少数表示有打算以某种方式来庆祝植树节。如工商管理学院大一的谢同学说道,他会组织朋友在群上发一些保护自然、保护树木的宣传,这也是他能做出的一点小贡献,也有部分同学回答说,他们也很想亲手植一棵树,但是周围这样的活动不多见,所以自己是“无树可植”。但是采访中也有另外一种声音,有同学对植树节完全不关注,认为植树节是一个可以忽略的节日。

    尽“植”,请先了解我

  中国的植树节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有过三次演变。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倡议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北伐完成后,国民党政府将3月9日至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通过“将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

  采访中,我们发现不少同学都不了解植树是一种公民义务。1981年,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将植树上升为一种义务。1984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尽“植”,请行动起来

  植树节离我们究竟有多遥远?传统的方式就是在植树节当天找来树苗、挖坑、填土、浇水,把植树的心愿落实到行动中。


植树造林,蕴含着人们对自然的感恩 

  3月11日,植树节前夕,我校经贸学院L.O.V.E志愿者协会和团委学生会实践部,以及国际环保组织green life联合举办了我与“植树”有个约会的植树节宣传活动。据L.O.V.E志愿者协会资传部部长、此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黎雯的介绍,现场主要是给同学们咨询参与到内蒙古等的边境沙漠地区植树活动的细节内容。同时,也有同学在现场进行了报名,不少人对此表示感兴趣,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给广大热爱绿色环保的同学提供一个用行动表达情感的平台,并进一步丰富广外的公益性活动。

    尽“植”,也可以丰富多彩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赵老师对在植树节表达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用宣传的方式来庆祝植树节是比较合理的方式,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在这一天去植一棵树。并且,植树也不是庆祝植树节的唯一方式。

  除却传统的植树节活动,庆祝植树节的方式也随时代的发展日益缤纷多彩。当前,网上植树已成新时尚,只要进入页面点击“我要植树”,就会出现卷子树、盐肤木、银杏树、枫树和黄花槐五个树种让大家选择,许下自己的愿望,并输入自己的名字,页面上就多了一棵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树。这样,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就实现了:拥有一棵自己名字的树,让植树节有“树”可植。

  另外,用绿色的生活方式来代替传统的庆祝方式——植树,也日益时尚。比如少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步行代替公共交通等,以日常生活的行动倡导一种“低碳”的绿色生活理念,这样,每一天都是“植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