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生命的诗篇,我们用足迹撰写。夏天的诗篇,我们用汗水挥洒编著。这汗水,或饱含着激情,或储满了感动,或蕴藏着辛酸……然而,这个夏天,我们收获的也不只是汗水。暑假已经离我们而去,发生的那些人那些事你是否还记得?旅行的轻松,下乡的艰苦是否还在脑中萦绕?请跟随记者的镜头和文字,走进你我他的世界,记录我们的生活。
实习篇:原来是风风火火的日子
今年暑假,许同学选择参加某大公司的实习,用工作来充实自己的假期。回家后的第二天,许同学立即开始了实习之旅。虽已做好受苦的准备,但她还是没有料到第一天实习生分好小组以后,就陆续接到一个个任务:实地调研、设计策划,做汇报等。由于公司规定任务完成的时间比较紧,所以他们基本每天都义务加班,经常一起讨论小组策划至凌晨三四点。
如果要她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次实习,许同学认为没有人会选择“辛苦”,而应该是“充实”!虽然任务比较重,忙得像打仗一样,但小组里一群年轻人一起熬夜一起疯狂工作的时光让她非常难忘。
实习路上,你我相伴
公司的企业文化对许同学来说也十分新鲜,像一种魔力。工作时间内,员工自觉遵守绝不谈闲话的规定。员工都会很自然地把工作当作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十分认真地对待每一项任务。许同学还提到,部门在实习的尾声为他们举行了一场晚会,与同事们相识只有6个星期,但她永远不会忘记这风风火火的日子。
实习,曾经陌生而此时熟悉的一张张笑脸
下乡篇:快乐并收获着,感动并成长着
镜头一:永生难忘那纯洁的浓浓师生情谊
“夏天是生命的季节。它让所有的生灵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也感受到活着的魅力。对于夏天,我从不用苦来形容,因为它本身是快乐的。”
漫漫暑假,我校有不少同学选择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希望通过亲身实践,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08级詹丽敏同学在暑假跟随学院前往四会市石狗镇讴坑小学支教。她说,尽管讴坑的条件比较艰苦,但却是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短短十五天,队员们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更迷恋上讴坑这远离城市喧嚣的恬静生活。
永生难忘那纯洁的浓浓的师生情谊
记者发现詹同学在讲述与孩子们之间趣事的时候,眼眶微湿。她在开学初便告诉孩子们可以叫她“玉米姐姐”,童真童趣的称号一下子就拉近了她与孩子们的距离。而在之后的十五天生活中,孩子们每一声纯真的叫唤都让她觉得自己像是他们的大姐姐,照顾他们,教育他们,并鼓励他们克服学习与成长的困难。
最让“玉米姐姐”感动的是,一个名叫卢开圣的孩子在下乡不久后便因玉米姐姐生动有趣的课堂而对她“心生爱意”,几乎每天都亲自写“情书”送给她。一旦见不到“玉米姐姐”,他就会心不在焉,询问每一个下乡的队员“玉米姐姐”在哪里。甚至在他发高烧的时候,也要坚持来学校找“玉米姐姐”,这让她感动万分。
镜头二:造爆竹纸,你见过没?
这个夏天,参加“三下乡”活动的林同学亲眼看到了造爆竹纸全过程!林同学兴奋地说:“我觉得很神奇!面前所有鲜红的爆竹纸都是用犀牛镇特产的竹子做成的,他们至今还是沿用最古老的造纸方法。经过磨碎竹渣、过滤、染色、裁剪等多个工序,一堆堆黑黑的竹渣就会摇身一变成满架子的爆竹纸。
亲眼见证爆竹纸制作的全过程
“我感觉亲眼看到了古人是怎样造纸的。这次参观真的令我大开眼界!”林同学还介绍到,由于这种原生态的造纸方法会造成比较大的污染,当地人自觉地建造了一个污水处理池,层层过滤废水,最后才把水排到河涌。这种环保意识给林同学很大的触动。
学习篇:学术之旅,苦中作乐
常言道“学海无涯苦作舟”,真正的做学问并非闲坐空调房、挠挠脑袋、涂涂写写就能成事。学习这条道路漫长而艰难,充满疲惫、艰苦等各种苦涩。
上述是大三王同学的感想,和大多数同学不同,她的暑假并非用来旅游、三下乡、兼职,而是用来进行学术调查。她告诉记者,大学生涯已经驶向第三个年头,但扪心自问,自己并未获得真正的大学生应具备的探索冲动、思考的能力以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所以她认为在暑假进行一次学术上的实践活动很有意义。
即使是学术实践,过程也非一帆风顺,可以说是一波三折。王同学的任务——都江堰市各城镇方言调查,需要收集到该市17个镇、2个乡当地原住居民的自然发音资料,然后对这些语料进行分析思考,用方言地理学的方法进行主题研究。要录到纯正的当地口音,就要跑到各个乡镇去。王同学一口气向记者介绍了选择录音人的十项条件,方言调查条件之多,也让记者初次领教学术调查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实际操作的难度。
采访对象寻找和采访过程都有着不同的困难
在19个乡镇间穿梭,王同学有时在路边随便一坐就和老人们聊起来;有时偷偷摸摸地深入农民家里,寻找好心的录音人;有时进到大雨初霁的山里,需要极有耐心地一步步在泥泞上挪行。
用王同学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次“市内全方位旅游”。然而,如此种种在记者听来,没有很多旅游的轻松自在,倒是多了几分艰辛与疲惫。正是这种轻松面对和苦中作乐的心态使她在调查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价值,而这正是“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乐趣。
旅游篇: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感受差异
镜头一:“青海,让我感觉自己没有不幸福的理由”
张同学在这个夏天与朋友去了青海。两个女生独自背着行囊游历祖国的西北高原,用脚步丈量广袤无垠的草原,用眼睛记录不一样的高原生活。“去了青海,让我觉得没有理由不幸福。”当记者问她最大的收获时,她脱口而出。
“青海在青藏高原上,那里干燥、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资源短缺、条件相对恶劣,没有大都市的高楼大厦、没有灯红酒绿、没有繁华夜景,有的是海天相连的纯净湖泊、黄灿灿一片的油菜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牧民与村民、黝黑皮肤下一颗颗淳朴善良的心。青海不繁华,可人们觉得很富足。大家爱惜自然,珍惜资源。不像我们总是欲望太多,要求太多,心太重太累。”张同学娓娓道来。
那片花海牢牢印在心中
张同学指出许多人对青海有一定的误解,比如说很多人觉得青海人不洗澡,但并非如此,他们只是不天天洗而已。这是因为青海比较凉快,湿度低,不出什么汗,再加上水资源缺乏,不能天天洗。
“这次出去旅行的经历让我觉得成长了不少。不再是衣来伸手的小孩,而是自立自主的大学生。我和同学一起设计线路、订旅馆、坐火车甚至还在西安转火车。”张同学高兴地说:“青海的旅行让我变得更懂得珍惜,也成长了。”
镜头二:玩转世博
“世博不应该仅仅是展示国家强大盛景的平台,更应该是与世界规则与制度接轨的良好契机。”
邓同学暑假去上海参观了世博园。“世博园里,很多展馆都很漂亮,有的充满动感,利用光影制造出梦幻的氛围,而像加拿大馆、芬兰馆就以白色为主,给人以宁静的感觉。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泰国馆,4D电影让观看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一个网球打过来的时候,好像真的打到自己了。”邓同学兴奋地回忆道。“美国馆也很不错,虽然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国,但场馆里却没有大力渲染其强大,而是向观众展示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美国馆里,我还遇到一位学说汉语的老外。同样,地球馆里通过视频、模型等方式向游客展示一幅未来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蓝图。”
夏天因游世博而更精彩
此外,世博园里充分体现了“低碳世博”的口号,卫生间里的手纸是由废弃的牛奶盒加工而成,很多展馆里的空调都是采用非电技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邓同学向记者介绍说,虽然在很多展馆外排了很久的队,但两边都有喷雾等降温措施,并没有感到特别炎热。
后记:采访过程中,被访者各自道出自己不同的暑假,不一样的暑假,却有着同样的精彩。除此之外,我们更有部分同学或一心饱读诗书、自我升华,或周游列国,或到国外做艾滋病关怀志愿者,也有的奋战在雅思、托福、GRE的战场上,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一一采访。其实,一个充实的暑假并不一定在于自己走过的地方有多少,也不一定在于看过的书有多少,重要的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如何认清自己的长短,认真规划好学习生涯。过程,我们谓之为奋斗和青春,这也是值得我们记录的。
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永不停歇的行走中,始终流动着一份纯真的渴望。青春之所以永恒,正在于它有血有肉的过程中,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于是,美丽因生命而存在,青春因美丽而永恒。也许,年轻时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会被时光的风沙渐渐打磨,但却不会磨灭。记录这个夏天,记录我们的生命。这个夏天,我们不只有汗水。
专题策划:记者 温志斌
专题采写:记者 王婷婷 熊英 张宏明 陈小雯 张刘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