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毕业季 > 正文

【毕业季】带上一颗艺术心去毕业

文字:潘卓盈 林小玲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叶燕婷 卢娜 发布时间:2018-06-21 点击数: 分享至:

艺术,这个词语被说出口的那一刻,仿佛它就自然地就与我们平常的生活拉开了距离。但是,艺术从来就不是少数人的乐趣,让我们深入即将毕业的广外艺术团人中,与他们踏进那一趟充盈着笑靥、泪滴、汗珠的独一无二“回忆号”列车,共同分享艺术在大学四年间是如何给予他们以熏陶,助他们成长为带有“艺术”印记的独特广外人。

礼仪队杨惠婷: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微笑

礼仪队,映入大多数人脑海中的,可能是在学校有大型活动时穿着典雅大气的礼服微笑着端站在一旁的“小姐姐”们。礼仪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礼仪队日常训练所付出的努力却蕴含着想不到的严谨与专业。

礼仪队的杨惠婷介绍说:“礼仪队的训练主要包括形体与妆容。”每一次有任务时,礼仪队员们脸上精致的妆容与发型都是在培训中由有经验的学姐手把手教会的。但最关键的是形体,包括站姿与走姿两方面,平常训练站姿时会让大家穿高跟鞋站丁字步,在小腿中夹一本薄薄的书,由此让队员形成肌肉记忆。走姿的训练则是让全部队员围成一个大圈走步,只有走到标准才会停下,因此圈也会越缩越小。最基础的笑容训练则是让队员面对面微笑,不仅是嘴角的弧度,眼中的笑意也是需要把握的。


杨惠婷和其他队员

杨惠婷还担任着礼仪队管理者的身份,在任职的过程中,杨惠婷体会到了管理层的诸多不易。广外五十周年校庆,一周大约有十二场大型活动,几乎每场都需要礼仪。礼仪队需要提前一个月开始筹备,活动开始前,需要收集每一位礼仪的上课时间与休闲时间进行排班。但她面临的第一场晚会就是需要多达四十名礼仪参与的校友晚会。“这恐怕是广外历史上需要最多礼仪的活动了吧。”面对如此大的需求量和礼仪队里有限的成员,她必须在完成礼仪任务和协调成员们学习时间里作出平衡。虽然这次的任务对她来说非常艰巨,但最终她还是完成了任务。她笑着回忆起自己策划这场活动的点滴。这场晚会需要彩排三次,每次都是一整天,一天下来大家都身心俱疲。但杨惠婷认为这是一个她成长途中独特的关键点:“校庆的一周,每天要处理十二个微信群的信息,可以说是一个星期没有安心睡着的。这个星期过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为我之后担任正队长积累了很多经验。”

“礼仪队占了我大学中四分之三的时光,可以说是对我影响很大了。首先作为队长,我需要有领导力,而且是刚柔并济的领导力。做礼仪需要在活动场面出现不可预料状况时都机灵应变,而且要保持微笑。所以我相信有了这些经验,未来不管我遇到了什么问题,我都会有面对的勇气。”临近毕业,回忆起在礼仪队的点点滴滴,见证不同阶段的成长,这些话语承载着她对礼仪队的无限热爱与种种抹不去的情感。

司仪队长黎均:把生活的点滴带上舞台

那个在舞台上镇定自若,表达流畅清晰,通过饱满的声音,动情的声线,优雅的举止,将一个个节目圆满地串接起来的人,就是司仪队队长黎均。这样一位极具风采的人物,回想起大一到大四在司仪队的一路成长,他颇有感慨。艺术团源源不断的主持机会、与司仪队的朋友之间的相互学习,担任主持大赛的评委的经历等等都让他在舞台上的主持更加流畅自如,不再畏手畏脚。


黎钧在舞台上

黎钧坦言自己在司仪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在写司仪稿时的遣词造句。由于要考虑到场目之间的衔接和观众的反应,黎均必须要对司仪稿的语言进行把控,既要做到语言流畅自然,也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时候写得真的是挺头疼的,这时候就会让搭档来多提意见,相互指正。”他还特意向我们展示了他大一时候的司仪稿中非常尬的一段——“朋友们,表演赞不赞(赞!)古诗一首够不够?(不够)好!再来一首!”因为要写司仪稿的缘故,他会更加留意生活中的小细节,更加关注时事热点,希望把这些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融入到司仪稿中,调动观众的情绪。中文系各类专业课也在遣词造句方面给了他很大的帮助,现在他写稿的能力有了很好的提升,写出来的稿子也比以前更成熟了。就像前不久的毕业晚会,他就结合了周杰伦的新歌——“大学四年,一晃而过,那个唱着‘为你翘课的那一天’的杰伦也陪着我们一起长大了,开始反思“为什么不好好读书,没考上和你同样的大学”。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中文学院的大男孩们带来的《等你下课》!”如此行云流水的起承转接让他获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

谈起大一时青涩的自己,黎均不禁笑起来,“我并不是通过正规面试进的司仪队,而是在一次班级话剧表演中,我是旁白,在彩排过程中,当时的队长和副队长觉得我的声音条件比较好,于是我就在骑驴找马的过程中成为一名主持人。”因为这个机缘,他对司仪队充满感激,言语中多次提及司仪队给予他的机遇,使得他逐渐成长。他说:“司仪队的确培养了自己的‘艺术心’,圆了自己的一个梦。”

合唱团刘蕙铭:只要我开口唱歌或弹奏,就是在跟艺术沟通

“为什么加入了合唱团?”

“当然是因为一直以来都热爱音乐啊!”合唱团的老成员刘蕙铭不假思索地回答,“在合唱团里只要开口歌唱或是按下琴键,就是在跟艺术沟通了。在怎么呈现最美的音乐这一问题面前,大家都会异常齐心地向同一个目标努力。”都说音乐是沟通心灵的桥梁,而合唱这一形式不只在于音乐与人的沟通,它独有的集体特色需要高、中、低音各个声部间和合作沟通,需要同一个声部中每个人所唱音色、节奏、韵律的磨合与融洽。在合唱团中,大家以音乐为纽带,在处理声部和训练唱法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很好的朋友。刘蕙铭曾经得到女低声部的部长师姐很多的指点,师姐毕业以后也继续和合唱团的成员们保持联系,仍然关注着合唱团的发展。在刘蕙铭毕业那天,她还专门回来跟合唱的成员相聚。


刘蕙铭与队员在比赛结束后合影

合唱团除了带来欢声笑语外,也给刘蕙铭带来了不少挑战。“当比赛来临的时候,真的是忙到晕。”由于合唱队分在南北两校训练,也免不了每周多次南北两校来回的跋涉。通常,考试要背的文章以及各种学习资料是在繁忙的训练中的来回南北校车上背下来的,“那绝对是我大学效率最高的一段时间。”她眼中带笑。比赛期间她曾经有试过一周不同时段往返共五次的疯狂经历,一下车,需要马上赶到训练场地,站着将表演曲目一首歌一首歌地抠细节。但是当真正表演的那天,站在聚光灯下听着观众如潮水般的掌声,她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段在合唱团的经历并不会被时间淡化,反而,它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刘蕙铭未来将要去国外留学,因此当初在合唱团所唱过的中国作品也得以有机会在国外与热爱艺术的小伙伴们分享交流。“我还会继续参加研究生院校的合唱团或者管乐团,还会尽己所能挤时间练琴。”在未来的道路上,音乐一定会一直作为一种精神寄托陪伴着刘蕙铭。

“现在已经开始怀念那段不用担心未来就业或学术研究的日子,可以安安心心享受一起唱歌的时光。但无论身在何方,都愿有音乐相伴,方能四海为家。”刘蕙铭感触地说道。即便将要离别,那些情感、回忆总是难以抹去的,它们会在刘蕙铭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慢慢发光。

校舞蹈队吴佳铭:旋转、跳跃,我不停歇

“面对那么多的社团可以选择,我还是想掌握一门技能,关于学生会这些,高中就已经尝试过了,并且高中就有接触舞蹈,所以大学我就决定把舞蹈作为专心培养的一项爱好。”舞队老成员吴佳铭当初的选择明显是经过权衡与思考的,他想要切实地掌握一门技能,而且他也确实在舞队期间疯狂练舞。每个星期固定的排练时间让他在时间分配上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吴佳铭表示每次做好了都成就感满满。

校舞队一般是以跳现当代舞,民族舞,古典舞为主,而训练的基本内容基本是成品舞蹈的排练,基本功练习,一些舞蹈组合,还有选修课会有的考核内容。光是基本功的练习就包括了压腿,踢腿,甩腰,踩小胯等,日复一日在镜子前重复训练,看起来可能烦闷无聊,但对于热爱舞蹈的吴佳铭来说,追求更好的那一次,一次次的训练能够让他更接近心中所喜。

一次“风之舞”大赛,吴佳铭代表学院进行评比校园舞蹈之星的竞争。那时候,除了群舞排练,每天回去还要随机放歌,面对不同类型的歌曲,听到10秒后马上发挥。“那段时间感觉自己进步神速。最后拿到了舞蹈之星的时候,台下队友都在为我欢呼,那一刻觉得一切努力都很值得。”吴佳铭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仿佛有星星。


吴佳铭上台领奖

谈起大一到大四的变化,吴佳铭笑了起来:“以前每次简历特长一栏都不知道写什么,如今稍稍有底气地写舞蹈两个字,自信了不少”。大一到大四,不仅是吴佳铭一个人的成长,也是整个舞队的成长。舞队越来越庞大,实力也越来越强,作为一个毕业的师兄,他脸上写满开心和骄傲,“想起大学的过去,基本等同于舞队的时光。”吴佳铭表示很怀念在舞队的时光,在舞队,有他辛苦训练时滴落的汗水与泪水,也有他获得荣誉时的欣喜与感动,这些美好的回忆而今都在时光的入海口化成一只只小小的纸船,希望它们有一天能飘进他的梦乡,重温那段倾城时光。

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情感、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对于已毕业的艺术团的师兄师姐们来说, 葆有一颗“艺术心”或许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即使进入工作,他们也会因着这四年在艺术团的成长,对艺术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加深刻的体悟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