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周五特稿 > 正文

【周五特稿】卧谈会——大学宿舍的必修课

文字:北校校园组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1900-01-01 点击数:

 

本网讯  在《中国青年报》与新浪网联合开展的“大学生最喜欢的校园交流方式”调查中,“卧谈会”以37.5%的获选率独占鳌头,甚至超过了朋友私聊、集体活动和在BBS上灌水。床头的“闲言碎语”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大学生们又都在睡前聊些什么?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卧谈”功能逐个数

 

功能一  方言速成班

 

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一个宿舍南腔北调并存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宿舍里的卧谈会自然成了学习各地方言的绝佳机会。

 

住在6栋的林同学介绍了她们的卧谈会。从南校区搬来北校区,从4人套间换成6人套间,宿舍成员被迫进行了一次重组。跟新舍友人住在一起,要重新熟识、磨合,感觉好像回到了大一的时候。“搬宿舍的好处就是又多学了几个地方的方言。”这位同学骄傲地说。晚上熄灯后,方言速成班就开课了。一般是学员提出一个词,然后由作为教员的舍友进行带读。就这样一个一个单字地学,突然有一天会有一个大胆的舍友自以为是地连词成句,经常闹出很多笑话。“加上在以前宿舍里学的,现在我们已经会说广州话,镇江话,潮汕话,客家话,石歧话,化州话一共六个版本的‘我饿了’”。

 

这位同学表示,学讲方言最初是因为好玩,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很多笑料,爆笑程度是可达让人窒息的十级。她举例说,由于发音不准的缘故,一个舍友经常把电视剧《孝庄秘史》说成“孝庄鼻屎”,好长一段时间都被作为笑柄。说累了,笑累了,昏昏沉沉地很容易就睡着了。“笑着入睡,做的梦也是甜的。”

 

功能二  时事论坛

 

别以为卧谈会的功能只限于聊八卦和宣泄个人情感,原来不管男生女生,国内外大小事件,都能让人直抒胸臆,畅谈至凌晨三、四点还是欲罢不能。

 

女生们在论及国家大事时,偏爱倾听同伴的意见。因为不同的人的观点折射出来的光芒,对自己将来为人处事不无裨益。而男生们,则要到“非常时期”,才会把某些事件摆上卧谈会。例如世界杯期间,或者最近台湾频频掀起“倒扁狂潮”的时候,大家还是会在睡觉前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十一栋的王同学透露:“世界杯打响的那阵子,弟兄们熬夜看球还嫌不过瘾,进了被窝还要当一回足球评论员。非把三十二支队伍都评一番才肯睡觉。”

 

有足球评论员,当然也有时事分析家,十二栋的小李说道:“我们寝室的同学比较关心政治,遇到重大事情,都会在睡觉前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感觉也挺好的。”

 

功能三  “异性”聊吧

 

根据新浪网一项大学生卧谈会调查显示,卧谈会最喜欢论及的话题中,“异性”话题高居榜首。

 

异性——永恒的话题
  
  女生宿舍卧谈会讨论起异性时,除了会聊到舍友的男朋友外,更多的是围绕“帅哥”这个词。说到激动处,尖叫声此起彼伏。某宿舍曾流传过一个笑话:某次卧谈会一下铺的女生宣称在清雅园总能见到一个栗子色头发的大眼俊男,隔天全宿舍的女生都到清雅园吃饭去了。

 

男生们“消灭”了一包花生,几瓶啤酒之后,意犹未尽,就会把睡意抛到脑后,大伙儿肝胆相照地聊个痛快。十三栋的小黄告诉记者,平时聊的话题最多集中在异性上,有时候就“班里哪个女生最漂亮”都要争得面红耳赤。黑漆漆一片,谁也看不见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会有保留。而八栋的陈同学则说,刚上学的时候对班上的一名女生有好感,“卧谈会”上,室友知道后,为他出谋划策。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抱得美人归”。

 

功能四  言鬼沙龙

 

熄灯后,伸手不见五指,正是讲鬼怪故事的好时机,许多宿舍更是热衷于此道。一个住3栋的女生说,她们宿舍通常是一个人在说,其余的人都围着她在听。虽然自己很害怕,但看到其他人一副大无畏的表情,也只好跟着硬着头皮听下去。有时候晚上一个人出去或者睡觉的时候,看着黑乎乎的天,就会回想起舍友说过的鬼故事,担心遇到鬼。

         

 信任理解——卧谈会的成功基石

 

卧谈会虽然在大学宿舍里流行,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其持欢迎态度。住在8栋的Y同学说,以前他们在卧谈会上是毫无保留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情感无所不谈。可是自从发生了有舍友把宿舍里的秘密透露出去的事情后,大家聊天时都有所保留了。有些事情不敢拿在全宿舍人面前说,晚上就算聊天也不过说些无聊或无关痛痒的事,久而久之就干脆不说话了,做完了自己的事情就上床睡觉。

 

“一个宿舍的人关起门来说什么都可以,就像在家里一样放松”,他说,“卧谈会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没有信任,就开不成真正意义上的卧谈会。这种信任是在各成员长期的细心呵护下形成的,也正因为舍友之间有这种信任的存在,才敢于把自己的事情拿出来让大家说。郁闷时情绪可以得到释放,迷茫时可以得到众兄弟的指点,这大概就是卧谈会最实在的效用吧。

 

还有人认为,合理的作息安排关系着个人身心健康,“卧谈会”使部分同学难以入眠,容易引起宿舍成员间的纠纷。一位同学告诉记者,因为宿舍里有两个同学热衷于搞‘卧谈会’,有时候到凌晨一点多还在聊,他已经向辅导员申请调换宿舍了。同学之间原本就需要互相理解,只有理解与宽容才能创造出和谐的卧谈环境。

 

老师们当年的“卧谈会”

 

“卧谈会”作为宿舍的保留节目,其聊天的主题不仅见证了历届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折射出了大时代变迁的足迹。那么老师们在他们的大学岁月里,又与“睡在上铺的兄弟(姐妹)”共同关注着什么呢?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几名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师。

 

70年代:只搞学术交流,不聊风花雪月

 

英文学院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当时国家刚恢复高考,好多人经历了十年浩劫辛苦地考入大学,所以就出现了同一级的同学相差近十岁的情况。“卧谈会”自然没有今天那么壮观。至于“开会”的内容则多集中在学习或者有关于政治的问题上。

 

从他那里,记者还获悉,当时谈恋爱还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绝对没有人好意思在宿舍里谈论异性,就算有女朋友或是男朋友,保密工作也是做得相当周全。一旦被人发现,自己也不会轻易承认。

 

80年代:诗歌朗诵会

 

面对改革开放的浪潮,80年代的大学生思维更加活跃,爱好更为广泛。他们热衷于哲学、迷恋诗歌,一位老师笑谈,“当时的‘卧谈会’常常变成‘诗歌朗诵会’,另外大家还谈尼采,谈萨特,现在回想趣味无穷。”

 

另外,各式八卦可也开始成为 “卧谈会”的中心话题。 “当时寝室里有个姐妹很漂亮,男朋友换了好几任,每次我们帮她评比男友就够打发几个‘卧谈会’了。”

 

 90年代:多元化的话题

 

九十年代的大学生,课业有所减轻,课余生活也丰富,自然而然,卧谈也越发兴盛起来。“晚上熄灯后黑乎乎的,还能干什么?卧谈呗。”九十年代初上大学的一位老师说,那时卧谈的话题就是聊聊考试、或者学学广东话啊什么的,没什么大不了,“但那时的事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是大学生活里最值得回忆的事情之一。”

 

而到了九十年代末,卧谈会就已经跟现在的情况差不多,大胆聊,无所忌讳。当被问到卧谈会的话题时,一位九十年代末上大学的老师高兴地说,就跟现在差不多啊,聊聊帅哥聊聊八卦啊,而且会像现在那样,常常聊得兴起,不知不觉就会过了时间。

 

专家有话说

 

针对“卧谈会”这一现象,记者采访了心理咨询室负责人、心理学硕士黄红清老师。她说,当人在黑暗中,彼此看不见对方的时候,精神会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彼此间的心理戒备会降低,一些平时积累在心中急于倾诉的东西则更容易在卧谈会中表达出来。而卧谈会是大学生人群中存在的一种比较特殊的交流方式,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宿舍气氛。但当卧谈会的话题局限于部分人或者是仅仅是部分人群的感情倾诉和交流的时候,这种交流互动方式便失去了预期的效果,这就会对其他人造成影响,从而引起宿舍成员之间的分歧。

 

她还告诉记者,卧谈会次数频繁的宿舍,成员间的关系相对于卧谈会次数较少的宿舍更融洽,但这并不是绝对而言,因为卧谈会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作息时间的差异,感兴趣话题的范围,和对话题的参与程度。此外,宿舍成员间的性格差异并不是影响卧谈会的最主要原因,因为有时候这种差异更容易形成互补。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于共同话题的感知能力的加强使得个人在选择卧谈会的话题时会出现更多的顾虑,由于个人阅历的增加,处理问题的方式逐渐成熟,对于个人空间的追求被放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与人分享的欲望减弱,这就使卧谈会形成了一个从有到无的趋势。

 

老师同时还建议:“卧谈会应该真正成为宿舍全员参与的互动交流方式,促进宿舍间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

 

 

 

卧谈会是自由的天堂,没有舆论的关注,没有教条的束缚,没有规范的约束,你可以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你是否赞成卧谈会的存在,无可否认的,卧谈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一定会有。只要有校园,有学生,有黑夜,卧谈就不会消失。 

 

 

  文字:李超、何晓月、林雨荷、傅卓凡、李佩晶、吕姗姗、冯美怡、席丽 实习记者:肖燕雪、潘巧玲、任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