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熟悉而又陌生的同学,是对于知识的共同追求,使他们走到了一起,走进了广外。学生饭堂留下了他们匆匆的身影,二教草坪留下了他们琅琅的书声;他们挑灯夜战于图书馆、自习室,积极投身于校园活动。他们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使我们的校园更加色彩斑斓——他们就是继续教育(公开)学院和国际学院的同学们。 也许我们对他们的了解还太少,也许还会对他们存有误解,使得他们产生了不平衡感,下面还是让我们走近他们、解读他们、理解他们吧。
来自他们的声音:同在广外大的蓝天下,让我们和谐相处
“感觉有些不平等”是这三个学院学生,特别是继教、公开学院部分学生的感受。
钟同学是继教05届的学生,他觉得广外很优秀,但是平时所遇到的不平等待遇总让他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个地方。钟同学还说起去年他刚刚来广外时想进入学校某社团的经历。一开始,社团负责人得知他会萨克管,便觉得很满意,但是当钟同学说他是继教的学生时,那个负责人脸上就立即露出了不耐烦的表情。面对这样的情形,钟同学很受打击,立刻背起萨克管离开了。钟同学还告诉记者,平常即使去打篮球、打乒乓球认识一些本科生,但是一听到他是继教的学生,他总能感觉到他们的热情忽然就降低了,这样的气氛让他很难受,所以现在的他已经很少跟本科生一起玩,有的话也只是找自己学院几个比较熟悉同学。
李同学就读于公开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他说,虽然他很喜欢学校里的生活,但是他发觉自己很难融入到整个校园中去,本科生好像都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他也曾尝试去认识多一点不同学院的朋友,但他觉得某些本科生对公开学院的同学有些误解,“无可否认我们学院中有一部分人没有心思学习,但是又哪一个学院没有这样的一些少数分子呢?”李同学告诉记者,他也认识很多学习态度很端正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的付出绝对不会比本科生少。李同学觉得一个好的大学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思想,正如北大的“兼容并包”。学校应为这些不同的思想提供一个沟通平台,学生和学生的交流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一方凌驾于一方的对话方式。
而国际学院相对于以上两个学院显得有些特殊,有些同学确实觉得他们身上存有不公平待遇,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他们与本科生没有什么区别。冼同学是国际学院大二的一名学生,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无法与本科生一样公平获得家教等工作机会。她说:“我也是大学生,很想通过这些活动得到锻炼,获得经验。”同时,她也提到一些本科生对他们并不是那么友好,“大家都是抱着美好的愿望来到这个学校,都希望能够学到知识。我们在这种环境下,所承受的压力往往大于本科大一大二的学生。”最后,她还抱怨图书馆的借书册数少于本科生,这点让她很不能理解。但是,同在一个学院的梁同学告诉记者:“我觉得国际学院与其他学院的本科生没有什么区别啊,我们一样可以参加学校的社团和机构,享受完全一致的待遇。”
来自本科生的声音:和谐而又不同的大家庭
在大多数本科生的眼中,继教(公开)、国际学院与广外的其它本科学院应该是和谐而又不同的群体。国际学院还算是广外大的一个学院,而对继教、公开学院的学生的情况不大清楚。
接受记者采访的大部分同学表示,他们并不是很了解这三个学院的同学,平时也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工管学院大四女生谢同学坦言:“我对继教、公开学院和国际学院的学生知之甚少,特别是继教、公开学院的同学给我的唯一印象就是他们身上佩戴的胸卡。”英文学院大四女生许同学认为,本科生对这三个学院的同学存在某些偏见:“很多人可能觉得他们的生活比较松散,而且他们本身也不属于‘正规军\。”然而,一些本科同学的看法是一回事。记者了解到,学校的做法并没有分彼此,学校在这几个学院按本科管理的办法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党团学群团体、辅导员队伍等,部分学生的认识是不准确也不全面的。
我们在同一片天空下
就读于西语学院的赵同学认为,三个学院中的大部分学生来广外的目的都是求学。另外,很多继教、公开学院的同学已经参加工作,所以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关注学校的事情或参与到学校的正常活动中来。同时,他也表示如果有机会,还是愿意去了解这个群体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的。“只有通过交流才能消除误会,毕竟两个不同生活圈里的人看待彼此都会有误差和偏见。”
也有一部分同学对待这三个学院学生的态度是积极的。读4+1法学的马同学告诉记者,她感觉继教、公开学院的学生学习都很勤奋,平时在饭堂里都可以听见她们高声练日语,“我还在运动场上认识了一些继教学院的学生,觉得他们是一群活泼、开朗、外向的同学。我并没有听他们提起过受到不公平待遇,所以我觉得他们跟其他学院的学生一样都享有同等的待遇。”而更多的同学则表示,既然大家都在同一个学校学习,那么大家都应该享有同等的学习机会。
成材之路,我选择
虽然这三个学院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受到的压力远远大于本科生,但他们中的大部分正以崭新的姿态、平和的心境演绎着自己的大学生活。
继续教育学院夏同学告诉记者,她很喜欢广外的生活和美丽的校园。因为就读广外之前已经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所以她知道自己应该学些什么。同时,夏同学也深有感慨地提到继续教育学院有很多学习认真、甚至可以说拼命的学生。“以前宿舍就有一个舍友,每天自习至凌晨一点。”在舍友的影响下,夏同学学习也很努力。“无论如何,别辜负了这段美好的时光”。 另外一个蔡同学也表示:“我们是来这里学习的,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同时我们自己也要证明给人家看我们是行的,靠自己来改变一些人的看法。”
深夜,继教学院教学楼依然灯火通明
公开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李同学在就读于广外之前曾在深圳一家外企工作,公司的很多文件都是英文的,他有些吃不透,经常要叫别人帮忙翻译。他觉得这样不是办法,还不如趁现在年轻多学点英语,好在他有一颗不服输的心,来到了广外。现在他整天都泡在图书馆里,同时还请了一个商英学院的学生为他辅导英语。
有着共同的追求
国际学院大二的林同学平时很少能参加学校活动,因为自从大一一进校门,他就要以最快的速度适应这里的全英教学和国外教学模式,并且要在1年半之内通过雅思,以优异的专业课程成绩拿到国外大学的学士学位。“我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我来广外的目的就是读书。”
来自校方的声音:打好基础,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努力成材
记者最后采访了学校的相关部门,他们均表示,大学生要走自己的路,活出自我。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校党委副书记许国彬谈到:“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或者继续教育,它们都只是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其最终目的都是将学生培养成材,大学奉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对于三个学院的部分学生所遇到的不愉快经历,许国彬认为:“大家同在一个校园里,都希望得到应有的权利,但确实因为经费和政策的限制,所有同学都享受完全一致的权利是有所困难的。比如同样付出几年的努力,获得的证书就不一样。但是,三个学院的同学可以更加独立地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例如,可以开办自己的社团,并且可以与学校其他社团互相往来,互相学习,形成既合作又独立的局面。”同时,他也勉励三个学院的同学:“不要过多地考虑自己的身份,应自己走自己的路。”最后,他说:“所有的学生都是广外大的学生,希望大家能够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国际学院院长陈林汉表示:“国际学院的学生虽然在学习基础上与本科生有一段距离,但他们有自己的优点,比如,为人处世方面都很有礼貌,他们应该以自己的努力去证明自己。”国际学院的辅导员林茂辉老师告诉记者:“许多学生因为家里有条件,有出国梦才来到国际学院,这些同学在高中时成绩良好,基础比较扎实,因为高考失利而未能进入理想学校。而国际学院对他们而言则是一种快捷的求学之路。同时,我们学院也会尽量组织同学参加各类活动,比如学生会、新闻社、各类比赛,营造一个优良的学院文化氛围等等。此外,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模拟市场和英语演讲比赛,以最大程度让学生享受精彩的大学生活。”
继续教育(公开)学院副院长陈开举鼓励同学说:“学生要走自己的路,活出自我,对别人的看法不要太在意。我们鼓励学生学习别人长处,善意交流。”同时,他也告诉记者:“我们学院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存有被忽视的心理,主要表现在对教学硬件和生活设施的不满。”
对此,学生处副处长李和民透露了其中的原委。
l 为什么学费那么贵?
从教育成本的分担上看,本科生(除个别特殊专业外)一年学费为4730元人民币,但这只占一个学生培养经费的20%左右,另外80%由国家和学校承担。而其他三个学院学生属于普通高校计划外招生,包括自学考试学生、培训进修生及与国外大学校际合作办学学生,国家没有任何拨款,所以所有的培养经费完全由他们自己支付。
l 为什么不能参加勤工助学?
学校每年从本科生学费中按一定比例划出经费,作为勤工助学专项经费,而其他三个学院的学生没有经费划出,所以他们暂不能享受这方面的待遇。此外,他们的限制仅仅局限于勤工助学中心部门,但他们可以凭自己特长参加勤工助学各下属实体。(注:勤工助学中心部门指行政部、信息部、学生兼职中心等职能部门;各下属实体指云山书屋、云山咖啡屋、云山健身室等实体。)
l 为什么教室和宿舍都在学校边缘?
国家投资的教学设施目前尚不能完全满足国家计划内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据了解,学校是没有为继教、公开学院的学生安排住宿的。而且学校原有的硬件设施本来就很紧张。但是学校还是充分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校内宿舍如在某段时间出现空余,有关部门也会安排继教、公开学院的学生入住。
据悉,三学院在教学和生活方面与本科生相对独立。 “继教、公开学院虽然也是我们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纳入普通本科教育体系,而且相对于本科教育其功能和管理更加独立,所以教学生活管理主要以学院为主。” 李和民说。
熟悉的地方
同时,李和民认为学校的限制主要在某些硬件方面,其他硬件,如图书馆、体育场、校园等,以及所有的软环境,如校园文化、学术讲座、学习氛围等,完全可以与本科生共享。这一点,在图书馆副馆长谢建国处也得到了证实:“确实由于经费和政策的问题,国际学院学生的借书册数少于本科生。同时,考虑到公开、继教学生有比较大的流动性,所以暂时不考虑开放他们借书,但是,公开学院已筹建了自己的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将会予与指导与帮助。另一方面,目前图书馆的其他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都可以共享,譬如,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等。”
李和民也谈到了对这三个学院同学存在不平衡感的看法。“对于继教、公开学院学生,虽然他们学习的能力、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当,但由于很多同学都有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这会使他们学习的针对性更强,学习的效果更好。而对于国际学院的学生,可能他们在高考中发挥不够理想,但千万不可气馁,因为一个人的成材之路是多样的。国际学院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成材捷径。另外,要加强自我调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在得知我们记者所策划的专题后,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徐真华高度重视。“我校历来奉行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他指出,“通过高考成绩划分几条录取线,然后区分不同的教育类别和模式,这是我国目前通行的搞法,目前的考试方式,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显示同学们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一些同学考试发挥得不理想,这些人也有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同时我们也担当着对他们进行高等教育的责任。”他指出,目前中国的教育改革还在进行中,无论何种模式,成才之路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类别的学生都是我们广外的学生。“作为校长我心中并没有区别彼此,手心手背都是肉”,徐真华动情地说,“如果有区别的话,也不是我们刻意设置的,我们尽可能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让所有同学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我们的积极做法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作为广外大的学子,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了一个共同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求,我们走到了一起,这是一种缘分,更是一次机会。在大学中不断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使校园生活更加五彩斑斓。
策划:校园组
执行:李墨、陈一玙、陈军、杨琦、傅卓凡、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