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周五特稿 > 正文

【周五特稿】隧道,谁能让你不再寂寞

文字:第二小组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1900-01-01 点击数: 分享至:

 

本网讯  南校区隧道是连接教学区与生活区的安全通道,建成后使用率一直不高,日前,记者随机调查了100位同学。结果如下:

 

 

 

 
是什么让我们绕隧道而行?

 

广外隧道自2005年投入使用至今,仍旧“人烟稀少”。每到放学高峰期,校道拥挤不堪,而走隧道的人却寥寥无几,原因何在?在记者采访的多位同学中,给出的答案几乎是一致的:

 

走隧道费时

 

新闻学院小张告诉记者,由于自己早上起床晚,去上课时走隧道会花费较多时间,“走隧道就会迟到了”,他说。因此,他很少走隧道。“没有这个习惯,而且走隧道不见得更方便。”

 

怕大风怕晒

 

经贸学院的小李表示,冬天走隧道时风会特别大,感觉更寒冷,“隧道没有人气,还是地面的校道好。”而另一位女生则说,走隧道看似可以遮挡阳光,但是出隧道的时候“晒得更加厉害”,因此,即使是大热天也不会选择走隧道。

 

 

不安全

 

晚上下课时,记者采访了多位回宿舍的同学,他们都表示,夜晚隧道虽然有灯,但就是觉得“不大安全”,“隧道里面有些地方很暗,一个人就不敢走了,又不知道隧道里面监控系统有没有开着。”

 
其他高校:天桥冷清隧道热

 

314号下午,记者来到了中大运动场外的天桥,它横跨中环路,连接着教学区和生活区,栏杆被鲜花装饰得很漂亮,然而上面的行人却屈指可数。一位匆匆赶往运动场的同学告诉记者,“我们一般都不会走天桥,很费时间,又不顺路。”

另外,其他舍天桥走斑马线的同学也普遍认为没必要走天桥,马路上车辆不多,走斑马线也很安全;并且中大交通协管组最近出台了一项措施:由勤工助学处学生助理在上学高峰期负责监督来往同学走人行道。因此,不管是处于方便还是安全的角度,同学们都很少选择走天桥。

 

“还是人行道比较方便!”

 

       15日下午五点,记者站在广中医天桥上,看见从教学区走来的同学大都直接穿过公路到生活区,偶有几对情侣从天桥走过。“静候”了10多分钟,好不容易才“守到”两个走天桥的女生。问及她们的天桥多不多同学走,她俩摇着头说,“走天桥很费劲啊,而且路程更多,走直道更快,所以很少人会选择走天桥”,“我们不把它当作路了,而是把它当作观光台,站在这里,能看到左右两边的运动场,我们经常在这里看球赛,还有就是看风景。”

 

      另一位广中医同学认为,天桥不是很有用,夏天要顶着烈日走,冬天走在上面被冷风刮。她还笑着说,“我觉得你们广外的隧道更好啊,可以遮风挡太阳。我在你们的隧道走过一次,感觉挺好。”另一位走天桥的男生说,“我们的老师曾经倡导走天桥,但就是很少人会走,我觉得学校花费资金建了天桥,不走怪浪费的。而同学们走直道的习惯又是难以改变的。真替这座天桥可惜。”

 

 

但在中大隧道口情况完全相反。下午四点二十分左右,中大隧道出口处在几分钟里,从隧道前前后后冲出十多辆自行车,据其中一个同学介绍,“这还算少了,高峰期的时候人更多。”中大隧道连接着运动场和生活区,而且全程没有阶梯,对骑自行车的同学来说,既方便又安全,因此中大的隧道能够被同学们充分利用。

 

中大隧道给了骑车的同学不少方便

 

隧道的建设初衷和未来

 

当初广外为什么建隧道呢?大学城建设指挥部综合办公室的戚兴华博士给记者回顾了当时建设规划的情况。在大学城建设规划时,由指挥部发函征询各高校修建隧道或天桥的意见,那时广外复函的意见是建隧道。但广外隧道工程建设比较慢,建设方拖了一段时间才能移交给校方。问及建隧道的优势,戚兴华说,“从设计上来看,隧道要好一些。使用上,隧道两旁还可以作为宣传栏。现在隧道闲置的话,确实是资源浪费。而且,学生不走隧道,不利于保证交通安全。”

 

戚兴华还谈到,从长远看,不论是天桥还是隧道,都要投入规范地使用。目前各高校连接教学区和生活区的人行横道、红绿灯等设施,是04年新生入学后考虑到安全问题(当时天桥、隧道没建好)才专门设置的,这些迟早要撤除。05年大学城指挥部发函要统一撤除这些设施,后由于各高校意见不统一,就暂时保留下来。最后,戚兴华建议,学生们要充分利用隧道,不要横穿绿化带,踩出数条“人间小道”。他说:“这样不仅破坏公共景观,还有损大学城的形象,有损大学生的形象。”

 

据保卫处有关人员介绍,按照广外南校建筑工程的计划,学校花费2千万修建隧道,使之成为连接生活区和教学区的通道。由于隧道尚未竣工,我校于2004年向广州大学城指挥部提出申请,临时设置斑马线和红绿灯,方便师生过马路。现在隧道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南校区管委会接到大学城指挥部的相关通知,将会尽快撤消临时红绿灯和斑马线,把原来在绿化带开辟的小道的花草重新种好,要求学生走隧道。

    另外,隧道里有一条与学生第一饭堂相连通的地下走廊,届时,学校可能会在饭堂的相应位置作指示性的标志,而学生可以从饭堂直接走进隧道。另外,隧道将会通宵亮灯,里面设有电子监测仪器,有利于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之前有些民工在隧道逗留,甚至当众睡觉,是因为那时隧道未移交给我校,建设方要派人看守设备,保护建筑。而如今我校正式接管后,将规范好隧道的安全保卫工作。
 

 

党政办主任周东兰表示,她了解学生上课为了节省时间,放学能直达“一饭”,临时通道无疑是最优选择,更何况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大学城的规划确实仍存在不少问题,校方会尽可能提高隧道的利用率,计划在隧道建宣传栏取代“一饭”门外的宣传板,让同学们在走隧道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到信息。

 

对此,有些同学表示无所谓,虽然走中环路的人行道成了习惯,但慢慢可以改掉。有人大力赞成,因为走隧道可以实现隧道的真正功能。很多老师表示,同学们在快迟到的时候,不顾红绿灯和车辆争时间走人行道,让人提心吊胆。

广外的隧道文化?

 

 

在供同学们安全过马路之余,上个学期的许多大型户外比赛也都在隧道口举行,如:广外女生形象大赛,模特大赛,DJ大赛等,隧道也热闹了好几回,可是,这毕竟与它建设的初衷有所违背。据周东兰介绍,隧道没有建成以前,学校曾设想在隧道口广场四周的墙上做一些装饰,可是隧道工程完工后,学校领导发现这个想法不太实际,因此没有出台具体的方案。当谈到以后有没有可能建设隧道口文化广场时,她表示,在隧道口举行文化活动也有许多不好的影响,因为靠近生活区,举行活动时容易影响大家的休息,因此,学校并不鼓励同学们把大型的课外活动搬到隧道口举行。
 
相关链接:
南校区隧道——将美丽和安全进行“到底”
  

     (第二小组撰稿成员:何文 梁雅君 廖银洁 梁小婵 袁佳璐 梁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