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学是一座“象牙塔”,在这儿,我们追逐梦想;大学是一架“摩天轮”,在这儿,我们驰骋知识的海洋;大学是“梦的天堂”,在这儿,我们搭筑自己的舞台。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奋的人将在这里提升自我,庸懒的人将在这里“荒于嬉”。那么广外学子又是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呢?
剪辑课余生活,亦“勤”亦“嬉”
为了更深入了解同学们对待课余生活的态度,记者以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采访了我校约100名学生。通过调查和分析,记者发现,我校学生除了双休日外仍拥有不少的课余时间。作为大学生,73%的同学的课余生活仍以学习为主,包括阅览课外书籍,去图书馆看自己喜欢的刊物等。但也有不少同学沉迷于网络世界难以自拔,一上网就没日没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还有的是结成伴在宿舍打游戏打到通宵,或打牌消磨时间等等。
50%的人通过上网排解空虚
同时,大学校园里各种社团活动可谓是“铺天盖地”,有35%接受调查的同学选择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些同学则选择做兼职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如促销或者家教等等。此外,也有很多同学会利用下午的闲暇时间去打篮球踢足球或参加其他体育活动。通过调查发现,34%的同学认为课余时间最应该用来学习社会经验和技能,略高于占32%的学习专业知识。而每到双休日,就连平时很认真学习的同学也会选择稍作放松,除学习外,逛街、睡懒觉、上网等是大学生消磨双休时间的首选,占此次调查人数的37%。
28%的人对课余生活认真安排
虽然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应该在做好学习安排后,才能进行一些娱乐活动。然而,这些想法往往很难付诸实践。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8%的同学会按照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认真地安排课余生活,其余同学均只是停留在对课余生活稍作安排或者干脆不安排。例如,有时候一逛街一上网就花掉了整整一天,把原本的计划全都打乱了。所以,在此次调查中,仅仅只有11%的同学表示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比较满意。
11%的人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满意
然而,我们也发现,几乎所有受调查者都认为大学课余生活对自身的影响利大于弊,可以提高成绩、增进友谊、积累社会经验等,所以,善于利用大学的课余时间,对于过好大学生活是有一定益处的。
“行于思”or“毁于随”?
通过记者的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大都分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这一点很好地继承了广外的优良学风,但在课余时间的利用上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课余生活之图书馆篇
首先,尽管大部分同学都有很充裕的课余时间,但是其有效利用效率不够高。一位大一新生陈同学对记者说:“虽然大一的课程不是很紧张,但是由于社团活动已让我筋疲力尽,多少也会影响我是否能高效地完成专业课的学习。”
其次,有很多同学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安排有点盲目。主要表现在不知如何统筹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对自己想要或者需要获得哪些知识感到困惑等等,不少同学由于过度依赖网络,无端地虚度了许多时光。中文学院陆同学就表示,自己在上大学之前曾下决心要尽量涉猎各种书籍,但上大学后自己就被电脑游戏所吸引,对看书几乎失去了兴趣。
课余生活之上网篇
再次,对课余生活的认识或评价有偏差。进大学后,才发现大学并不是当初所想象的那样,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课程去学习。反而在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之后,不知如何处理自己的空余时间,变得懒散而缺乏动力。对于新生而言更是如此,他们处在一个从高中模式向大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所以对大学的课余生活难免会有不正确的认识。
最后一点,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基本上都安排在校内,缺乏和社会的接触,记者采访了一位刚刚毕业的师兄,他如是说:“由于在大学里和社会接触太少,刚刚参加工作时遇到了很多原来在学校不曾遇到的问题,困难重重。”
经记者采访了解到,原因大概可以归纳为主客观因素两大类。客观因素方面,有些同学作为独生子女,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养成了不够合理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环境造就人,有些同学的宿舍环境或班级环境不够理想,影响了他们的安排。主观因素方面,很多同学经历过高中紧张的生活,来到大学之后由于解除了升学的压力,思想方面容易放松;还有些同学在大学这种宽松的环境下丧失了自制力,容易随波逐流。
如何给课余生活“上色”?
据相关资料显示,当代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课余生活领域中度过的,课余生活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及成长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与个性的同时,在课余的时间,有多少人度过了失色的、无意义的、没有节制的课余时间呢?课余生活这种精彩与平淡并存、开心与失落同在等诸多矛盾属性的客观存在或许值得很多人予以高度重视。那么究竟该怎样努力,使课余生活尽量不要失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颜色呢?
课余生活之运动篇
很多接受采访的同学表示,他们希望学校能够为大家提供较好的软硬件设施,例如学校的图书馆、体育设施、讲座设置等如果更加完善合理,学生们就会有地可去并且能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也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对大家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用说教师、图书馆或自习室的设置,哪怕只是一草一木、一房一舍,都能给人以美与自然的熏陶。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身,结合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同学们应该意识到自己想要得到什么、需要掌握什么、打算要成为怎样的人,从而有目的地汲取知识、在活动中获得所需能力,而不是盲目地得过且过。
专题策划 记者 陈丹丹
专题撰写 记者 陈丹丹 童碧林 常丰然
实习生 曹德宝 刘岱璇 乔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