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课堂的地方就有教材。大学校园的教材市场如何?目前学生获得教材的渠道多种,究竟学生会选择什么渠道获得呢?从复印等渠道获得的非正版教材是否涉及侵权?记者一一为你揭晓。
教材获取渠道
记者在广外北校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目前学生获得教材的渠道至少有以下五种:
1.通过赠送免费得到。从相识的师兄师姐处获得旧书,有情有义,又环保。
西语学院的陈同学一口气从毕业的同乡师姐那里“继承”了好几本教材。陈同学笑着说:“这是师姐的一份深深的情谊啊,又可以帮我省下好多钱,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2.购买旧书。从师兄师姐或者专门的旧书店购买,省钱省心。
因为学校的教学大纲相对稳定,很多同学抓住毕业生离校前整理物品的时机,通过网上“毕业出售教材”的帖子联系师兄师姐,低价购买教材;或者,直接到北校区宿舍区12栋门口等很多毕业生摆摊的地方,现场挑选自己需要的书籍。据悉,旧书一般都是2-3折,给同学们节省不少钱,又保护了环境,而且可能有师兄师姐做的听课笔记,非常省心。
3.网上购买新书。电商价格比较诱人,但是有可能误事。
考虑口袋中的钞票不多的现状,有些班级或者个人就选择到网上去购买。现在的电子商务很发达,也有一定的折扣,而且可以保证是正版书籍。
但是,中文学院的一位同学对自己那次网上订购的经历记忆犹新:“网上订购的时候,有八折,感觉很不错。谁想到临近开学,突然缺货,直接导致我开学五周之后才拿到教材,太惨了。”
4.从实体店购买。价格可能没有优势,但是省心。
同学们还可以到实体书店购买教材。学校教材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个学期期末,教材部都会向任课老师确认教材的版本,然后组织同学订购,但是并不强制购买。凡是订购了的同学,开学前肯定可以拿到教材。
5.按需复印。根据教学需要,到周边的复印店去自行复印。省钱,但是阅读体验不好。
至于更多学生倾向从哪种渠道获得教材呢?在记者问卷调查中,将近70%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质量更好”,“原版看着更舒服”,“原版教材纸质轻,便于携带”,“原版教材比复印版的更有让人想看的欲望。”
复印教材原因调查
既然阅读体验不好,携带不便,为什么还有复印的教材出现呢?根据我们的调查,原因有以下几个:
第一个原因,想要旧书而不得,又不想花多线买原版。
“不是每个人都有同专业的同乡,也不是每个人都会交到关系很好的师兄师姐。而且,每个专业每年的招生数是差不多的,有些师兄师姐是要把教材带走做纪念的,所以,寄希望于旧书有些时候不现实。”英文学院的一位同学谈到使用旧书的问题这样说。
第二个原因,课堂不用教材,只需要少量章节备考。
大学的课堂氛围宽松,鼓励创新,很多老师都是脱离教材,讲自己的研究成果,教材用处不大。“例如我们的通选课老师,都是按照自己的讲义进行讲解,只是列了参考书。只要我们认真听课,期末只要把重点章节进行复印备考即可,完全不需要买新书。”一位同学说。
第三,部分教材华而不实,同学们不愿意购买。
商英学院大二的吴同学这学期选了一门《营销学原理》的院系选修课。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市场营销学》定价58元,精美程度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整本书使用滑页的彩色纸,比漫画书还精美”。
第四,部分原版书,购买不到。
英文学院的小李透露,上学期她选修了《英语语法》这门课程,课程所用的教材是香港大学出版的,只在香港地区出售。“没有办法啊,我们只能自己通过复印所需要学习的章节,分发给同学。”
警惕:复印教材不能侵权
大学生在通过教材书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不了解相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条例,容易出现触碰到法律警戒线而不自知的情况。复印教要注意什么呢?
“《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阐述了可以在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条件下使用作品的情况”,我校法学院副院长黄丽萍告诉记者:“同学个人到文印店去复印教材和资料供自己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属于合理使用范畴,并不会构成侵权。”黄丽萍进一步解释:“但如果由老师组织集体去复印教材或资料是不妥的,数量较多会构成侵权。”
“不仅仅影印数量过多会触犯到相关条例”,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法律英语系老师王燕表示:“把一本书完整地影印下来已经足以构成侵权行为了,同学们仅能少量影印部分章节进行合理利用。”
如今高等学校使用外国教材的数量逐年增加,教育部也早在2006年就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使用外国教材管理的通知》,第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权利人授权许可,都不得擅自复制、使用外国教材。”而第四条则规定了对违规者和相关单位的处罚:“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院系、出版社、学校领导的责任,并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严肃处理。”
相关条例禁止高校侵犯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