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千呼万唤,“爱疯迷”没有等来iphone5,却是换了芯的iphone4s。有博友调侃说乔布斯带着iphone5一起穿越了。虽然iphone4s没能达到“爱疯迷”期望,但仍然阻止不了他们追求智能手机的热情。当手机系统越来越智能,价格越来越便宜,功能越来越齐全,它俨然如电视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普罗大众的新宠。查阅新闻,围观八卦,刷新微博,短信传情,QQ畅聊……大街上,公交上,课堂上,手机身影随处可见。手机,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对手机过分依赖却有可能导致 “手机综合症”。
“老感觉手机在响,但有时候掏出来一看,却什么也没有!”
在接受采访过程中,经贸学院的小谢共掏出手机四次,仅有一次是接到班里学习委员的飞信通知。
“平时上课手机一定要放在桌子上,过几分钟就会不自觉开锁看有没有电话或信息。要是上课忘了带手机,心里老觉得空空的,恨不得飞回宿舍把手机拿来!”
你有过和小谢类似的体验吗?如果回答是yes,请小心,你可能患上了“手机综合症”!
典型症状:幻听、下意识找手机
和小谢一样,国贸的郑同学也经常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上课时总觉得手机在震动,走在街上听到相同的铃声,就会赶紧掏口袋,但真正有人找的几率很低。” 在记者调查的119名在校大学生中,将近30%的同学经常出现幻听,拿出手机却发现什么也没有。而约有70%的同学在上课时会下意识找手机。“就像眨眼睛呼吸一样自然,隔一段时间要拿出手机开锁瞧一下,即使没有新的信息,也看一眼心里才踏实。”
随处可见按手机的身影
除了幻听和下意识找手机,手机连不上线时感到焦虑、暴躁和一段时间没听到铃声感到烦躁和心情低落也是综合症的典型症状。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接近37%表示表示当手机连不上线或收不到信号时会感到焦虑和暴躁,而约12% 表示如果一段时间没听到铃声响,就会感到烦躁不安、心情低落。
“忘了带课本也不会忘了带手机”
出门上课,手机随行,“忘了带课本也不会忘了带手机”,是当今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有些同学认为课堂比较无聊,上网容易打发时间,用大二学生小洁的话来说就是:“上课,不带手机,怎么度过漫长的80分钟啊!”也有些同学已经演化成下意识行为,“现在即使是上最喜欢的英语写作,也会不自觉抓起机子刷博。”随机接受采访的10个同学大都表示很难做到像以前那样集中精神听课了。“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上也不认真听讲,到期末复习时才开始预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不过也有同学认为不能只看形式,要看内容,不排除有同学上课看手机是在及时补充延伸的内容。
手机受大学生热捧:“因为被需要”
手机及电信服务供应商的年度报告及网上调查报告显示,对手机的依赖产生于18至30岁的未婚青年人群。而在记者的调查中,63.9%的同学认为手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是了解世界和联系朋友的重要工具。那么,为什么手机在大学生眼里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广外心理咨询中心的张信勇博士认为,年轻人对社会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有被人关注的心理需要。“爱好展示,热衷于交际,表现自我,是年轻人融入社会,融入生活的必然结果,就如同新浪微博的关注功能一般,关注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衍生物。”
张信勇博士接受记者采访
但同时他也认为“手机综合症”到目前为止只是媒体的命题,业界尚未对手机综合症做出明确的依据,而学界也未将手机依赖单列成一种心理疾病。
莫让手机绑架了自由
单纯是出门忘带手机,就有约四分之三的大学生表示会感觉心里空空的,那如果强行限制使用手机,我们能否招架得住?可能很多人都会摇摇头。
但也有这么一群警官学校的学生,学校规定每周只能在周六下午至周日方可使用,他们又是怎样适应没有手机的日子呢?“刚开始有些难受,感觉和外界失去了联系。”新兵小武说,“不过之后训练忙起来也就慢慢淡了。”据小武介绍,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最为普通的方法是用训练化解无聊,同时,配合“两固法”,即固定时间、固定手机, “这样你便没有那么多的理由没事就摸摸手机,按按键盘了”。
如果你也是一个“手机控”,那么这群同龄人的经历是否能给你一点启发呢?
专题策划:记者谢霞玲
专题统筹:记者谢霞玲
专题采写:记者谢霞玲、叶丽英、丘瑞玉
实习生 刘特、曾雷、李苏琦、谭晶晶、关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