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如浪,吹拂大地,拨动多少树木的枝儿?
月色如银,洒满人间,笼罩多少思乡的人儿?
愁思于心,轻吟浅唱,多少中秋景与情,成为诗人作家的宠儿?
望月临风,我告诉自己,我不是诗人也不是作家。
我提笔,不为追求文采,是为追寻那只属于我的记忆。
只是,未曾提笔,泪已千行……
——题记
2006年10月1日晨,我从“家”的梦中醒来,惆怅地问宿舍的同学:“为什么我昨晚会梦见家?”她说:“因为太想家了。”
是吗?太想念了吗?室友平平常常的一句话,猛地拨动我的心弦……
也许,当我清醒时,清楚地知道还有5天才到中秋,所以感觉不到思乡的苦,而当我身处梦中,思乡的愁绪便如潮水般袭来……
中秋,注定是一个快乐与伤感并存的节日,因为在这天,永远有些家庭不能团聚。因而,有了“月圆人不圆”的伤感。
2006年10月6日,今天,中秋,我又在学校度过。无数次地,脑海中浮现出家乡的景物和亲人的笑容。茂名,那美丽的海滨城市,此刻的沙滩是否依旧?海上的明月,是否依然?亲人的笑容,是否仍时时展现?
——彩云追月——
风,吹过树梢,月影婆娑。树木舞动的声音,如歌,如泣,如海浪……
忽然想起那首《彩云追月》,已有多少年,不曾为爷爷弹奏?无数旋律,曾在我手指下流淌,无数琴音,曾在我耳边回旋,却唯独《彩云追月》,我从不曾淡忘。只因那是爷爷最爱的音乐。为了顾及升学考试,为了出外读书,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碰过琴,也就有好多年,没有弹给爷爷听。
此刻,中秋,我打开“百度”,搜索《彩云追月》,旋律依旧,琴音却不同。我闭上眼睛,任凭泪水滑落。爷爷,您还好吗?
——月 桂——
月桂,可以说是中秋的“节日花”,因它和中秋的神话故事“吴刚折桂”相联系。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月桂的香味,常萦绕在我梦里。
中秋之夜,家中总弥漫着月桂花的香气,爷爷总会高兴地问我香不香,喜不喜欢。那是爷爷亲自栽种的一棵桂花,种在家里的阳台上,每到中秋定会绽放。我的口袋里,时常会塞上一簇爷爷摘给我的桂花。睡觉前,爷爷会不辞劳苦地把月桂搬进屋内,而我,总能在桂花的香气中入睡,仿佛睡在桂花丛中,香气满怀……
如今,身在异乡的我,轻敲键盘,在“百度”输入月桂二字搜索,看到这样一条信息--月桂的花语:骄傲。仅仅两个字的花语,让我泪如雨下。爷爷,在您心中,我就是您的骄傲吗?无论如何,我会一直努力,成为您最大的骄傲!
家中的月桂,此刻是否已经花满枝头?
眼前无月桂,我却分明能感受到月桂的香气,能看见爷爷修剪月桂的身影。原来那香气,已深入我的骨髓,而爷爷的形象,早已铭刻在我心中……
——月 饼——
今天,中秋,没有月饼。
朋友们说给我带,但都是中秋过后才能送到。我不难过,因为我固执地认为,月饼,是全家一起吃的食物。爸妈说给我寄月饼,我也固执地拒绝。实在不想浪费家人的钱,寄一盒月饼的钱,能为他们在中秋添个菜。未能回家团圆,我已经很内疚,怎忍心让他们再为我破费?
希望我能在若干年后的中秋,带着属于我的漂亮月饼,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只是不知道,这个简单的小愿望,何时才能实现。但我会努力,祝福家人也祝福自己,让这个愿望早日成真。
——月 光——
儿时喜欢沐浴着月光,在晚风的吹拂下向父母撒娇,吃月饼、甜薯、炒田螺等有中秋特色的食物。
如今,食物不再,月光依然……
终于明白为何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寄愿,也终于明白为何李白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遐想。倘若真能如张九龄所写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刻的我和家人,能否心意相通?
我想,答案是:能。
不然,当我仰望明月之时,怎么会分明感觉到,拥抱着我的月光是温暖的?
不然,当我学习工作之余,手捧茶杯,微笑想念家人之时,那电话铃声会恰好响起?
不然,当我想起《彩云追月》的旋律、想起月桂香气、想起月饼的滋味时,家人怎么会,恰好也在想念着我?
后记:
年年中秋年年过,岁岁年年人不同。
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回首过去十多年来,中秋在我心灵留下的印记;
第一次,在电脑前落下如此多的泪水;
第一次,用一日一夜写完一篇并不算长的文章。
流进嘴角的泪水,并不苦,因爱而生的泪水,是不会苦的。我流泪,并非因为悲伤,而是因为幸福,因我爱着家人,家人也爱着我。
不能团圆的中秋,能回忆,能挂念,能祝福,也就是幸福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