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首页
各国语言/Languages
英语/English
关注广外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报道 > 特别策划 > 正文

特别策划:揭开创新班的“面纱”

文字:党委宣传部 图片: 编辑: 发布时间:2011-11-22 点击数: 分享至: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新特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培养的人才提出新的要求。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步伐明显加快,许多高校纷纷提出了国际化战略,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通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和机制来强化自身特色和优势,日渐成为国内高校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发展路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特色,依托教育部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开设了国际化商务人才系列创新班。自2010年开办以来,创新班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本期专题,记者为你解开创新班的神秘面纱。

 

            创新人  创新事
    创新班在广外实行已经两个年头了,作为广外的特色专业,其创新体现在哪里?创新人的学习生活又和我们普通专业的学生有着怎样的不同?创新人的那点创新事你又知多少?
“创新人”眼中的创新班
    在记者采访的多位创新班的学生都说,他们当初之所以申请加入创新班,是因为他们认为可以在大一就开始上两个专业的课程,不用像4+0或者辅修的同学那么辛苦,并且可以同时拿到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和管理学学士学位。“这样下来,我们能学到的东西能更加全面,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还可以学习商务,相信这样我们会有更好的机会去学习和实践。”林同学说。对此,林同学认为这样的课程安排是很合理的,“这样,我们第二个专业的课程就不会像4+0或者辅修那样集中,我听很多师兄师姐说,读4+0或者辅修都很苦逼,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课程排得满满的,很多人读到一半就坚持不下去了。”另外,他们和4+0或者辅修的同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4+0或者辅修的成绩不计入综合测评,但是他们两个专业的成绩都一样重要,都会算入总成绩,这样的压力一直激励着他们努力向上,不放松对任何一个专业的学习,“这样也挺好的,不因为再也听不见别人说‘60分万岁’了。”他笑着说。
        
                            课堂活动

“创新人”的生活再现
    从一踏进广外的大门,他们就清楚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于是,他们毅然地参加了创新班考试。过五关斩六将,他们最终从上千参试者中脱颖而出,进入创新班,成为一个“创新人”。半途相遇组成一个班级,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一点陌生感,甚至缺少归属感,国贸创新班的林凌志坦言道:“一开始的确很陌生,因为大家还没有共同经历过什么,对原来班级的归属感会更强些。”为了让大家团结起来,营造属于国贸创新班的归属感,班委积极地组织活动,让同学互相熟识,加深关系。“第一次搞活动,让大家全都坐到一起,玩玩游戏,吃吃东西,也聊聊天。班委策划了这个活动,经费也是班委一起合伙出。”
    我们都知道创新班的宗旨就是培养能够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高端领军型人才。这样的宗旨在创新班平日的教学中体现为:创新班的学生“既要学好经济学,又要学好英语”。因此,不管topic多难,他们都要做全英的presentation;他们经常要完成老师布置的类似探访公司的课外实践活动,然后作调查报告;他们每学期都要去听规定次数的各种讲座等等。在这一系列的“新要求”中,他们无可避免地感受到压力,但是作为坚持不懈的“创新人”,他们从来没有被压力打败,相反,他们积极地想方设法去应对压力,并在压力中成长。国际商务创新2班的LBJ告诉记者说:“有压力才有进步,作为‘创新人’,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多的压力,我们把压力当作粗粮,一点点地啃食干净,给自己的身体注入更多健康元素。”
    “创新人”的生活似乎很苦,但他们在“苦”的同时,也享受着那丝丝苦尽的甘来。或许,这才是大学里必须有的“洗礼”。  
                


     广外“新生儿”  成长不容易
    在遵循一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创新教育模式,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为此,我校孕育了一批“新生儿”,先后开设了国际商务创新班、国际经济与贸易、ACCA会计,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班作为我校的一个“新生儿”受到了许多同学的欢迎,不少同学跃跃欲试。据悉,创新班在师资分配和专业知识教授方面具备了其它专业无可比拟的优势。经历两年的探索,学校的大胆突破虽取得不少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由于创新班要求学生同时修两个专业的课程,尽管这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知识的平台,但在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增加了同学们的负担。梁同学和李同学都表示,课程多,学的东西也多,但却不像单一专业的同学那样学得精通。李同学更指出,商英学院其他专业大二大三才修的语言学和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这两门课程存在太多生词、术语,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同时,由于学的课程比其他专业的同学多,作业也相应地多了,空余时间少了,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张同学则强调,内容增多的同时更需要保持一定的判断力。在学习过程中,其实有些知识是比较空泛的。如语言学和学习技巧这两门课,基本是学了就忘。但是像微积分这些具体的知识则是十分具有实用性的,对自身未来的就业发展具有不少的作用。不能因为学习内容的增多而忘了自己学习的初衷。
        
    学校为创新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机制,但同学们对其未来的发展仍心存疑虑。梁同学和李同学指出,创新班的名号虽响,但其未来的发展却是不太清晰的。张同学表示:“同时修读两个专业能获得两个文凭,也许能提供多一个机会,但要在未来的道路上取得长足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创新班还处于发展阶段,办学模式依旧处于摸索状态,存在不成熟的地方是必然的。作为学生,我们只有适应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利用好创新班的优势资源,才能从大众中突围出来,做到更加出色。”
    创新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的一大趋势。创新教育模式,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是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班作为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课程设置、知识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前瞻性探索和试验。我校在不断拓宽人才培养途径、优化人才知识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少的努力,但其要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还需一定的时间。
                     


 对话詹文都——  

               创新班的创新探索
    2010年9月,广外开设了“国际商务创新班”,2011年9月增开“国际经济与贸易”、“ ACCA会计”两个创新班,目前已有三个专业七个各具特色的“创新班”的学生。就创新班相关事宜,了解创新班如何在其创新道路上探索,记者(以下简称“记”)采访了教务处处长詹文都教授(以下简称“詹”)。

    记:基于我校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学校近些年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做了怎样的探索和尝试?
    詹:近些年,学校一直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的多元教育模式,全面强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特色;例如,加大全英/双语教学;在思科信息学院地计算机类专业嵌入了思科、IBM校企合作课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修订了2011版本科教学计划的工作,实施“全人通识教育”改革;在7个专业探索“大类招生、三年级分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等
    2010年9月,我校依托教育部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度开设了“国际商务创新班”。2011年9月,在去年开设的基础上,依托创新实验区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先后开设了“国际商务创新班”(60人)、“国际经济与贸易创新班”(60人)和“会计学(ACCA国际会计)创新班”(53人),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商务人才的需求。

    记:创新班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詹: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创新班。隋广军书记亲自主持会议讨论创新班问题。仲伟合校长提出:一是创新班应充分依托我们的学科专业优势,与别的大学的实验班应有较大的区分度;二是应集中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多方面的优势,做到高起点,严要求,高品质;三是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招生办法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
    为此,我校的这三类创新班,首先做到了三个注重:一是非常注重凸显外语优势;二是非常注重国际化特色;三是非常注重坚持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在人才培养目标、双学位双专业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国际化素质培养、教师教学国际化、构建跨院系教学团队和学生指导与研究性学习八个方面进行新探索。

    记:请您特别介绍一下“人才培养目标”、“招生考试制度”和“教师教学国际化”三个方面的探索?
    詹:创新班学生培养的总的目标是通过“专业+外语”双学位双专业和“全英教学+国际考证”的培养模式,打造适应全球化发展需要、熟悉国际惯例、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国际化商务人才。
    在招生制度方面,创新班给新生提供了通过考试选拔重选专业的机会。打破原则上学生高考被录取到某一专业后不能改变的局限。由于我校开设的三类创新班都是考生志愿填报集中度很高的专业,因此也作为招生宣传的亮点,受社会的广泛关注。
    由于创新班中通过选拔的学生起点较高,教学期望值也较高。作为我校高品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验班,除实施全英/双语教学外,还要求教师要注意学习国外先进大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要彻底摈弃单向灌输式教学,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等。

    记:最后,请您谈谈对于创新班未来建设的愿景?
    詹:创新班进行的是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于创新班建设的愿景,我想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表达:建议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关心和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氛围;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大胆进行国际化教学的实践;不断完善创新班课程体系,加强创新班师资队伍建设。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打造创新班的优质品牌,并通过创新班的探索和实践,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完善具有广外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华南地区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创新班模式的探路者
                    ——访商英学院副院长郭桂杭
    悠悠两载,广外创新班已有两个年级的学生,而广外创新班背后,有一位“桂子哥”,他就是商英学院副院长——郭桂杭。笔者采访了这位创新班模式的探路者,从他独特的身份和视角出发,为您讲述创新班模式背后的故事。

迎难而上  无惧“教瘦”
    万事开头难。2010年5月份接到任务,必须在9月份之前把创新班的工作做好,只有短短4个月的筹备时间。早在创新班之前,广外就已有双学位,进入创新班学习的同学将能同时拿到两个学位,但是这又不仅仅是两个学位的课程的叠加,这可有难题了,创新班的路子要怎么走?创新班的课程要怎么设置?学分怎么安排?课时怎么安排?怎么样才能体现创新班的创新?这一系列难题摆在了郭桂杭及其同事面前。郭桂杭说:“创新班是大学为培养国际化商务人才提出的重大举措,需要整合商英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财经学院、法学院等学院的优质课程,课程设置要遵循教育规律,体现科学性、完整性、延续性,所以我们确实需要仔细斟酌。”
    因此,2010年暑假,本该是放假的日子,郭桂杭作为商英学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为了创新班课程设置的事宜,他更忙碌了。没有假期的郭桂杭忘记了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去。郭桂杭胃不好,忙碌起来就容易闹胃病,他开玩笑地说:“从教19年,我这是越来越苗条了,头发越来越少了,是个名副其实的‘教瘦’!”尽管他也想着要经常锻炼身体,最终还是会因为没时间而放弃。

身为人师  何惧挑战
    郭桂杭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在工作之余,还会玩微博,他的粉丝,大多来自于他的学生,他一脸幸福地告诉记者说:“我是上个星期才玩微博的,一个老师跟我透露说我的学生很喜欢我,有关我的微博在学生之间转发率很高。”也因为郭桂杭是广外商英学院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之后留校任教了,他的学生们都会亲切地称呼他为 “大师兄”。
    创新班的课程设置自然别于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这不管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对于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但郭桂杭却表示:“我喜欢学生提问,我喜欢挑战,教学相长,只有学生不断提问题,我才能进步。要是学生不提问,我会觉得没意思。”而且作为一个teacher的他,希望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是helper,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职业判断力。

寄语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郭桂杭特别强调思维的创新,他说:“创新班的学生应该要抛弃错误的观念,既不能认为自己在创新班就一定会是精英了,要真的混到精英的程度了才来跟我说你是精英;也不能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答错问题会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学生要学会和老师互动,才能发现问题,学到东西。” 而在平时的教学里,郭桂杭则会刻意安排小组作业,他希望学生能够借此来加强自己的合作意识。他表示,希望创新班的学生能够保持信心、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以良好的心态,踏踏实实地完成四年的学业。
                    

专题策划:党委宣传部
撰稿:黄莉婷  廖梓彤  吕绿茵  徐芳  陈佳莹
      郭敏仪  卢浪  李彤儿  李冬梅
图片:林飚杰  吕绿茵  网络资料